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后的10只恐龙
世界上最后一只恐龙是什么龙

角龙是恐龙中最后走向灭绝的一类。角龙是白垩世晚期出现的臀类恐龙。
角龙有一块叫做“颈罩”的厚骨板。
颈罩上有两三个不同的角度。这些角是对付敌人的有力武器。角龙的嘴形很奇怪,像鹦鹉的喙,有利于挖掘植物的根。有很多种角龙。
从角颈盾的形状来看,有原始角龙、秀角龙、独角龙、三角龙、戟龙等,最原始的角龙起源于亚洲,后来迁徙到北美。扩展资料;恐龙的种类;在传统上,恐龙被分类成两个族群:根据其髋骨(腰带)的构造,分为蜥臀类(像蜥蜴似的髋骨)与鸟臀类(像鸟类的髋骨)。最近,第三类的恐龙族群,慢龙类被提出,也是根据了腰带的构造而分类的。
在蜥臀类中,其腰带非常类似於现生的爬行动物,其髋骨系统中,耻骨伸前前方,而坐骨则伸向体躯的後方。在鸟臀类中,则具有较为复杂的腰带构造。其中髋骨系统中,耻骨已经转向体躯的後方,而与坐骨呈平行排列,与现生鸟类有些类似。
同时鸟臀类在下颌骨也发展出了前齿骨。慢龙类(意即缓慢的,具蜥蜴腰带构造的,恐龙)则具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腰带构造,称之为後腰型,其髂骨彼此相当的宽阔而分隔,其中前段非常深而长,而其尖端外外伸展成将近90度垂直位置。慢龙类具有一个相当硕长的脖子,头颅相对的很小,而腰带特异,其耻骨与坐骨接近平行,甚而接合在一起。
除了这个特殊的腰带构造而外,在其它骨骼构造上也有不同之处:颈椎与背椎都非常轻巧,而颈椎非常硕长其神经棘很短,小的头骨上,于上颌有纤细的牙齿排列。四肢具有四趾,每一趾都有长爪,均指向前方伸展。
哪种恐龙最后灭绝?

作为一个大的动物家族,恐龙统治了世界长达1亿多年。但是,就恐龙家族内部而言,各种不同的种类并不全都是同生同息,有些种类只出现在三叠纪,有些种类只生存在侏罗纪,而有些种类则仅仅出现在白垩纪。
对于某些“长命”的类群来说,也只能是跨过时代的界限,没有一种恐龙能够从1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一直生活到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之末。
也就是说,在恐龙家族的历史上,它们本身也经历了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有些恐龙先出现,有些恐龙后出现;同样,有些恐龙先灭绝,也有些恐龙后灭绝。那么,最后灭绝的恐龙是哪些呢?显然,那些一直生活到了6千500万年前大绝灭前的“最后一刻”的恐龙就是最后灭绝的恐龙。它们包括了许多种。
其中,素食的恐龙有三角龙、肿头龙、爱德蒙托龙等等;而肉食恐龙则有霸王龙和锯齿龙等。
世界上什么恐龙最晚死

恐龙世界中最后一只灭绝的恐龙是--三角龙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天体上有小型行星爆发,有大量的陨石从天空中飞下来,有些聪明的恐龙呢,比如说三角龙(只是我有趣的推测),比较聪明,虽然跑不快,但俗话说的好“笨鸟先飞”嘛,见到陨石要落下来就赶紧拼了命的跑,而其他恐龙呢,还以为是天上的流星落下来了,忙着许愿呢,别的恐龙叫也叫不住。部分幸运的三角龙就留下来了。
恐龙的趣事还真多吧!虽然这是我有趣的想法,但最终恐龙还是灭绝了,至于问什么三角龙是最后灭绝的呢,这仍然是个谜。
能不能把所有的最后全部灭绝的恐龙有哪些?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恐龙曾经统治了我们的地球1亿多年,也就是说在1亿多年以前,地球上最具发言权的是恐龙——这种被认为是世界上存在过的最为庞大的动物家族!但是,曾经的辉煌是怎么也经历不起沧海桑田的变故,一切都在时间的面前变得渺小如珠,恐龙也是如此。 科学家曾经煞费苦心地想把那些遥远的故事在我们的脑海里还原,但再怎么努力我们能做的都是一些粗糙的想象和推测!科学家为了让恐龙的生活轨迹更清晰一些,就把恐龙生存的年代分为不同的时期: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不同的恐龙分别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当然没有一种恐龙能跨越这三个时期,也就是说,最后灭绝的恐龙肯定是生活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
科学家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能坚持生存到恐龙灭绝以前的最后一刻的恐龙有许多种,比如角龙、 肿头龙、爱德蒙托龙、暴龙以及锯齿龙等,都 是世界上最后灭绝的恐龙。
关于恐龙灭绝的资料?

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恐龙是在五次物种大灭绝中的第五次大灭绝中灭绝的,因此要想搞清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就必需首先搞清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地球膨裂说认为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
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大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一、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1、第1次是加里东造山运动,开始时间是4.4亿年左右,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恐龙灭绝的时间4.4亿年完全相同。2、第2次是海西造山运动,始于3.65亿年左右,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完全相同。3、第3次是印支造山运动,始于2.5亿年,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完全相同。
4、第4次是燕山造山运动,始于2.05亿年,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完全相同。5.第5次是喜马拉雅运造山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二、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三、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必然走向灭绝。
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步退却,一部分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不适应新环境的物种灭绝了。而其中生殖方式的不适应是造成物种灭绝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物种的生殖方式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从两栖动物在水中受精,到爬行动物的卵生,再到哺乳动物的胎生可以看出,生殖方式的进化才是物种进化、灭绝的决定性因素。 恐龙为什么在6500万年前的第5次物种大灭绝中灭绝的呢?虽然恐龙有迁徙功能,但因为海洋第五次大退却是海洋最后一次从大陆上彻底退出,恐龙再没地方迁徙了,水源干涸了,绝大部分恐龙被渴死了。当然,地球上还有一些湖泊,一小部分恐龙活了下来,这一小部分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呢?这部分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生殖方式的不适应。恐龙在繁殖季节经过交配后,“夫妻”双方便忙着筑巢产卵。
他们在地势较高而且向阳的地方,寻找松软的土地,用带爪的前肢在地上掘出一个圆形的坑来,扒出的泥土垒在坑的周围,使坑的周围隆起,高出地面,其形状就像一个火山口,可以防止雨水流进窝里。挖好坑后,再填上一些松土,接下来恐龙“妈妈”蹲在巢上产卵。产完卵后,再用一层薄土或植物叶片把蛋盖起来。然后这些将要做父母的恐龙便轮流守侯在窝旁,直到孵出幼恐龙来。
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由于造山运动,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
我国天文地质工作者徐道一说:“在我国的白垩纪末沉积层中发现有成堆的没有孵化的化石恐龙蛋”,在广东河源发现15000多枚恐龙蛋没有孵化,这便是很好的证明。考古研究表明,恐龙灭绝持续了100万年时间。恐龙的全盛时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前期,恐龙蛋化石却只在白垩纪晚期出现,这说明很可能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前期,恐龙的孵化是正常的,到了白垩纪晚期,它们可能遭遇了某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孵化不能进行,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新生恐龙越来越少,直至最后灭绝。
根据土壤的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导至恐龙最终灭绝,我们从缺水的角度也可以说恐龙蛋是渴死的,恐龙最终灭绝的原因是渴死的。
上一篇:主要社会关系填写范文
下一篇:公示格式范文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