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史书?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史书?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周书》《北齐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明史》,共有三千二百二十九卷,约4700万字。从第一部《史记》记载的上限黄帝算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述的下限崇祯十七年(1644)为止,记述中国历史赓续4000多年。
二十四史的影响“二十四史”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史记》(汉·司马迁)2,《汉书》(汉·班固)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4,《三国志》(晋·陈寿)5,《晋书》(唐·房玄龄等)6,《宋书》(南朝梁·沈约)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8,《梁书》(唐·姚思廉)9,《陈书》(唐·姚思廉)10,《魏书》(北齐·魏收)11,《北齐书》(唐·李百药)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13,《隋书》(唐·魏征等)14,《南史》(唐·李延寿)15,《北史》(唐·李延寿)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0,《宋史》(元·脱脱等)21,《辽史》(元·脱脱等)22,《金史》(元·脱脱等)23,《元史》(明·宋濂等)24,《明史》(清·张廷玉等)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扩展资料: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
“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
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在1997年谈到中华版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时候指出:乾隆时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当时是标准本,但是武英殿本仍有不足之处,近代商务印书馆搜求各时代的善本,编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当时可谓“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但是传统的“二十四史”没有标点,没有断句,读起来仍有一定困难。
五十年代,由国家领导建议,集中当时全国史家,对“二十四史”进行校订,加上标点,是为标点本“二十四史”,实为“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
二十四史包括什么

二十四史包括的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指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时期所编写史书的总称,因为《史记》的写作方法一直被历代的朝代认为是正史的写作手法,所以把和《史记》同样采用了纪传体写作手法的史书称之为正史。
二十四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一直到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的所有历史,二十四史全书一共有3212卷,大约4000万个字,并且采用统一的有本纪和列传的纪传体所编写而成。
扩展资料:《二十四史》中的名言: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出自二十四史中的《晋书·符登传》意思是: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出自二十四史中的《晋书·周岂页》意思是: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宋书·江夷传》意思是: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滑稽列传》意思是: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刘般传》意思是: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杨震传》意思是: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出自二十四史中的《汉书·董仲舒传》意思是: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意思是: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24史包括哪些呢?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总共24部。
这24部史书属于各个朝代的官方历史记载书籍,每一个朝代更替完成之后都会指定专门的人对前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相关的大事件进行记录核实整理最终成书!因此“二十四史”是最权威的历史记录文件,对现代人了解和研究古代生活习惯礼仪讲究政治氛围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二十四史”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司马迁先生的《史记》!史记之所以占据了整个“二十四史”的“头把交椅”,不仅由于其出现时间早,最主要的是其记录形式独特:纪传体!纪传体的历史记录方式,是以人物为中心。
二十四史指的是哪二十四史?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