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婴儿打完针硬块怎么办

婴儿打完针硬块怎么办

最佳回答2022-10-27

婴儿刚出生打针满月了胳膊有一小块硬的怎么回事?

刚出生2天左右的婴儿基本在医院都要打卡介苗疫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采取皮内注射,接种到左上臂三角肌中部。 接种之后在4周左右局部会出现小溃疡,应保护创口不受感染,然后溃疡好了后就会留下疤痕。

我家孩子也是这样的,现在大了也是有疤痕的,当时在医院注射接种卡介苗疫苗后并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二十天左右时间洗澡时才发现孩子左手臂有个红肿的硬疙瘩,于是每天我都观察到,孩子也没有其他不良症状,之后过了一周左右时间,红肿的疙瘩开始化脓破溃,我就用棉签把脓液擦掉,保护好创口不受感染,最后再过了一周后伤口就结痂,最后形成一个白色圆形疤痕。

接种卡介苗时出现一个白色6~8mm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清晰,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形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8~1~2周破溃处结痂自行脱落,留下一个小疤痕,这是卡介苗正常反应,不影响新生儿 健康 。 如接种处出现溃疡,可用消毒干棉签轻轻擦去脓液,当破溃处不易愈合经常有脓液渗出或左侧腋下发现肿块,可能发生疫苗异常反应,应立即通知其就诊处理。即使按照护理操作常规进行皮内注射,由于新生儿皮肤薄,接种技巧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接种处皮丘不明显或注射不慎易使针头进入皮下等情况,注射过深会导致局部强反应,过浅可能导致接种失败;为提高卡介苗接种效果,注射时右手从进针到最后一直持针不换手,减少来回换手,增加针头活动度而影响注射药量的准确性,接种后,要保持针眼部位清洁,每天洗澡时避免将洗澡水打湿注射部。不要用紫药水、碘酒等消毒溃疡处,否则容易造成脓液外流不畅而影响结痂形成。

如果注射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红肿直径超过1厘米、且经处理不见好转则应及时到所辖区、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不可擅自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出生时接种的疫苗为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说明, 乙肝疫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一般医疗机构会选择在大腿肌肉注射接种。

卡介苗: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所以,胳膊上的硬块,应该就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那么我们来重点说一下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按性质可分为一般不良反应与异常反应。 卡介苗 一般不良反应 有发热、局部红肿、局部硬结; 异常反应 包括淋巴结炎、局部脓肿、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一般不良反应,可以理解为正常的反应, WHO关于卡介苗的立场文件 :“正确的 BCG 皮内接种几乎都会产生 轻微的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硬结、压痛),继而在注射部位出现小溃疡。 受接种者的年龄和免疫状况、接种者的技能、以及 BCG 的菌株和剂量都可影响不良反应的程度。 几个月后,局部反应可结痂形成微小瘢痕。

典型瘢痕的形成被视为既往 BCG 接种的标记,但并不意味着对TB具备保护能力” 《我国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使用说明书修订意见》关于不良反应的描述: 一般不良反应 局部红肿 :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出现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1%龙胆紫,使其干燥后结痂;有继发感染者,可在创面撒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局部硬结: 皮内卡介苗接种后2~3天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可隆起一凸痕,约30分钟后可消失,为非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要在接种后2~3周才出现,局部发生红肿、丘疹状浸润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直径3~5mm,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痂脱落后可在局部形成一稍凹陷的瘢痕。整个过程持续8~12周。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异常反应: 局部脓肿: 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及长期不愈(>12周),应及时看医生诊治。

淋巴结炎: 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即在腋窝下能够摸到一个小肿块)可出现轻微肿大,一般不超过10 mm,1~2个月后消退,为卡介苗接种后正常反应。 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10 mm)、软化形成脓疱、破溃、化脓 ,临床表现为干酪性、脓肿型、窦道型等异常反应,为卡介苗淋巴结炎,应及时看医生。 另外还有少见的异常反应为:全身播散性卡介菌病,过敏性皮疹甚至休克等 所以,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小于10mm的小硬块是正常的疫苗反应,如果出现一些异常的反应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您好! 通常小儿打预防针后,很容易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1.皮肤接种处红肿、发痒、疼痛; 2.打完预防针后,某些儿童可能会出现头晕、发热、呕吐等症状。

一般,以上不良症状会在打完预防针的48小时内自动退去。 婴儿刚出生打针满月了胳膊有一小块硬的属于正常现象,是疫苗没有完全吸收导致局部硬结,不必担心。 这种情况可以用毛巾热敷,密切留意体温的变化,期间避免给宝宝沾水,避免挤压。

过些日子会好的。 具体方法如下: 热敷法: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入60℃左右的热水中,取出拧干后覆盖在硬结部位,温度低就更换,一天2次,每次半小时,持续7~10天。也可用热水袋热敷)。

其次,食物清淡一点,不要去触摸硬块的地方,防止发生感染。如孩子情况不见转好,建议立即就医确诊。 首先,这个问题比较模糊。如果是接种疫苗出现小硬块的话,那是由疫苗接种后,刺激肌肉所致。

会出现硬币大小的疤痕。如果是婴儿注射了其他药物出现皮下硬块,那是由于注射次数多了导致的,应该不会留下疤痕,只要用热毛巾敷敷,或者用其它方法敷敷,硬块会消失的。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对婴儿的 健康 状况没有副作用,不必担心。

您好!按照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 免疫程序,正常足月出生的婴儿,无接种禁忌者,从出生到满月已经进行过 1次卡介苗 和 2次乙肝疫苗的接种。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8~12周后结痂。若化脓形成小溃疡,腋下淋巴结肿大,可局部处理 以防感染扩散,但不可切开引流。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可有发热或局部轻痛,不必处理。

综上所述,接种后宝宝胳膊上的小块硬结应该是卡介苗接种后所致的卡疤,属正常现象,如无其它不适可不作特殊处理。如果出现化脓溃疡,建议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

宝宝打针造成的硬块怎样消除?

对于宝宝来说,打针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打针后,可能会有硬块或淤青,我的孩子体质比较差,所以吃药打针是家常便饭。

可是,前几天打针后孩子说屁股痛,我用手一摸,原来孩子的屁股上有一个硬块。

这时候,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在家庭中可采用以下方法来消除打针后的硬块:一、热敷热敷可以促进硬结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药液的吸收,起到消散硬结的作用。越早热敷效果越好。方法是将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在60~70℃的热水中,稍稍拧干后敷在硬结部位,每5分钟更换1次,持续20~30分钟,每日至少1~2次。如果同时进行按摩效果会更好。

二、硫酸镁溶液外敷目的是使局部肌肉放松,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药液的吸收,使硬块变软消散。方法是把50毫升50%的硫酸镁溶液(药房买)倒在碗里,加10毫升热水,然后把纱布或小毛巾(3块交替使用)浸在药液里,稍稍拧干后,敷在硬结处,最好在上面焐一个热水袋来保温,每5分钟更换1次,持续15~20分钟,每日2~3次。三、外敷土豆片把一只新鲜的土豆切成片,每片约0.5~1厘米厚,大小比硬块略大些。

把土豆片覆盖在硬块上,然后用两条胶布固定好,24小时后取下,硬块就可以明显缩小。第二天再照样贴1片。一般外敷几天就可以使硬块消退。

宝宝打完预防针胳膊上红肿里面有大硬块怎么办

你好。红肿、硬结、一过性发热是接种疫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用担心。

手臂红肿有硬块,可以用热毛巾热敷几次,也不是一下两下就消失,会有一个过程。

如果红肿比较严重的,可以到接种中心(就打预防针那里)要一些硫酸镁或资讯一下,用它泡水的热毛巾热敷,好的会相对快一些。

宝宝打预防针的地方有硬块怎么办

宝宝打预防针的地方有硬块怎么办 接种疫苗后,局部的正常反应,因为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家长可以不作处理,当天不要碰到水,一般几天即可消退。

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宝宝打预防针的地方有硬块的做法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敷土豆片缓解 将一只新鲜的土豆切成片,每片约0.5-1厘米厚,大小比硬块略大些。

把土豆片覆盖在硬块上,然后用两条胶布固定好,24小时后取下,硬块就可以明显缩小。土豆有抗菌消炎的功效,敷土豆片可以很好的消除红肿的硬块。 仙人掌外敷缓解 对于由注射预防针所致局部红肿、肿块硬结,可用仙人掌去剌后,揭去外层皮质,取直径4~5厘米的肉质片贴敷,每日换1次,一次半个小时即可,有助于消肿。 先冷敷再热敷 先用毛巾冷敷,冷敷可以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控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降低温度。

2小时后再热敷,将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在60-70度的热水中,稍稍拧干后敷在硬结部位,每5分钟更换1次,持续20-30分钟,每日至少1-2次。热敷可以促进硬结部位的血液循环,起到消散硬结的作用。

继续浏览:

上一篇:疫情消防能力下降怎么办

下一篇:男友最近总忙怎么办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