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同课异构有什么好处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哪些作用
开展同课异构有什么好处

开展同课异构有什么好处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实践者。
要改变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
由于教师每天都要上课,都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同课异构”研究是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的结晶,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融合,便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生活,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能够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实用性强,容易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能研究、会研究,基于解决教学问题,教师愿意研究,并能自觉参与,积极实践。概括来说,有以下好处: 1、针对性强。校本教研的本质是“改进”。
改进就是改不合时宜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旧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进就是将利于学生发展,利于教师成长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课异构”研究不但能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上的个性问题,还能解决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问题解决,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决课堂存在的真实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实用性强。
“同课异构”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决教师个人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同伴的讨论研究中得到启示和启发,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灵活应用,优化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而指导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强。教师有了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就容易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参与性高。“同课异构”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和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的兴趣浓,热情高,容易参与其中,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有共同问题可研,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教师是新课程的参与者、研究者。
从而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生活的幸福指数。保证了教师课堂教学常上常新,每次都有新的体验,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总之,教师的实验场地在课堂。“同课异构”为教师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教师的教学生活丰富了,同伴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研究的氛围浓厚了,教师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思维深刻了,认识广泛了,课堂上就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哪些作用

一、有助于教育教学思想的革新 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它展现了教师的风采,彰显了教师的个性,给人无比的想象力和启发。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是让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有助于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 这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同一章节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展现不同的精彩,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同课异构就是最好的桥梁和手段。 三、有助于教学影响扩张与延伸 同课异构可以在同一学校,不同年龄段教师之间或同一年龄段教师之间进行。
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宣扬、倡导某种教学思想或方法,为大家提供展示和讨论的机会,更为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的知识,常年坚持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冲击,知道外面的世界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促使其教学增加新鲜感与活力,远离“匠气”。
同课异构是什么意思? 理解同课异构的解释。

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节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好处是有利于教师备课的完善,更利于师生间沟通。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