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罗长子是谁

罗长子是谁

最佳回答2022-11-02

邓小平里面的罗长子是谁

罗长子是罗瑞卿大将。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早年入黄埔军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石家庄、太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1977年复职,1978年赴联邦德国治疗腿疾时去世。

罗长子是不是十大元帅

罗长子不是十大元帅,罗长子是罗瑞卿的别名,罗瑞卿军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四川南充人。

民国十七年(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八年(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大同集宁、张家口、易满、保南、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等战役,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扩展资料罗瑞卿事迹:罗瑞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公安部长,并长期负责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警卫工作。他的精明干练、对革命的忠诚也是大家公认的。

罗很受毛泽东器重。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向苏联领导人介绍我们党政军负责人时,曾指着罗瑞卿说:“此人外号‘罗长子’,天塌下来他也顶得住!”可见毛泽东对罗瑞卿的亲昵与器重。1959年,罗瑞卿在军队担任总参谋长,因林彪长期养病,军队一些日常工作皆由罗瑞卿主持。

罗瑞卿秉性刚直倔强,直来直去,不注意方式方法,显得锋芒毕露,有些事情上让林彪不快,罗的锋芒也“刺伤”了其他一些同志。毛泽东在延安时曾送给罗瑞卿两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言下之意就是对罗瑞卿这个人“原则性过强”的批评和提醒。

1964年,罗领导的全军大比武受到毛泽东的赞扬,令林彪十分嫉妒。林深感总参谋长对他这个国防部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罗瑞卿为什么叫罗长子

罗瑞卿被称作罗长子是因为一个小故事,故事内容如下:1929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派罗瑞卿从上海到闽西,参加当地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不久,这支游击队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会合。

在一次干部会上,毛泽东注意到了罗瑞卿,看到这位同自己差不多高的人,便问道:  “你是北方人吧?”  “我是四川南充人。

”罗瑞卿回答。 毛泽东略显惊讶:“哦,川湘子弟身材大都不高,可你我都是长子。”  从此以后,罗瑞卿便得了个“罗长子”的外号。“长子”在这里是南方人形容他人个子很高的方言说法(长是长短的长),而并不是“大儿子”的意思。

扩展资料:罗瑞卿(1906年05月31日—1978年08月03日),汉族,四川省南充市舞凤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一。他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过抗日大学的工作,建国后曾是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共和国的副总理,文革时期受林彪等人诬陷遭批判,1977年被平反,次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平乱剿匪1949年至1959年,罗瑞卿领导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协同有关方面平息了反革命暴乱和武装叛乱340起;建国初期配合国防军剿匪220万人,50年代末基本肃清国内残匪;捕歼、击沉、击伤和缴获国民党船58艘,击落、击伤国民党飞机4架。

公安部队还赴朝鲜执行了抗美援朝作战中的后方警卫任务,包括维持战地和后方治安、看押俘虏和警卫板门店谈判等。打黑除恶1949年至1950年6月,罗瑞卿领导公安部严厉打击城市盗匪和流氓阿飞活动。在北京、上海等13个大城市共缉捕盗匪5477名。

处决了大流氓大恶霸,基本消灭了中国大城市各种黑社会势力、封建行会组织等。禁毒除害建国初期,罗瑞卿领导指挥群众性禁毒运动,打击贩毒、售毒、制毒、运毒的大犯、惯犯及开烟馆的大业主、大窝,亲自过问、具体指导重大毒品案件的破获。至1952年底,清除了祸害中国人百余年的鸦片烟毒。

消灭娼妓1949年11月,罗瑞卿组织领导中国人民消灭娼妓制度、切除社会毒瘤,依法惩办罪大恶极或有血债的妓院老板。封闭妓院,妓女送往妇女生产教养院。对有家可归者遣送回家,有对象者助其结婚,其余的组织学习生产技术,让她们独立谋生。至1953年,彻底消灭城市封建势力,解放妇女,建立健康的新社会。

罗瑞卿大名是不是叫罗青长,别名叫罗长子

罗瑞卿,别名叫罗长子,因为罗个子高,毛主席习惯称呼他为罗长子。大名不是叫罗青长,罗青长另有其人,是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

罗瑞卿,1906年出生于四川南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大队长,纵队、师和军的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瑞卿担任过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78年8月3日病逝,享年72岁。毛泽东曾称赞他说:“公安工作掌握在可靠人的手中”“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这些赞誉,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罗瑞卿的信任,亦是对公安工作的肯定。

扩展资料:罗青长(1918年9月4日—2014年4月15日),四川苍溪人。1932年秘密参加共青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参加长征,在红军政治部门从事联络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军总政治部干事;1937—1938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社会部情报训练班,任林伯渠机要秘书,1941年调回延安,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情报机要工作;建国后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分管外交、情报、对台工作;还曾任中央军委联络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部长,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等职。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罗青长同志因病于2014年4月15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罗长子是谁

罗瑞卿,四川省南充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时期历任纵队政委、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八路军野战政治步主任、晋察翼野战军政委等职,参加了正太、石家庄、太原、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国防尖端武器和航天事业,促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78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

1978年罗瑞卿病逝,邓小平长叹“太不幸了”,并在追悼会上致悼词-

1978年8月3日上午十点左右,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里,我国驻西德大使馆武官处的专线电话响了起来,值班员彭志珊赶紧接了起来,他本能的觉得这个电话或许和罗秘书长有关系,而且应当是好消息。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等他接起电话来,对面的林千武官却哭着说 :“罗秘书长逝世了。

” 听到这句话,彭志珊有一瞬间的呆愣,他在总参部作战值班室值过很多次班,处理和记录过很多电话内容,然而从没有哪次像这次一样让他觉得自己的耳朵出错了。

明明早上交接班的时候,前一天的值班员就公布了一大喜讯,即罗秘书长在联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安装人造股骨的手术很成功,而且罗秘书长也已经从全麻状态下醒了过来。 只不过为了防止感染,医生未让家属进去探望,不过罗秘书长的身体情况确实很稳定,所以这一喜讯很快就通过电波传到了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 值班室的交接班完成之后,彭志珊就将这个好消息向总参和军委各领导的秘书进行了汇报,这一喜讯一经传开,每一个知道的人都很高兴,都在为罗秘书长能够站起来、能够正常工作而高兴,这对于我们的国家、军队和人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彭志珊还很激动地将各位首长对罗秘书长和其夫人郝治平的关心都告诉了林千武官,随后就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喜讯电话处理完不过才一个多小时,就再次接到了林千武官的电话,这一次却是噩耗。

彭志珊不敢相信,他激动地大声问 :“你说什么呀,我没有听清楚。” 声音已然是带着轻颤,握着笔的手也在颤抖,他希望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林千说错了,但林千依旧哭着说: 听完这段话,彭志珊流着泪机械地重复了一遍,问林千 :“我记得有无错误?” 在确认好之后他们挂断了电话,然后彭志珊擦了擦眼泪,开始整理电话内容。 为了确保消息的准确无误,他还特意打开了录音记录与手写记录核对了一遍,才抄写到了电话记录纸上,再然后走值班室办事程序,按照部领导的指示报送总参和军委的同志。

当初接到喜讯的时候有多高兴,后来接到噩耗的时候就有多难以置信和悲痛,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件事,也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件事,而最接受不了的就是罗秘书长的夫人郝治平。 郝治平是陪着罗瑞卿到联邦德国治疗腿疾的,手术当天,郝治平早早就从住处赶到了医院,本想能见到罗瑞卿,给他一些鼓励,却没有想到罗瑞卿被提前送进了手术室,所以她只能等在手术室外面。 这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中午12点左右,手术室的门打开,有医生出来告知大家,罗瑞卿的手术很成功。

郝治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忍不住掩面痛哭,他们等一刻等了太久,郝治平迫不及待要进去看望丈夫,但被拦了下来,因着医护人员害怕会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郝治平对此很理解,但她没有离开医院,而是一直等在那里,希望能第一时间见到罗瑞卿。 到傍晚的时候,郝治平又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即罗瑞卿已经从全麻状态中醒了过来,精神还不错,还对医生表示了感谢,只不过郝治平还是不能进去看丈夫,所以她继续等在那里,直到晚上12点,得知罗瑞卿的情况已经很稳定,郝治平就在众人的劝说下离开了医院。 回到旅馆后,郝治平就赶紧洗漱一番然后上床睡觉,准备第二天早早去医院看望丈夫,但因为心情太激动,郝治平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闭上眼,脑子里全是罗瑞卿的腿伤。

这腿伤已经跟了罗瑞卿十余年,在最开始的十年时间里,罗瑞卿没有条件也没有动力好好治疗腿伤,所以就一直拖着,直到1977年8月,罗瑞卿迎来了他事业上的崭新一页。 他先是在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又在随后举行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自此协助邓小平领导军队整顿和拨乱反正的工作。 任命下来之后,罗瑞卿当即就投入到了快节奏的工作中去,因为工作太多而秘书班子又没有提前准备,所以最开始罗瑞卿只批阅文件每天就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工作量对于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来说都是比较吃力的,更何况是年过七十并有腿伤的人了。 但罗瑞卿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丝毫不减当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要把72岁当做27岁来工作。

”所以他一直在拼命工作,希望多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些工作,然而腿伤在这个时候是很拖他的后腿的。 腿伤给罗瑞卿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即便只是在办公桌前工作,维持一个姿势工作时间长了,也会腰酸腿疼,甚至晚上疼得睡不着觉,更不用说外出工作了。 而罗瑞卿又不主张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开会,他喜欢下基层、到单位、到郊区去调查研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他常常不顾腿伤,多次外出去看地形、看国防工事,视察工作。 但他又无法和别的领导人一样正常地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或者拄着拐杖来完成这样的工作,这让他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渴望,渴望扔掉轮椅和拐杖,如正常人一般工作,他相信那个时候他能做更多的工作。

工作是罗瑞卿治疗腿伤的第一大动力,而第二大动力就是他的夫人郝治平,郝治平在1978年年初的一次体检中发现肺部有阴影,就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即301医院),在医院里诊断为恶性肿瘤。 那段时间,罗瑞卿正好也在邓小平的关心和督促下住进301医院治疗腿伤。得知夫人病情的那一刻,罗瑞卿心疼地落了泪,两人相伴三十多年,他比谁都关心郝治平的身体,在郝治平住院的那段时间里,罗瑞卿总是不顾自己的腿伤在病床前陪伴着郝治平,希望郝治平能快点好起来。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决心一定要快点把腿伤治好,他曾对孩子们说 :“我不能这个样子,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出国治腿。

今后,我不能再要你们的妈妈照顾我。我要治好腿,不管她还有多少时间,我要照顾她,要让她过得愉快轻松一点。” 正是对妻子的爱,让他在得知联邦德国可以治好他的腿伤之后就决定去联邦德国治疗腿伤。

对于罗瑞卿想站起来的渴望,郝治平很能体会,她也希望丈夫能够早点站起来,于是就有了1978年7月份的联邦德国之行。 到达联邦德国之后,一切都很顺利,就是手术都很顺利,一想到丈夫终于可以站起来了,不必再像过去的十余年那样依靠轮椅和拐杖,郝治平就激动得睡不着觉。 她在心里一面想着罗瑞卿的腿伤,一面想象着第二天看到罗瑞卿站起来的场景,这让她感觉无比的幸福,然而就在她平复了心中的激动,渐渐有了睡意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了刺耳的电话铃响,紧接着就是急促的敲门声。

深夜里的电话响和敲门声,她几乎不用想就知道是有紧急的事情发生,事实也确实如此,她起床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是大使馆副武官熊光楷。熊光楷只说情况不太好,就扶着郝治平上了车,然后迅速开往医院。 这段路程很短,郝治平坐在车上很紧张,她不愿意也不敢往坏的地方去想,她想问一问熊光楷具体的情况,但嘴唇蠕动了好几次还是没有问出口,她不知道熊光楷知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也怕会听到不愿意听的内容,就在她心情忐忑的事情,医院到了。 熊光楷扶着郝治平下车然后去往病房,病房里正在发生的一切却让郝治平心里咯噔一声,郝治平看到有人在低低地饮泣、有医护人员在撤仪器,也有医生正在抢救,但那抢救已然是徒劳的,罗瑞卿的心脏早已经停止了跳动,那一刻,郝治平感觉自己的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眼前的一切告诉郝治平一件事,即她的丈夫永远不会醒过来了。德国波恩时间1978年8月3日凌晨2时40分,罗瑞卿突发心肌梗塞离世。 郝治平如何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就在手术的前一天,即8月1日,郝治平还带着一束鲜花在张彤大使的陪同下到医院看望罗瑞卿,当时罗瑞卿情绪很好,两人还一起合了影。

那一天,郝治平在医院待到很晚,直到罗瑞卿催了好几次,郝治平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医院回了旅馆。 在郝治平离开的时候,罗瑞卿笑着说: “走吧,走吧,我已经服了睡前药,明天还做手术。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郝治平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夫妻俩见的最后一面,这句话是罗瑞卿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再见已经是天人永隔。

她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病床前,抚摸着丈夫已然凉下来的手,她试图捂热那双手,但一切都是徒劳那,那是怎样的一种不能承受之重? 她伏在丈夫的身上,哭喊着,试图唤醒丈夫,让他再看她一眼,再对她笑一次,再对她说一句话,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的,看到毫无动静的丈夫,她像是失去了理智一般哭喊和挣扎。 众人怕她身体承受不住,试图将她从罗瑞卿身边弄走,但她使劲挣扎,最后还是医生给她注射了镇定剂,才终于让她安静了下来。 两天后,中共中央派专机将罗瑞卿的灵柩迎回北京,那一天,北京下着小雨,好似天空也在哭泣,好多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老干部都等在北京西郊机场,邓小平亲自到机场去迎接罗瑞卿的灵柩。

在机场,邓小平紧紧地握住郝治平的手,那一刻,他们的悲痛是相通的,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战友,他失去了自己的战友和国家的栋梁。 邓小平最初听到罗瑞卿病逝的消息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不相信,但他又不得不相信,他忍不住扼腕长叹 :“太不幸了,太不幸了。

继续浏览:

上一篇:急功近利的例子

下一篇:比赛口号8个字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