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小人打人怎么办视频
孩子在幼儿园抢玩具打人怎么办

幼儿园各种大小玩具,对幼儿来说都是公有的。每个孩子都可以玩。
从整体看,各件玩具与幼儿整体相比,人多玩具少,是必然的。
可孩子们不管这些,他们却偏偏是你要玩我也要玩。在从众心理驱使下,一个玩具下面聚集着几个孩子。这就很容易出现因争夺玩具而打闹。但这时候又正是对幼儿进行自觉守纪教育、谦逊互让教育、集体教育的好时机。
我们的作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讲清道理,明辨是非。为确保安全,对幼儿经常进行玩玩具的安全教育和遵守规则的教育,让幼儿懂得不能争先恐后,注意安全,乐在其中。有少数孩子互相礼让做得差,特别是刚入园的新生,争夺玩具现象时有发生;对那些违背规矩,持强抢夺玩具的孩子,老师就向他们讲玩的规矩,教育他们讲文明礼貌,相互礼让,然后分出谁先玩谁后玩。
如不让步,就令其暂停玩耍,让旁边想玩而不争夺的孩子先玩。有时孩子中有意无意发生打人现象,老师先分清是非讲清道理,然后让打人者向对方赔礼道歉。若两人都动了手,则令先打人者先赔礼,后打人者后赔礼,使孩子知道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打人都是错误的。
这样把抽象的道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帮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道理,懂得礼让,效果很好。2、调整需要,培养礼让。在抢夺玩具中,有时是双方同时抢着一种玩具,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有时是一方玩的时间较长,另一方等不及发生争夺。
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孩子,你是好姐姐、好哥哥么,是咱们幼儿园里的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呀,让小弟弟先玩,小弟弟玩好了再你玩,这才是好孩子……”这样讲了以后,孩子会高高兴兴地把玩具让出来。因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现在老师说他是好孩子,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就会很乐意地把玩具让出来。我把这叫做“调整需要法”。
孩子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得到荣誉、赞扬是最高层次,是精神需要;能玩一种玩具是物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为了获得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就宁愿舍弃低层次的需要。这“调整需要法”既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又能引导孩子懂得谦逊礼让,向高层次需要攀登,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有很好的远期效应。3、调整时间,科学安排。
当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容易引起争执发生事故。解决的办法是:不能查数的,排列成队,按次序进行,例如溜滑梯。能查数的如荡秋千,定出一人荡多少次,互相查数,玩的次的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玩的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也在欢快的玩乐中形成。
3岁小孩上幼儿园,小朋友抢他玩具,会打人,怎么办?

妮妮上幼儿园了,有时回家跟妈妈讲“幼儿园小朋友打她了”,妈妈觉得小孩子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没有在意。但这次,妮妮又跟妈妈讲“小朋友打她了”,妈妈还看见妮妮的小脸上有几道红印,妈妈很心疼,爸爸说:“这样不行,得教孩子学会自卫。
”可妈妈说:“总不能我们也教孩子打别人呀。
”妮妮的情况具有代表性,许多孩子都在幼儿园遇到相似的情况。分析幼儿爱打人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商量的口吻制止:当孩子打了别人,妈妈用商量的口气说:宝宝,咱别再打小朋友了好吗?这样的问句不能使孩子明辨是非。2、显而易见的明贬暗褒:“我家阳阳总被告状,整个幼儿园谁也打不过他,真拿他没办法。”3、不恰当的玩笑:“冉冉,打这个臭哥哥。
”4、口头制止没有行动:看到孩子打别人,家长只是呵斥孩子一句“不要打人。”但没有用行动去拉开孩子。5、有制止的行动没有批评:只是拉开了打人的孩子,但没有告诉孩子他的错误所在。
6、过激的反应强化了孩子打人的意识:面对其他家长的告状,火冒三丈的爸爸一巴掌下去,“看你下次再打人!”。孩子也会学着把打人视作发泄情绪的手段。以上这些方法对孩子“打人”的行为没有十分明确的善恶观念,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这时家长的态度应十分明确,首先要及时制止,郑重告之“不许打人。”然后允许孩子申诉打人的原因,父母要明确地表示对此事的态度,并给孩子讲清道理。如是其他小朋友引起的,应告诉孩子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打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孩子喜欢动手打人怎么办

近几年总会出现熊孩子在公共场所被成年人揍一顿的新闻,大家对这些新闻的议论点大多数围绕在打人的成年人是如何如何的没有人性,如何如何的残忍之类。可是大家却忽略了那个被打的熊孩子,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天真无邪、单纯等等这些字眼好像越来越远了,有些熊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真的可以用恶意来形容。
有很多熊孩子不管面对谁,动不动就喜欢动手打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
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及时教育,不然后果难以预料。那么,熊孩子喜欢动手打人该怎么办呢?随着这篇指南了解一下吧! 01 让孩子明白可为与不可为 很多父母总会这样袒护在公共场所犯错的孩子,他还小,他不懂事,他知道什么呀。他们真的不懂事吗?真的什么都不懂吗?不是的,他们懂,只要有思维能力的人就懂得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情,所以父母一定要让他们自小就明白,什么是可为的,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做,比如动手打人这件事是无论如何也不允许出现的。 02 不要过度袒护 这也是造成社会上熊孩子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不用管熊孩子做了什么,就算是犯了大错,也会有父母承担责任,绝对是跟在熊孩子身后“擦屁股”的人,这样一来,就会让熊孩子明白,不管自己做什么都不用担心有什么问题,因为一切有爸妈呢。
这样一来,孩子越发骄纵,自然养成是不是动手打人的习惯。 03 教育孩子学会约束自己 熊孩子并不会是自出生就喜欢动手打人的,总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某些事情,慢慢养成的这种性格,比如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就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用自己的小拳头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身为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就要教育孩子,让她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他们才不至于动不动就动手打人。
04 教会孩子管理情绪 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不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孩子,不管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在长大之后,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一定会栽很多跟头的,那么父母为什么不早早教会孩子管理自己情绪而少吃些苦头呢?当孩子想用拳头表达自己愤怒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会冷静,然后用其他方式代替“拳头”,比如做其他事情,比如讲道理之类。 05 以身作则尤其重要 很多父母会说,我也没教孩子动手打别人啊,可是孩子怎么就这么喜欢动手打人呢?你可能没亲口教孩子打人,可你却用自身行动教会了孩子,比如爸爸或者妈妈,在遇到矛盾的时候喜欢用拳头或者打骂形式来解决问题,那么孩子自然有样学样了。 06 教会孩子善良 一直记得曾经在网上被网友们热议的一个新闻,一个稍微大一点点的孩子讲一个很小的小姑娘坐电梯上了高层,然后把小姑娘关在了电梯外边自己坐电梯下楼了,结果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从高层楼摔落致死。
这样的熊孩子你能说他不是蓄意伤害吗?你能说他的行为不是恶意的吗?这样的孩子可能恶作剧心强烈一些,可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孩子的内心绝对缺乏善良。所以说,自小教会孩子有善良的品质,自然不会动不动就动手打人。 07 让孩子学着尊重别人 前不久一则新闻也是引发大家热议,一个孩子在公交车上对准一个成年人猛踹一脚,然后接连又踹了计较,成年人按捺不住情绪将其过肩摔。
成年人的做法固然值得谴责,可这个孩子难道不该好好教育一下吗?这样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真的而越来越多,那么这种社会新闻一定也会更加频繁的,所以说,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尊重别人,这样才不会导致这种事情的发生。 08 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其实大家完全可以从一个孩子的性格上,观察到期父母大概的性格,以及这个孩子自小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如果是在一个充满着“敌意”的家庭中长大,比如父母感情不和,婆媳问题多等等,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做出动手打人、施暴之类的过激行为。所以说,父母生下孩子,就要给予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哪怕家里很穷,但要让孩子感受到积极努力、阳光开朗以及相互尊重的氛围。
上一篇:粉色裤子坏了怎么办图片
下一篇:卫浴吊顶坏了怎么办呢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