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为什么叫阿三?
印度阿三是什么意思
印度阿三,就是指印度人,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贬义称呼。
“印度阿三”来自“十里洋场”时期的吴语上海话,吴人极喜加“阿”字,而上海话中与“三”相关的词汇阿三、八三、瘪三、十三点、猪头三等多为贬义词。
印度人为什么叫阿三
印度人为什么叫阿三,原因有五。
1、上海当年的英租界中经常会有从印度调来的“公务员”,负责一些杂事,而这些印度人是英国人的忠实走狗,整天到处欺压中国人,因此上海人便蔑称其为“阿三”。现在,“印度阿三”一词已经人尽皆知,当然谁都知道不是什么好话,用来调侃嘲风印度。
印度阿三也叫红头阿三,红头阿三”语原是上海地方话,旧时上海有各国租界,英租界内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从英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他们因为信仰锡克教,头上都缠头巾做为制服,印度警察的头巾冠以‘红色’,所以上海人也叫他们红头阿三。
2、据说因为印度人由于殖民地的关系,做公务员是要懂英语的,而他们因为懂英语的关系,却也喜欢在中国人面前摆谱,通常在说一些不流利中文时,总会不自觉地加一句“I SAY......”(我说...)由于 I say 的发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称呼。
3、过去印度人因为自己是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好几十个国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的领袖,便狂妄的宣称美国是一极、前苏联是一极,而他们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极。于是中国人便叫他们“阿三”以戏谑之。
4、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有许多印度人为英国政府工作,比如上海租界内就有印度警察,而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的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着叫着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此说法最为靠谱。
5、民国时期上海的外籍巡捕所着制服,臂章上有三条横的标记。百姓俗称“三道头”。着此类服装多为印度籍人士,加之其职业是为外籍殖民者充当爪牙,故时人蔑称之为“印度阿三”。
而现在我们叫印度阿三,多因为是他们常常开挂的表现,何为开挂?我上组图大家感受一下。
印度阿三的由来
《辞海》对“巡捕”一词的注释是:“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租界’内设置的警察,是压迫人民和维护其特权的重要工具。”但未对为什么把租界设置的警察叫作“巡捕”作出解释。
在《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开埠,上海道为避兔“华洋杂居”而引起华洋之间的冲突,与英国领事签订了《上海租地章程》,划出一块地皮作为英国人的“居留地”。该《章程》共23条,其中第十二条中讲: “更夫之雇用得由商人与人民妥为商定。惟更夫之姓名须由地保、亭长报告地方官查核。关于更夫规条当另外规定。其负责之更长,须由道台与领事会同进派。”“更夫”是中国特有的行当,其由地保委派,负责夜间敲更巡视,提醒居民火烛小心和关闭门窗,而英文中无与“更夫”对等的词,于是英文本《章程》中意译为Watchman,而Watchman再转译成中文时,其除了有夜间巡视的更夫之义外,还有卫士的意义。于是英国领事阿礼国就根据《章程》在英租界组建了一支由20人组成的Watchman队伍,设更夫两人,除了夜间巡视外,还负责白天的地方治安。1853年小刀会起义爆发后,上海租界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感到为保卫租界之安全必须建立更强的治安力量。英、美、法三租界未经中国政府之允许,擅自修改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推出了经篡改的1854年《上海租地章程》,其中有关更夫的条款被篡改成“watch or police force”,变成“建立更夫、卫士或警察力量”,租界当局就为在租界里建立police找到了依据。转自铁血
上一篇:佛字取名的寓意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