悱怎么读
悱怎么读

悱拼音fěi,声母f,韵母ei,声调三声。简体部首忄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
繁体部首心部、五笔86NDJD、五笔98NHDD、仓颉PLMY。
郑码UKC、四角91011、结构左右、电码1894。区位6713、统一码60B1、笔顺丶丶丨丨一一一丨一一一。基本解释:悱fěi(ㄈㄟˇ)想说可是不能够恰当地说出来:悱愤(忧思蓄积)。相关组词:悱恻[fěi cè]形容悲哀伤心:缠绵悱恻。愤悱[fèn fěi]愤慨,怨恨。
悱愤[fěi fèn]忧思郁结。不悱不发[bù fěi bù fā]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恻悱[cè fěi]悱恻。怨悱[yuàn fěi]怨诽。
悱怎么读?

读作:fěi拼音:fěi,声母是f,韵母是ěi,读作第3声。释义:想说又说不出 来:不~不发(不到对方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笔画: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悱恻 [fěi cè]形容内心悲苦:缠绵~。
2、怨悱 [yuàn fěi]怨恨郁结。3、愤悱 [fèn fěi]谓积思求解。4、悱愤 [fěi fèn]忧思郁结。5、恻悱 [cè fěi]悱恻。
谓忧思抑郁。
“悱”的读音是什么?

读 音 :fěi释义: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又如:悱悱(抑郁于心而未能表达貌);悱发(欲说而不能,有待别人开导启发)组词:1、悱恻[fěi cè] :内心悲苦凄切的2、恻悱[cè fěi] :悱恻。
谓忧思抑郁。
3、愤悱[fèn fěi] :谓积思求解。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唐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夫子之教日颓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
”4、悱愤[fěi fèn] :忧思郁结。
“悱”怎么读?

【fei】 悱 fěi 〈形〉 (1) 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be desirous but unable to speak out]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悱"怎么注音?

“悱”的读音为fěi 。悱,形容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1)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be desirous but unable to speak out]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2)又如:悱悱(抑郁于心而未能表达貌);悱发(欲说而不能,有待别人开导启发)相关组词缠绵悱恻[chán mián fěi cè]形容内心悲苦难以排遣。悱恻[fěi cè]形容内心悲苦:缠绵~。不悱不发[bù fěi bù fā]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
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缠緜悱恻[chán mián fěi cè]形容文词、音乐之哀婉动人;形容人物之情深意厚、悲苦凄切。
悱愤[fěi fèn]忧思郁结。愤悱[fèn fěi]谓积思求解。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情词悱恻[qíng cí fěi cè]形容情感言辞凄切悲苦。
上一篇:墙壁掉皮简单补救方法
下一篇:“溥仪”怎么读?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