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晚期血糖控制不住怎么办

晚期血糖控制不住怎么办

最佳回答2022-10-28

血糖控制不住,怎么办

血糖控制不住的时候,需要服用药物治疗。比如胰岛素,双胍类等降糖药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在饮食上进行调控,不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以无糖饮食为主。

二甲双胍是现在治疗糖尿病的首选治药,但是副作用有很多。

香灵菌菇粉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研发的调胰、养胰,而不是单纯的降糖,不仅是降低了血糖,更大程度上疏通了胰脏内的微循环,修复了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清除了血液中的糖毒,更加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患者不可多得的选择。

胰腺癌晚期病人血糖控制不好怎么办?

恶性肿瘤无论手术与否、放化疗与否,都应该吃药(中药),中西医结合。这一条是肯定的(早期的话可手术,晚期手术是帮倒忙。

晚期的话手术是无任何价值的,并且是起反作用,会更快。

晚期扩散、转移了,意思就是癌不是局限于一个部位,身体的许多部位都有,血流中更多,这种情况下手术有何作用?只能激化得更快)平时我们老说“中西医结合”,遇到这种大病的时候,是真正应当中西医结合的时候了,应当综合治疗,不要单用一种方法。并且,癌症是终身疾病(癌细胞没扩散时,可以切除,但是就算是切得再干净,也总是体内存在癌细胞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复发率是高的。所以说,癌症是终身疾病),一定要坚持服药,不能认为手术了、化疗了就万事大吉不管了(手术、化疗结束之后,仍然任重道远,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复发了。这是个医学常识。

许多患者,就是觉得已经手术切掉了,并且医生明确地说了“手术成功”,就以为是病好了。这明显是缺乏医学常识,结果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应该在手术后吃药,不停药的话,能不复发,已经是谢天谢地很了不起的成绩了,何况不吃药。

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瘤类的中药丸来治。只要找对了药则是会者不难。

笔者因工作关系,深知中药的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乳腺癌、淋巴癌、脑瘤、胃癌、肠癌、食道癌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中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对于抵制癌细胞的发展,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病人的痛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患病部位皮肤颜色的改变,患者感觉身上有劲了,饭量增加了,等等方面,对比效果患者更是满意。旨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消缩疙瘩、肿块效果显著,至于单纯的消除积液、水肿,自不必说,如脑瘤引起的脑积水,肺结核引起的肺积水,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至于单纯的止痛,那是在消缩肿块的过程中附带的一个功能。

如果已手术、化疗过,中药的一个明显的作用就是对于患者各种不舒服的症状都在短期内会有明显减轻改善。平时要注意别吃辛辣的,以及油炸的、烧烤的,这些属燥热类的食品。还要会调节情绪,焦虑生气上火、劳累对这病没有好处。

血糖总是不稳定要怎么办?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把好三道防线: 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关键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

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二级预防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年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和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

三级预防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患者多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而到了晚期,疗效往往不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治疗之二:饮食治疗: 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

如《黄帝内经》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这与现代医学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

血糖的高低因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食物的多少和种类密切相关,因而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1、饮食定时定量: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

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

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2、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

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它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饮食计算及热量计算: 供给机体热能的营养素有3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可供热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热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据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9%、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再按每克脂肪产热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每克产热4千卡换算出供给该病人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

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例如:一个体重60kg的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常体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kcal的热量计算,一天总热量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热量来自蛋白质,600kcal来自脂肪。提供这些热量需供给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质,66g脂肪。 我们强调通过饮食控制热量的方法,并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机械地去计算,而应在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后,每隔一段时间或体重有较大幅度改变时计算一下,制订出下一阶段饮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腻的食品,饮食选择既有原则但又要力求多样。

糖尿病治疗之四: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光靠运动,饮食可能无法控制病情。这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第一、西药: 1、磺脲类: 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2、双胍类: 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3、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4、噻唑烷二酮: 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

2型糖尿病血糖高控制不住怎么办

你好,你的情况主要是没有得到正确治疗,才导致血糖时高时低,长期下去有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代谢障碍,一般药物很难根治,服用西药降糖、或注射胰岛素也只能暂时控制,长期大量的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还会损害肝肾功能,西医目前对糖尿病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称之为不治之症,所以一定要及早正确的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荔枝核、青果、石斛、肉苁蓉、玄参、益智仁、沙菀子、补骨脂、鹿茸、海南陈、人参、枸杞子、蜂胶、金精粉、乌术粉、茯苓、怀山药、桑葚、苦瓜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

这些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无需节食,无需忌口,无需服用其它降糖药物,单独服用即可,可以有效保卫胰岛,降低血糖,提高免疫。这些药物适合血糖长期高居不下,血糖忽高忽低,各种治疗方法仍无法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修复胰腺功能,调节自身代谢平衡,消除、缓解各种并发症,具有阻断遗传和杜绝复发的可能。这些药物在糖尿病的康复上,达到了中医临床公认的“效果显著、治疗彻底、无复发、无毒副作用”的四条统一标准。

提问:血糖一直控制不好 怎么办

今年三多一少明显医院检查确诊糖尿病初期血糖在18左右经过药物(阿卡波糖二甲双呱长效胰岛素18个单位)血糖降到7~9可还是不道标最近脚麻现象严重齐林医生答2012-09-1907:57:22你好!需要了解脚麻原因,如是周围神经病变或下肢血管病变,还是骨质疏松等,方能对症治疗。血糖控制需要综合调节,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稳定的基础上。

可以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增加长效胰岛素的剂量,达标后,再调节口服降糖药剂量控制餐后血糖。

母亲五十多岁确诊糖尿病,一直控制不住血糖,会出现什么并发症?

一般说来,肾脏损伤可能发生得比较早,也就是高血糖导致蛋白尿的发生,如果不加以管理,后期患者的肾脏会走向尿毒症。而血糖高长期不加以管理最可怕的还是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说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疾病,这主要是因为血糖高导致了动脉系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其实长期血糖高,还可能带来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等各种糖尿病并发症。

但是应该说,这些可怕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各有不同,有的发生相对早一些,有的发生相对晚一些,有些人更加容易出现肾脏损伤,还有些人容易出现心脏损伤,各有各的不一样,或者说因人因病情不同而异。糖尿病血糖高一点,绝大多数人也没什么症状,所以也不会让人心生敬畏,但是如果长期升高血糖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及时的控制,那就有可能带来并发症的出现。而糖尿病的并发症一直是困扰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最难过、最痛苦的事情。其实,面对糖尿病这个慢性疾病来说,张大夫的意见是,这类疾病都跟高血压一样,都需要严格的管理,只要长期血糖管理得当,血糖控制得好,好多人就不会出现并发症,甚至会比较晚的出现并发症,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管住嘴,迈开腿,尽量不让并发症发生,起码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把发生病变的机率降到最低,听医生的话,注意饮食。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还是那句说了很多遍的话,面对很多慢性疾病,与其说想要治愈,不如面对,与他好好相处,走向更远的终点。这才是面对慢性疾病最正确的态度。

继续浏览:

上一篇:身体毛孔过敏怎么办呢

下一篇:落水救人绳子断了怎么办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