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由于蛋白质分子直径相对很大,已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形成胶体溶液,因此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其中电泳现象和不能透过半透膜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都是非常有用的。蛋白质之所以能以稳定的胶体存在主要是由于:
(1)蛋白质分子大小已达到胶体质点范围(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具有较大表面积。
(2)蛋白质分子表面有许多极性基团,这些基团与水有高度亲和性,很容易吸附水分子。实验证明,每1g蛋白质大约可结合0.3~0.5g的水,从而使蛋白质颗粒外面形成一层水膜。由于这层水膜的存在,使得蛋白质颗粒彼此不能靠近,增加了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阻碍了蛋白质胶体从溶液中聚集、沉淀出来。
(3)蛋白质分子在非等电状态时带有同性电荷,即在酸性溶液中带有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有负电荷。由于同性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使蛋白质颗粒互相排斥,不会聚集沉淀。
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在光照时产生对光的散射作用形成的.对溶液来说,因分散质(溶质)微粒太小,当光线照射时,光可以发生衍射,绕过溶质,从侧面就无法观察到光的“通路”.因此可用这种方法鉴别真溶液和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因其分散质直径较大,对入射光只反射而不散射,再有悬浊液和乳浊液本身也不透过,也不可能观察到光的通路.
(2)布朗运动:
胶体中胶粒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其胶粒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率随时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胶体微粒聚集变难,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原因.布朗运动属于微粒的热运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胶体独有的现象.
(3)电泳现象:
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在分散剂里向阳极或阴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胶粒带电荷是由于它们具有很大的总表面积,有过剩的吸附力,靠这种强的力吸附着离子.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如 胶体和 胶体微粒.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如 胶体,胶体的微粒.当然,胶体中胶粒带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反应时用量有关.胶体微粒在 过量时带负电荷,过量时带正电荷.胶粒带电荷,但整个胶体仍是显电中性的.
同种溶液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具有静电斥力,胶粒间彼此接近时,会产生排斥力,所以胶体稳定,这是胶体稳定的主要而直接的原因.
(4)凝聚:
胶体中胶粒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直径大于 的颗粒而沉淀或沉积下来的过程.如在 胶本中加入适当的物质(电解质),胶体中胶粒相互聚集成 沉淀.
下一篇:国产单机的国产单机年表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