河南结婚风俗
河南结婚风俗流程 河南结婚风俗流程有什么

1、择吉送好 河南结婚有择吉送好的风俗,也就是在结婚前,男女双方要前往对方家中,征求长辈的同意和祝福,并由家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挑选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2、红喜高悬 河南结婚有红喜高悬的风俗。
在结婚当天,男方和女方家中都需要贴上大红喜字,而且在新人的婚房、门口、喜宴厅中也要张贴,烘托喜庆的氛围。
3、正午前拜堂 河南结婚有正午前拜堂的风俗。新人在结婚当天,一定要在中午十二点之间完成拜堂成亲的仪式,而不能在中午十二点以后拜堂成亲,寓意着新人的婚姻可以一生顺遂、幸福美满。
河南结婚风俗

河南地区在准备结婚的前一个月,男方要带上足够的钱去给女方买衣服、首饰之类,衣服要买好几套,在婚礼时候穿。结婚的前几天两家人要在一起商量婚礼的细节。
婚礼当天新郎要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河南结婚风俗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把轿门”,男方家要准备足够的红包给把轿门的,要是把轿门的不放行,新娘是不会“下轿”的。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开始拜天地高堂、对拜等,完了之后司仪会主持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河南婚礼酒席有三八场,分别是八个热菜、凉菜、汤。结婚当天算起,第三天女婿要回门,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摆桌请客。
河南结婚风俗有什么?

婚礼当天,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回去的路上,迎亲的人要“搜查”嫁妆,女方提前包有油馍、火烧、鸡蛋等食品放在里面,增加喜庆气氛。
迎亲车仗到家门口,要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
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地上放有一块红纸贴面的石头,叫“接脚石”,脚踩在接脚石上,有“脚踏石(实)地”之意。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盘点 各地特色婚俗大比拼

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是中国传统习俗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各地婚礼习俗都有所不同。下面就带来河南各地结婚风俗盘点,一起来看看河南各地婚俗习惯吧。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濮阳 濮阳早期的封建思想比较严重,属相不合,即使门户相对,也不能成婚。
像男女属龙虎,“龙虎相对”;属狗兔,“狗兔相克”;属鸡猴,“鸡侯不到头”等。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基本就没有啦! 婚礼当天,出门时,新娘脚不能离地,说是“不沾娘家土”,走时带水盆,寓意:“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连盆子都给你了,所以不能再回来了。 到男方家时下车前要用烧着的谷秆和鞭炮燎车一周,意在驱除狐妖鬼邪。新娘下车跨马鞍,有“好马不把双鞍备,好女不嫁二夫男”之说。
婚礼当天下午或者第二天上午,要有一名巧妇用红线给新媳妇儿绞脸。(貌似以前在古装剧看过)绞时面部略施脂粉,歌里是这样唱的:“开新脸,使新线,今年吃火烧,明年吃喜面”。 新人的枕头里面要装麦秸、籽棉、红枣,早生贵子的意思,这要新人亲手装填。
结婚第二天,新媳妇要到男方各亲戚家拜见,还能再收一次红包噢 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去岳家认门,称之为“走三天”,午饭后一起回去不能留宿,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门。回门后先住七天,以后再住八天,所以才有“先住七,后住八,发了婆家发娘家”的谚语。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洛阳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达千年之久,是数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所以以洛阳为中心的婚嫁习俗随社会的发展传到全国各地。
结婚前一天晚上,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婚礼当日新娘上车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抱着,来回要走不同的路线,每逢到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否则不吉利。
洛阳的闹房很厉害,按照风俗,新婚的前三夜都要闹洞房,三天不论大小,新媳妇可要准备好。 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来看闺女的,要带四色礼品到男方家。婚后第三日则为回门日。 禁忌: 准新郎结婚前夜忌独睡新床,忌哥哥未婚弟弟先娶,说这是“大麦未熟小麦先熟。
套被子不能在9月,“十月里缝被子十全十美”,而“九月里缝被子连生九女”。好恶毒的谚语 洛阳人最忌在“无春之年”结婚,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每隔几年,洛阳就会爆发一次井喷式的集中结婚高潮,大家争抢着,好像要赶末班车,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在其他地区有的就在当天打个手电筒破解。 必须哭嫁,哭则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兼有惜别少女时代的意思,是个懂事的闺女。
如果不哭,便是没教养,娘家人会觉得难堪。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郑州 六大礼俗 择吉送好饰新房,红喜高悬满厅堂; 亲迎新娘不回头,正午以前拜花堂 大宴宾朋谢四方,三天回门看岳丈。 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早上新郎率领迎亲队伍亲迎新娘,花车带头,礼车队随后。
到娘家后,娘家人一般都关门拒婿,好友起哄想娶到咱家姑娘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回头’是说‘结婚不走回头路’,去娘家迎亲和回酒店典礼的路线不能完全重复。 登峰那边好像新郎要批一个大红床单,12点前新人拜罢天地,大吉大利。
婚礼三天后(第三天)回门,不可留宿。 禁忌: 婚庆当天若下雨,不要帮忙给新人打伞(散),民间认为不吉利。新郎发型不宜梳成中分,夏天再热不能宜穿短袖衬衫(半截袖),民间认为口彩不好。
新娘女友拦门不要时间太长,不要过于难为新郎。娘家亲友在禧宴上一般宜先于男方亲友离席,俗语“客走主家安”!娘家亲友对此要予以理解。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安阳 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备酒菜一桌,送到女方家里,称为"养酒礼",现在多改为送现金。 婚礼当天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吃辣面,女方藏鞋(这个好像大多数地方都有)。
男方给一万零一块,最后那一块钱要拿回去,意味万里挑一,所以这一块一定要挑回去啊。 到男方家时,家里人都要化个妆出来围着新娘扭秧歌,一扭能妞一个多小时。 晚上闹洞房,喝完子孙汤,由夫嫂整理床铺,再由夫家小妹送尿盆(抬着尿盆不能离地) 新房的枕头里各放一双筷子,被褥内放一些人参果(花生)、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新婚夫妇于第三天和第九天可回门,但是不能再娘家住,蜜月期满可以回去住上一个月。 女孩成婚后的第一个农历五月初二(或初四),娘家要“追闺女”,娘家准备夏天的凉席蒲扇什么的,也有备电扇等电器,还要给新女婿准备一套新衣服,去看闺女。婆家设宴款待,双方家长共叙家常。 说实在的,安阳地区不要求男方给多少,何况物价这样高,一万块买不了多少东西,女方也出钱,有的是直接带存折过去的,在安阳,彩礼只是个意思。
河南各地结婚风俗之鹤壁 鹤壁那边结婚之前强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讲究门当户对,比较传统。 谈恋爱要有媒人,提亲时需要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当地也有合八字一说,八字相合便可订婚。
男方挑个好日子向女方送金银首饰、布料衣物等嫁妆,称之为下彩礼。 迎亲在婚娶过程中是最为隆重的环节。一路上鞭炮不断,乐器班�。
河南结婚习俗都有哪些?

1、在河南地区,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
给姑娘梳头时有歌。
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图源郑州乐可婚纱摄影工作室2、订婚要给订礼 双方家人吃饭。3、准备结婚的前一个月吧,男方要带上足够的钱去给女方买衣服、首饰之类,衣服要买好几套,在婚礼时候穿。
4、结婚的前几天两家人要在一起商量婚礼的细节。5、婚礼当天新郎要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图源郑州乐可婚纱摄影工作室6、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把轿门”,男方家要准备足够的红包给把轿门的,要是把轿门的不放行,新娘是不会“下轿”的。
这个“把轿门的”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一串钥匙要给一个红包。7、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开始拜天地高堂、对拜等,完了之后 司仪会主持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 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8、入洞房,大家回避,新娘换衣服之后,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新娘可洗手示意,然后给妹妹或者侄女红包。
图源郑州乐可婚纱摄影工作室9、然后大家闹玩一番,基本都是拉着新郎打油,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这些人要机灵闪躲,要不弄到衣服上很让人心疼的。10、然后开饭,大吃一顿酒席 。河南婚礼酒席有三八场,分别是八个热菜、凉菜、汤。
八八四,貌似减少4个汤或者凉菜。八碗四,最薄的席了,八个热菜,4个凉菜。图源郑州乐可婚纱摄影工作室结婚当天算起,第三天女婿要回门,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摆桌请客。
河南洛阳结婚风俗

洛阳婚嫁习俗沿袭《礼记》所定的"六礼"(问名、纳彩、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程序。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一些洛阳婚嫁习俗逐渐废弃,但洛阳婚嫁习俗的基本程序一直沿袭至今。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达千年之久,是数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所以以洛阳为中心的婚嫁习俗随社会的发展传到全国各地。
洛阳的婚嫁习俗大致如下: (一)议婚 在豫西洛阳,通常为男方家人找到媒人,让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向女方家介绍男方的基本条件和经济状况。女方家感到满意后,女方父母到男方"相家",婚事大致同意后,媒人和双方家长要在男家设宴,宴席上男女两家郑重交换男女生辰八字庚贴后,举杯庆祝,永结姻亲,不可变异。 (二)订婚 即古代的纳吉和纳征。男家卜的吉兆后遣媒人至女家互换婚帖。
首先交换"庚贴",此外,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聘礼,所赠聘礼洛阳俗称"四色礼",多为女方所用衣物及点心食品等。女方赠笔墨、文具、折扇给男方,意盼婿成才。 (三)成婚 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 。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
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 。
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 。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 。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
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准备洞房 。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选定的女性给新娘铺床,并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男女孩"花"着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须请儿女双全、夫妇俱在的妇女用红线缝制,被子数量均取偶数。
当晚,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迎娶 。迎娶的当日上午,新娘穿戴齐整后等待男方迎娶。
新娘上轿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中,娶亲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启程上路,娶亲来回不走同一路线。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轿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
然后举行仪式:一对儿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对拜,尔后,把新娘送入洞房。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12时后则视为不吉利。 闹房 。按照风俗,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轮辈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妇房里闹洞房,以增加新婚气氛,俗说:"三天不论大小。
"不过,当长辈的都比较规矩,只是看看笑笑,凑凑气氛,闹得最疯的主要是兄弟们和邻里的嫂子们。当新媳妇最愁最怕的就是闹洞房这一关,胆小体弱的往往心惊肉跳,提前几天就做心理准备。 听房 。
就是"听房事",夜静人散之后,新婚夫妇要吹灯安歇了。新婚之夜那种激动不安和兴奋羞涩的言谈举止,是最秘密、最刺激的。那些没结过婚的小兄弟们,总要约三五个人藏在房后窗户根下偷听动静。 回门 。
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瞧看闺女的日子,娘家人携带四色礼品到男家,男家设宴款待并回赠礼品。婚后第三日为新媳妇省亲回门日,这天上午,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