笳怎么读
笳怎么读

笳读音:jiā。注音ㄐ一ㄚ,部首竹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1画。
五笔86TLK,五笔98TEKF,仓颉HKSR,郑码MYJ。
四角88463,结构上下,电码4579,区位8353,统一码7B33,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フノ丨フ一。基本字义:〔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相关组词:鸣笳[míng jiā]笳笛。古管乐器名。
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凝笳[níng jiā]徐缓幽咽的笳声。笳笛[jiā dí]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节度士兵的乐器。
箫笳[xiāo jiā]管乐器名。笳愁[jiā chóu]胡笳吹奏﹐音声悲愁。
多用以形容怀念或悲切的心情。
“笳”读音是什么?

笳的读音:[jiā]详细字义〈名〉1. (形声。从竹,加声。
本义:胡笳)2.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
通常称"胡笳" [Hu Jia-a reed instrument]。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刁斗笳吹。--清·邵长蘅《青门剩稿》3. 又如:笳角(胡笳与号角。系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中乐器);笳鼓(胡笳与胡鼓);笳吟(胡笳吹奏;笳声萦回)4. 古代妇女使用的发簪 [bun]笳是汉代鼓乐中的主要乐器,形似筚篥,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中。
笳:出于西北民族地区,汉时传入中原,"鸣笳以和箫声",最初是"卷芦叶为笳,吹之以乐",后在形制上有所变化,将芦叶制成的哨插入管中,遂成为管制的双簧乐器,形似筚篥,是汉代鼓乐中的主要乐器,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两块鼓吹乐画砖,其中一块是五人乐队,最左边的人吹奏的乐器即是笳。其它四位则是两人吹角,一人吹排箫,一人吹笛。笳有着相当的表现力,"刚柔待用,五音迭进"。
胡笳即胡人之笳,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悠远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边远游牧民族英勇慓悍的个性及牧马吹奏的特色。在汉魏历史上流传有不少运用笳声作战的故事。历史上也有不少有关笳的文章,有名的如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为笳添加了一种感伤而诱人的神韵。
"笳"字怎么读?

部首笔画部首:竹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五笔86:TLKF 五笔98:TEKF 仓颉:HKSR笔顺编号:31431453251 四角号码:88463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33基本字义1. 〔胡~〕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详细字义〈名〉1. (形声。
从竹,加声。
本义:胡笳)2.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 [Hu Jia-a reed instrument]。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刁斗笳吹。——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3. 又如:笳角(胡笳与号角。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