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长期低热常见于哪些疾病

长期低热常见于哪些疾病

最佳回答2022-10-26

长期低热常见于哪些疾病

你好: 体温持续维持:37.3~38℃为低热,引起低热的原因较多,如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胆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肺外结核等慢性感染性疾病、无黄疽型肝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播散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还有体质虚弱的人,或病后,常常会发生低热。

如果在低热的同时还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手抖、颜面易潮红、窒性心动过速、打嗝、腹胀、失眠,就可能是神经性低热。

建议到院检查确诊,及早预防疾病。

求助:长期低烧是什么病啊

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

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

低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很难查出,有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持续低烧应尽早就医,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一些恶性肿瘤早期或细菌感染早期的症状也是低烧。建议你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避免引起发烧的病因恶化。

长期低烧有哪些病?

长期发热的定义:是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一般患者起病比较缓慢,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或者自己感到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

发热的病因:1.久病体虚,导致气血阴阳,阴阳失衡所致发热。

2.饮食劳倦,过多食用肥甘食物,损伤脾胃,导致中气不足,或者痰湿内生,郁热化热。3.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郁化热。4.外伤出血过多,血脉运行不畅,或者淤而发热。发热的症型和治疗:1.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神疲乏力,便溏,自汗,容易感冒。

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2.血虚发热:长期低热,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可用归脾丸加减治疗。

3.阴虚发热:低热,夜间尤甚,不欲近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可用清骨散合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4.阳虚发热:低热,发热而欲近衣,四肢不温,神疲少言,腰酸肢困,便溏,面色苍白。

可用金贵肾气丸加减治疗。5.气郁发热:低热,热势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烦躁易怒,饮食减少。可用丹栀逍遥丸加减治疗。

6.痰湿发热:低热,午后尤甚,心烦胸闷,恶心口干,不思饮食,大便稀溏。可用黄连温胆汤合清中汤加减治疗。7.血瘀发热:低热以午后或者夜间尤甚,口渴不欲饮,有刺痛感,面色晦暗。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祝你早日康复。

经常发低烧是什么原因

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

低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很难查出,有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

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

凡是发低烧者,均是体内有入侵敌人(致病微生物)较为活跃。 1、是在某种治疗 措施 下,入侵的敌人被部分抑制,而未被完全消灭; 2、是人体内免疫系统能力有限,只能部分控制抑制入侵敌人的破坏。不管什么情况,体内的敌人是导致发烧的本因。

原理: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在于入侵敌人战斗的时候释放炎症因子,刺激敌人所在地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炎性水肿,以把敌人包围在某处不致漏网而去破坏重要的人体器官,同时释放产热因子,用热量帮助消灭敌人,这个产热过程,就是俗称发烧的过程。当敌人消灭干净之后,自然不会在发烧,因为那时候免疫细胞不用再释放产热因子了。 长期低热可见于许多情况: 一般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其中器质性最常见,病因以感染为主(可通过血液常规检查发现)。

慢性感染中包括的疾病有: 1.结核病 2.慢性胆道感染 3.慢性肾盂肾炎 4.肝病 5.局部病灶。 非感染性疾病: 1.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病人) 2.风湿热(青少年多见) 3.类风湿性关节炎 4.系统性红斑狼疮 5.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功能性低热。

长期低热

如果是感冒引起的低热,只要注意休息及多饮水,一般一周左右自愈。若超过2周低热,就要及时就诊,除外下面疾病。

引起患者长期低热的原因非常多,大体上可分三类:首先是感染性低热,这种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约占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热中,以结核菌感染最多。

结核菌感染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间或睡醒后出汗等。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艾滋病、亚急性心内膜炎及病毒等引起的长期低热也较常见。其次是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再次是功能性发热,多见于青年女性和3岁以内的儿童,上午以发热为主,也可能伴随有出汗、手颤、失眠、乏力和不想吃饭等。

低热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就目前国内医疗水平而言,大部分长期低热患者都能得到正确的诊疗,所以一旦出现了长期低热,患者不必惊慌。但她同时提醒,以下几点需要加以注意: 第一,患者需要比平常更多的休息。 患者不适宜从事服务、机关、学校、保育等须与他人接触的工作,直到低热的原因得以明确并及时治疗。

第二,患者需要补充比平常更好的营养。 发热是机体产热过剩的表现,而产热的过程需要消耗身体更多的能量,所以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精制蛋白(如猪肉、牛肉、鸡肉、鱼类)、牛奶、鸡蛋、绿色蔬菜等。 第三,患者须认真仔细观察并记录自己体温的变化过程。

比如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表格,每天测3~5次体温,并按不同时间记录下来,找出自己体温在一天中的最高点,同时还把伴随的其他不舒服表现比如出汗、头晕、腹痛、腹泻和消瘦等,也全部写在这张表格上。这样再去看医生时,就一目了然了,因为医生最关心的就是体温的变化趋势及各种伴随症状。 第四,患者需要了解周围的人是否也有与自己相似的情况。

如果与自己接触的人也同时发热,那么提示自己的发热可能有一定传染性,这时最好能与他人适当隔离生活,特别是小孩,更不能与患者在一块儿生活。 第五,在长期低热的原因尚未明确之前,患者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参加集体活动。 人的体温 体温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它会随24小时昼夜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非恒定不变。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包括口腔温度、腋窝温度和肛门温度三种,其中测量腋窝和口腔温度较为常用。

据周志平介绍,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口温36.7℃~37.7℃,腋温36.6℃~37.4℃,肛温36.9℃~37.9℃。如果有人每日口温在37.5℃~38.3℃、腋温在37.4℃~38.3℃之间波动,且持续3周以上不退,即可叫做“长期低热”。而长期低热往往预示着身体可能发生了某种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需要及时去看医生。长期低热常见于哪些疾病 急性短期发热,大多由于感染所引起,伴随的定位症状明显,比较容易诊断。

中长期高热需请医生进步检查诊治,长期低热往往重视不够,应引起注意。 长期低热表现为:口腔温度在37.4℃-38℃左右、持续在一个月以上,常见于: 1、生理性低热:包括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的及高温环境引起的低热。 2、神经功能性低热:多见于女性、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神经功能症状,如颜面潮红、心跳增速、血压暂时性升高,其表现特点为:长期低热(数月或数年),往往出现于夏季每年如此(亦称夏季低热),体温一昼夜波动不超过0.5℃。有的晨温较午后体温高、体重无变化、多种药物治疗无效、不经治疗可自行恢复正常。

3、感染后低热:如伤寒等急性传染病治愈后,仍有低热持续数周,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恢复有关。 4、结核病:如肺结核、肠结核、腹膜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盆腔结核等均可引起长期低热。结合局部症状、体征可明确诊断。

必要时可做抗结核治疗试验,对明确诊断更有利。 5、病毒性肝炎:多数出现于迁延期或恢复期,是长期低热的常见原因之一。青年女性多见,伴有食欲不振、无力、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

6、结缔组织疾病:非典型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可有长期低热表现和关节疼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早期可有长期低热。 7、隐性泌尿道感染,可无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及尿路症状,以低热为主要表现。 8、慢性病灶感染:如牙周脓肿、鼻窦炎、前列腺炎、盆腔炎等局部症状不明显,细致检查可明确低热原因。

9、甲状腺功能亢进亦可引起低热,女性多见。常伴有甲状腺肿大、心悸、出汗、手颤、激动烦燥、食欲亢进、体质消瘦等症状。

继续浏览:

上一篇:帆布鞋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下一篇:戴美瞳对眼睛有伤害吗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