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躞怎么读 蹀躞的读 法是什么
蹀躞怎么读 蹀躞的读 法是什么

1、蹀躞的读法是:dié xiè。 2、蹀躞是唐代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
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
据2013年扬州出土的隋炀帝墓葬中已有实物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 3、山东方言中广泛使用的词汇之一,是个由动词转化成的形容词,略含贬义。
“蹀躞”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蹀躞”的意思6种解释,分别如下:1.小步行走。2.往来徘徊。
3.事情、文字等方面费斟酌。
4.佩带上的饰物名。5.颤动。6.浮漫不庄重。读音为: dié xiè 扩展资料蹀相关组词:蹀血 、蹀足 、蹀蹀 、蹂蹀 、跷蹀 、蹀跶 、蹀舞 、蹀步 、踥蹀 、1.蹀足[dié zú]踏足;顿脚。
2.蹀蹀[dié dié]飘动貌。3.跷蹀[qiāo dié]亦作“蹻蹀”。
4.蹀跶[dié da]象声词。状牲口的走路声。5.蹀舞[dié wǔ]谓歌舞时以足跺地打拍子。
躞蹀,怎么念,什么意思呢?

一、躞蹀的读音:xiè dié词语释义:1.小步走路的样子。2.往来徘徊。
二、躞的读音:xiè三、汉字释义:1. 〔蹀~〕见“蹀”。
2. 书卷的杆轴:玉~。四、汉字结构:左右结构五、部首:足六、相关词组:蹀躞、躞蹀、金题玉躞、蹀躞不下、跕躞、玉躞、滴羞蹀躞扩展资料:一、汉字笔画:竖、横折、横、竖、横、竖、提、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点、撇、撇、点、点、撇、撇、点、横撇/横钩、捺二、词语释义:1、金题玉躞jīn tí yù xiè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宋·米芾《书史》2、蹀躞不下dié xiè bù xià指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3、跕躞diǎn xiè徐行貌。4、玉躞yù xiè亦作“ 玉爕 ”。玉质的书画卷轴。
5、滴羞蹀躞dī xiū dié xiè颤抖貌。
谁知道蹀躞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啊这2个字?

【注音】dié xiè〈书〉①小步走路。②往来徘徊。
③山东方言“蹀躞”,意在嘲笑庸俗的献殷勤和谄媚行为,也是指责盲目积极性或无效劳动,如“本来我们干得好好的,都叫他来给蹀躞踢蹬了!”④ 济南人说的蹀躞大体是很失败的意思,或是形容一个人的脸色很难看。
⑤潍坊人(特别是昌邑一带)说的蹀躞是形容一个人穷显摆的意思,贬意。 “蹀躞”在青岛方言中是个由动词转化成的形容词,贬义。《新华字典》中的诠释是“迈着小步走路的样子。”屈原《哀郢》中的诗句“众蹀而日进兮”,(《辞海》“ 蹀同‘蹀躞’”)翻译成今天的青岛方言就是“那些小人们蹀躞着四两腚削尖了脑袋往上爬!”。
“蹀躞”是先秦汉语在现代语中的活化石,在鲜活的民间方言中得以流传发展,遗憾的是它被现代书面语给忽视了。 “蹀躞”在青岛地区音转为“踮涎”。单纯从其字面所表达的形象看,那种提起脚跟,涎着脸孔看着别人脸色行事确是一种令人厌恶的姿态。
当然这也是一种等级权势社会的病态了。 东北人有一个方言词发音为“ 得瑟”,在时下的艺术作品中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字词来表现。它的义项与青岛方言的“蹀躞”相同,应该是“蹀躞”的音转。
自从咸丰十年清朝皇帝正式允许关内人民出关在他们祖先的“发祥圣地”开垦,山东人闯东北的最多,想必这是两地文化相互交流的结果。
万里蹀躞怎么读?

万里蹀躞:wàn lǐ dié xiè。万:生母w、n;韵母a,读四声。
里:生母l;韵母i,读三声。
蹀:生母d、i;韵母e,读二声。躞:生母x、i;韵母e,读四声。“万里蹀躞”的意思是:迈着小步行走千里。这个词出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整句诗是“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意思是世间千般荒凉景象只是文化的梦幻,迈着小步行走万里,只为回家。扩展资料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
据2013年扬州出土的隋炀帝墓葬中已有实物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带鞓和系垂的小带用薄银片制作,银带鞓的前端铆有1件金带扣,套金带箍1件,中部钉11件文武兽面纹金带,后部钉5件桃形有孔金带,带末钉1件圭形金尾。11件带上均有“古眼”,下系小带,并钉有金带饰,还套有1件小金带箍。
带有很强的收纳功能,可以悬挂水壶、钱包、扇子、香囊、刀、剑、乐器、箭袋、笔、墨、纸、砚……等等可以想得到的东西。多为皮质与金属材质,佩戴在腰带外侧。古代浪迹江湖的武者并不是把酒壶笛子和剑全塞在腰带里面的,而是使用“蹀躞”固定于腰间。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