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是什么物态变化
雾是什么物态变化雾是液化物态变化

1、雾的物态变化是水经过汽化——液化形成的。2、在空气中的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之为雾。
雾是什么物态变化 雾是液化物态变化

1、雾的物态变化是水经过汽化——液化形成的。 2、在空气中的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之为雾。
雾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

雾的形成是液化。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指的是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实现液化。
液化的方式 1、液化的两种主要方式:1、降低温度(一切气体一切温度);2、压缩体积(某些气体一定温度一般为常温,特殊的须先降温再压缩体积>)。
2、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3、降低温度的方法是万能的,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时,如果气体温度高于其临界温度,则无法压缩使其液化。 液化简介 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是气体分子相互吸引而凝结成为液体。
由于通常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变成原来的几千分之一,便于贮藏和运输,所以现实中通常对一些气体(如氨气、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由于这两种气体临界点较高,所以在常温下加压就可以变成液体,而另外一些气体如氢、氮的临界点很低,在加压的同时必须进行深度冷却,就叫液化。
露,霜,雪,雾分别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露和雾是液化,霜和雪是凝华。1、雾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多出些于春季二至四月间。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2、露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
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3、霜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
4、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扩展资料: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固态→液态(吸热)2、凝固:液态→固态(放热)3、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吸热)4、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5、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6、凝华:气态→固态(放热)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雾气消散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雾气消散属于汽化。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大雾逐渐散去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成水蒸气。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蒸发和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前者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而后者是当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发生在液体体内的汽化现象。雾:雾是由悬浮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液态的。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多出现于春季二至四月间。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上一篇: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下一篇:标本采集的原则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