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名为圣什么歌名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名为圣什么歌名

最佳回答2023-12-15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名为圣什么歌名

歌名就叫我们在天上的父.

歌词: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

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

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

全是你的,

直到永远,阿们。

圣经里“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父的名为圣…”在圣经几章几节?

新约《马太福音》第六章九到十三节。

我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名为圣。下几句是什么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

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

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

全是你的,

直到永远,阿们。(《圣经》新约路加福音11章1-4节)

圣经新约中那句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父的名为圣."

这个吗?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

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远,阿们

愿人都遵你的名为圣是什么意思

主祷文的称呼,确定了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是父子关系,确定了我们的地位是神儿女的地位。神给他儿女在世界上最大的恩典是什么呢?就是祷告。祷告实在是我们最宝贵的权利。祷告不需要先知讲道的恩赐与口才,不用准备或训练,又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没有人可以禁止我们祷告,也没有信徒可以推诿说不会祷告。如果今天神把这个恩典从我们中间挪去,我相信我们都不能活下去。可是许多神的儿女在祷告这件事上忽略了、冷淡了,不知道珍贵这个权利,享受这个权利,以致跌倒,灵命枯萎。求主再一次教导我们祷告。

我们记得:主祷文的次序给我们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先求「你的名」、「你的国」、「你的旨意」,然后才是「赐给我们」、「赦免我们」、「引导我们」、「拯救我们」。现在我们思想第一句: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一、神的名是什么?

当神差摩西去埃及的时候,摩西对神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出三:十三-十五)。

旧约最初有四个名字:神、耶和华、全能者、至高者。以后又有七个复名:耶和华沙龙--耶和华赐平安;耶和华以勒--在耶和华山上有豫备;耶和华尼西--耶和华是旌旗;耶和华拉法--耶和华必医治;耶和华来押--耶和华是牧者;耶和华齐肯纳--耶和华是

公义;耶和华夏末--耶和华的所在。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关切人类需要的深意。旧约总计用了六千余次神的名。

新约主耶稣的名字一共有一百一十二个。如:以马内利、基督、神的羔羊、人子、好牧人、葡萄树、世上的光、道路、真理、生命、门、粮等等。约翰福音每一章都有耶稣的一个名字。这些名字对于我们就更加亲切,更加宝贵了。

为什么神有这么多名字呢?因为神太奇妙、太伟大了,没有一个名字可以代表他的整个神性,可以完全包括他的权能。人类所能理解的名字,人类的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名字都不能代表神的完全。因此神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原文的意思是:我就是我是。他是起初,他是现在,他也是末了。他是我们一切的一切。你缺少什么,只要在「他是」下面加上什么,他就成为你所需要的什么。啊!神的慈爱太大了,难怪诗人对神说:「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十六:二)

二、何以要尊他的名为圣?

我们中国人最清楚这种礼仪: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替孩子起名要查清族谱,不能采用祖先的名字;对君王的名是更加敬重了,普通交谈时都要避讳。这些都是对名字尊敬的意思,因为名就代表其人。

古时以色列人对于神的名字也很尊敬,他们也有避讳神名的礼制。因之,「耶和华」这个名字到今日,实际上没有人晓得应当如何发音,音韵已经因为避讳的原故失传了。在十诫里面,神自己明文规定,「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又在摩押地,神吩咐摩西对以色列人重申律法后说:「这书上所写律法的一切话,是叫你敬畏耶和华你神可荣可畏的名。你若不谨守遵行,耶和华就必将奇灾,就是至大至长的灾,至重至久的病,加在你和你后裔的身上。」(申廿八:五八-五九)

除了神自己的命令以外,我们进到神面前,看见他奇妙的大能,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一种敬畏的心。以色列人渡过红海后,不由自主地要同声合唱:「耶和华阿,众神之中谁能像你,谁能像你至圣至荣,可颂可畏,施行奇事。」(出十五:十一)大卫观看宇宙万物,日月星宿,不得不赞美神的伟大说:「耶和华我们的主阿,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诗八:一)将来在玻璃海上,所有得胜的信徒都要唱歌说:「主阿!谁敢不敬畏你,不将荣耀归与你的名呢?因为独有你是圣的;万民都要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义的作为已经显出来了。」(启十五:四)

神的儿女们还有一个理由要尊耶和华的名为圣,因他显在我们身上无穷的恩惠与救赎的大爱。救赎亚伯拉罕的耶和华论雅各家如此说:他看见他的儿子,就是我手的工作在他那里,他们必尊我的名为圣,必尊雅各的圣者为圣,必敬畏以色列的神(赛廿九:廿二-廿三)。他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们若奉主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我们。以西结卅六章那里,神明明说,「我救你们不是因为你们的行为,乃是为我的圣名。」(廿三节)

神的爱、神的伟大、神的命令都给我们充份的理由来尊主各为圣,我们再不能推诿、不能随便了。

三、如何尊他的名为圣?

古时大祭师亚伦的额上,有一块金牌系在冠冕的前面,上面刻着:归耶和华为圣(出廿八:卅六-卅八)。将来同羔羊一齐站在锡安山上的十四万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写在额上(启十四:一)。这给了我们一个模样:我们今日也当把主的名刻在额上。这是怎么说法呢?就是让人家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与我们在天上的父。

尊主名为圣并不是单单坐在圣殿里唱「圣哉,圣哉,圣哉。」出了圣殿便用污秽的言语诅咒弟兄。主的名是「刻」在额上,并不是「写」在额上,出了圣殿就可以擦掉的。主的名是刻在「额上」,神看得见,人也看得见:并不是刻在「手掌上」,你高兴就让人家看,不高兴就可以藏起来的。所以我们时时刻刻在人面前,都要让人家知道,我们是归耶和华为圣的;在神面前,我们赤露敞开地用心灵和诚实尊主为圣、为大。

这样,我们的舌头不要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咒诅那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污秽的言语,一句也不可出口。*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方合圣徒的体统。我们的行为要好像盐,安安静静地做调和的工作;要好像光,表里合一,无可指摘。我们的生活要分别为圣,尊主为大。

请注意:这句祷文并非说:求主帮助我们尊主的名为圣,乃是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是愿望世界上的人类,人人都尊主的名为圣。世人怎么能尊主的名为圣呢?全看我们这些额上有主名的人怎么样显明主的圣洁、主的公义。换句话说,我们要亵渎主的名,世人也就亵渎主的名;我们要尊主的名为圣,世人也就会尊主的名为圣;关键全在我们身上。

再看以色列人分散在列国的时候,他们拜偶像、行邪*,使神的名大大受羞辱。先知以西结记载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他们到了所去的列国,就使我的圣名被亵渎;因为人谈论他们说,这是耶和华的民,是从耶和华的地出来的。」(结卅六:廿)今日我们在世上也会被人指称:「这是基督徒,是信耶稣的,他们的行为却如此。」是的,如果我们不称自己是基督徒,我们行为的好坏尚不致于如此影响别人。从前亚力山大元帅的军队里,有一个时常违法的兵士,名字也叫亚力山大。这位元帅一天把他召来,很沉痛地对他说:「你若不改变你的行为,就要改名。我不准你羞辱这个名字。」今天,主看见你的行为,会怎么说呢?求主怜悯我们,使主的名在我们身上不再蒙羞辱,而是得到他当得的荣耀。

我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父的名为圣

愿父的国降临

原父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

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

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父的

直到永远

阿门

歌词天上的云不愿离去是什么歌名

歌名:召唤

作词:宋小明

作曲:栾凯

演唱:韩磊

歌词:

(童声):远方的路深深回忆,

盛开的鲜花年年想起,

天上的云不愿离去,

我们的心没有忘记。

(主唱):抹去岁月寂寞的浮尘,

袒露青春壮丽的划痕,

让心灵和心灵开始对白,

每一双眼睛都很真诚。

捧出开满鲜花的早晨,

生命的故事都有灵魂,

用心灵和心灵燃烧热血,

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我们。

青春的花季,生命的年轮,

我们都拥有同一条根,

祖国召唤勇敢的心,

顶天立地是一种精神。

远方的路深深回忆,

盛开的鲜花年年想起,

天上的云不愿离去,

我们的心没有忘记。

圣经我们在天上的父用俄文怎么说

Библия наш отец на небесах

圣经我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在天上的父祷告词

我们在天的父,愿父的国降临,愿父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JAY《以父之名》mv里,有一段话:我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在天上的父,国度,荣耀,( 权柄)都是你的,直到永远.

骄傲和谦卑

一、圣诞节前夕 Christmas Eve(12月24日 December 24th)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圣诞的由来

耶稣的生日究竞是哪一天,其实早无据可查。为什么要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耶稣诞生的传说

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记载,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一个年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 《圣经》记载,玛丽娅和木匠约瑟夫订了婚。可是,在他们结婚之前,约瑟夫发现玛丽娅已怀孕。因为约瑟夫是个正派的人,又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让她丢脸,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虑这事时,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娅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 尽管耶稣的确切生日并不清楚,大约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历按着假定日期把时间分为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前)和公元后。在公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基督的生日。

圣诞节的习俗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老公公的由来

圣诞节是令人雀跃期待的日子,尤其是小孩子。相信大家对圣诞老公公的事都耳熟能详吧?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爱帮助贫穷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帮助三个贫穷的少后送他们三袋金子以逃过被卖的不幸。当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给其中一名女子时,他把金子从其中一个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景在壁上的一长袜中。于是,将礼物放在圣诞袜子的送礼方法家挨户地去要糖果哟!

据说平安夜的晚上,圣诞节老公公会驾着驯鹿雪橇满载着礼物准备送点这一年来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他会悄悄地从烟囱爬进屋内,礼物塞在挂在床头的袜子里。所以孩子总会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并在袜子旁边放杯热牛奶给劳苦功高的圣诞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礼给自己。 隔天一每个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开礼,想知道自己得到什么奖励。

到了1822年,一位荷兰传教士把这位伟大慈善家的故事传到美国之后,美国商人更以特殊的行销手法,每年利用这个节日大张旗鼓地宣传广告,大赚一笔,在亚洲的日本及其它各国也群起效尤。因此装扮圣诞老人来庆祝圣诞节的风俗习惯也就渐渐地流行到世界各国了。

圣诞树的由来

1.据说大约在十六世纪,德国人最先把长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摆设,后来,德国传教士马丁路德把烛放在树林中的枞树枝上,然后点燃,使它看起来像是引导人们到伯利恒的星光,如同二千年前的东方三博士依照天上的星星找到耶稣一般。今日,人们已经改用小灯泡代替蜡烛。

2.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农人,在圣诞节那天遇到一位穷苦的小孩,他热情地接待了孩子,这个小孩临走时折下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变成一棵树,上面挂满了礼物,用来答谢农人的好意。

然而圣诞树真正出现在圣诞节,首先见于德国,之后又传入欧洲和美国,成为圣诞节不可或缺的装饰物。他们通常用五光十色的彩灯、蜡、礼物或天使来装圣诞树,尤其住在美国西北部的人们,因为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他们会全家人一起去挑选一棵真正的树做为圣诞树。圣诞树的种类繁多,有天然松柏圣诞树、也有人造圣诞树及白色圣诞树。每棵圣诞树上都挂满琳琅满目的装饰品,但每棵树的顶端必定有一棵特大的星星,像征着那颗引导东方三博士找到耶稣的星星。而且在传统习俗上,只有家庭的一家之主才可以把这颗希望之星挂上,旁人是不可以越俎代庖的。

圣诞装饰

圣诞装饰,大多有它们的意义:灯代表基督是世界之光;绿色的常青树、冬青树和槲寄生作为圣诞树,代表耶稣带给我们的生命;而基督教的象徵——天使和星星,使这些树更突出。而每一种树,也有它们不同的意义:香柏树代表耶稣王的身分;冬青树锋利的尖端和红橘子,代表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

平安夜的由来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厅子,整个报佳音的过程就完成了!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圣诞袜

很多家庭在圣诞节期间,挂上特别的袜子。这袜与圣尼古拉(圣诞老人)有关。据说尼古拉要帮助一位父亲,为他女儿预备嫁妆,他把一袋金子,从窗口掷入他们的家。那位女儿正把袜挂起来弄乾,那袋金子刚好跌进袜子里。

圣诞礼物

据《圣经》记载,来自东方的圣人在耶稣降生的时候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少年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圣诞大餐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 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西方国家如何庆祝圣诞

圣诞节是一个普天同庆,人人皆欢乐的日子。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或民族因为传统习惯的不同,其圣诞节习俗也各有差异。

英国:他们认为圣诞节必须吃得痛快。所以圣诞大餐极为丰富,包括猪肉、烤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等。家里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礼物,连仆人也有,礼物都在圣诞节的早晨分赠。有时逢唱诗班逐门逐户唱圣诞歌时,他们也会被主人请进屋里,招待茶点或赠予小礼物。

法国:在圣诞节前夕都要到教堂参加午夜弥撒。弥撒后家人同往年长兄姐家中团聚共享圣诞餐,并分享一年来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圣诞欢聚而尽释前嫌,言归于好。故圣诞节在法国人眼中,视为仁慈和睦的日子。

意大利:在意大利,每逢圣诞节,大家都喜欢在家中安置一些关于耶稣诞生故事的模型。圣诞的前夕,家人团聚吃大餐,到午夜参加圣诞弥撒,然后大家去访问亲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到礼物。在圣诞节意大利有一种好风俗,孩儿为感谢父母一年来的教养,会在未吃圣诞大餐前将他们的作文或诗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后便将它取出朗读。

西班牙:该国的孩童常将鞋子放在窗口或门外,以接受圣诞礼物。在许多城市中,男孩子也常备有许多高级礼物,要送给美丽女子。“牛” 在圣诞节也受到最好的待遇。因当地有一传说:“耶稣降生时,曾有一只牛向他吐气,使他得到温暖”。

瑞典:在圣诞佳期中,瑞典人非常好客,每一个家庭不论贫富都欢迎朋友来访,甚至连陌生人都可以进来吃东西。他们将各样的食品都摆在桌上,任人自由选择。

瑞士:该国的圣诞老人穿白色长袍,戴假面具。它们往往由贫苦人装扮,成群结队向富人讨取食物和礼物,散队时才平分所得物。

丹麦:最先出版圣诞邮票的国家。这种圣诞邮票的发行是为筹措防痨经费。丹麦人寄圣诞贺卡、邮件,都喜欢贴这种邮票。

智利:该国在庆祝圣诞节时,必备一种“猴子尾巴”的冷饮。这种饮料是用咖啡、牛奶、鸡蛋、酒及已经发酵的葡萄制成。此饮品为何叫“猴子尾巴”已无人知晓。

挪威:在圣诞节前夕,家中每一份子就寝前需将鞋子由大到小排成一列。挪威人认为家人如此做可以在未来的一年里得到和睦与安宁。次日早晨,家人见面就互唱最喜爱的圣诞歌曲。

爱尔兰:该国的家庭在圣诞前夕,会将一支蜡烛或灯放在窗门架上,表示欢迎圣婴降生。

苏格兰:圣诞节前需将家中借来的物品一一归还原主。礼物是在新年的头一星期赠给小孩及仆人。

荷兰:该国人赠送圣诞礼物往往出人意外,礼物甚至会藏在布丁、羊肠里呢!

德国:圣诞树的发源国。基督徒的家里定会放置一颗美丽的圣诞树,圣诞饼亦多款且讲究。

美国:一个自由且多彩的国家,圣诞节是他们快乐狂欢的日子。美国的民族复杂,所以其庆祝方式常因移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部分室内都有别致的布置,门外悬挂着美艳的花环及绮丽的饰物。

梵谛冈:如果你想在世界最大的圣彼得教堂参加由教皇亲自主持的圣诞弥撒,虽然那里可容纳三万五千人但仍需预先定位。其圣诞弥撒大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零时举行,教皇坐在八个侍从抬着的轿子上穿过群众,一边向信徒们祝福一边走上祭坛。教皇着白袍外罩金**祭服,登上圣彼得大教堂的祭坛,以拉丁语念出祷告词。零时整,号角手吹响的喇叭,安放于大祭坛上的摇篮本被覆盖着。这时,圣婴耶稣身上的白布被徐徐除下了。教堂内的各国信徒眼眶里含着热泪,以各自的语言唱出悠扬的“平安夜”。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均视前往圣彼得大教堂,亲谒教皇,受其祝福,为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纽西兰:该国圣诞节有二周的假期。圣诞节前夕,家人朋友共聚一堂开“派对”庆祝。纽西兰的法律明文规定,庆祝圣诞需在家中举行,故酒楼、茶馆在下午六时一律打烊。普通商店营业时间最迟也只能到晚上九时为止。街上可见到穿着苏格兰短裙的乐队巡回演奏。

哥伦比亚:他们以化装舞会来庆祝圣诞。各人戴着假面具尽量不被人认出,凡能认出最多的人就可得到奖品。

澳大利亚:适婚年龄的女子,在圣诞节时将溶锡倾入冷水中,看它的形状,来预测未来夫婿的外貌,高矮胖瘦。

捷克:圣诞节未婚的捷克少女,把削好的苹果皮,抛在背后。她们以为这样做可以看出未来夫婿的姓氏之第一个字母。

保加利亚: 据保加利亚的历法,圣诞节是灵魂出没、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借助火来驱妖镇邪。圣诞节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灭,否则会招来横祸。由男人取圣诞木点火进屋并高声念道:“圣诞节降临,牛、羊、猪、马长满圈,麦苗出满垅,人人走好运。”在屋里等候的人则齐声回答:“阿门!”

二、愚人节April Fool’s Day(4月1日 April 1st)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英文为April Fool's Day。是西方也是美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四月一日。愚人节已出现了几百年,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起初,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现在,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今天,愚人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节日,差不多在整个欧洲和北美都流行。苏格兰称这一天的受骗者为"布谷鸟",似乎和农业女神仍有些关系。法国人则叫作"四月鱼"这大概是因为小鱼在四月刚孵出,糊里糊涂地见饵就吞,容易上钩的缘故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愚人节作弄人的手法,也是花样翻新,新意百出。如:新婚的妻子可能会收到告发丈夫不忠的信件,碌碌无为的公务员会接到提升的调令,儿子会接到父亲去世的电报。某年4月1日,英国《每日镜报》登出一帧照片,一个面容酷似某国总统的男人,一手挽着一个几乎全裸的美女。凡此种种,如果你都信以为真,就上了大当。当然,如果你真受了愚弄,也不必像得墨忒尔女神那样大光其火,最好拿出点"绅士"风度,一笑置之,才符合愚人节与人为善的真谛。

愚人节习俗

在西方国家里,每年4月1日的“愚人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玩弄各种小把戏而不必承担后果。叫一声“愚人节玩笑”你的恶作剧就会被原谅。

这是一个区别软心肠和硬心肠的日子,软心肠者却使被骗的人看上去的却愚蠢万分。有位妇女攒集了几年来她从别的妇女那儿得到的名片,再向对自己用心毫无察觉的朋友那儿索取一些,然后带着大把这样的名片去赴愚人节聚会。她肆无忌惮地同人调情,暗示与她共度一夜将会得到“不一般”的乐趣,然后塞给每一位要求再次相会的男人一张别的女人的名片。

无疑,每逢这个节日,魔术品商店也会提供不少翻新的花样。例如坐上去就会发生刺耳噪音的坐垫;划着后会变成烟花的火柴;以及为那些要在舞会上装出另一副面孔的人准备的肉瘤、假鼻子、眼镜、胡子和油灰。

有时候某些恶作剧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一位一向洋洋得意于自己酒类知识的品酒专家,找到一个街角的下等小酒铺,从酒柜里取出一瓶低劣的普朗克酒,愚人节这天,夹着这瓶他认为是“乡巴佬的美酒佳肴”,出现在某位女主人的门口,并把这瓶酒作为礼物送给了她。当他站在那儿期待着女主人脸上现出要反胃的表情、以便可以大叫一声“愚人傻瓜”时,女主人却因太重礼节而没有流露出对他的鉴赏力的不屑,反而诚恳的向他致谢,并称这酒“正是她所喜爱的”,然后把酒放进冷藏柜中,并在晚餐时享用。

不止一个恶作剧者用录音磁带中的争吵使客人们陷入“愚人节傻瓜”的境地,男女主人离开了客厅,仿佛是去厨房,从那儿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实际上,两位把这场戏剧性争吵事先录下音来的主任,此时就躲在起居室,这样他们便能够站在客厅后面查看客人们的种种反应。

有一位男人每年都要为那些有着奇怪共同点的人举办愚人节午餐。有一年他邀请了3个职业迥异,在任何事情上都绝无共同兴趣的男人进餐……因为他们每人都长着落腮胡。直到最后一道甜点端上来时,客人们才意识到自己为何被邀请。还有一年被邀请的是3个红头发的妇女。在他所有这类恶作剧中最刻薄的,也是把客人蒙在鼓里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为矮人举行的午宴。全部客人都不超过5英尺3英寸,直到午餐结束、客人们站起来时,才明白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以编著“烹饪年鉴”而为当今人们熟知的18世纪末法国恶作剧者格里莫.雷涅赫,在某次愚人节时,举办了一个模仿葬礼布置的聚餐会。在用黑色装饰的房间里,一个灵台放在餐桌的正中央,没完没了的进餐过程中,旁观者在环绕着餐厅的廊台上走来走去,送葬者被邀请来注视着进餐者的宾客。雷涅赫担心来客中的有些会提前离去、从而破坏了他的晚宴。既然晚宴气氛如此,他也许有理由担心,不过对此采取了措施——他关上了所有的出口,在宣布晚宴结束之前谢绝任何人退席。

在《路加福音》第十八章,耶稣讲了两个比喻:一个是告诉人们要常常祷告,不可灰心的“寡妇和不义的官”的比喻,第二个是我们所读的,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的比喻。关于第二个比喻,有人认为,因为耶稣没有引用自然现象,人生关系来阐明一种教训,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段圣经并不是一个比喻。这个问题,我觉得不需要进行讨论的,因为圣经明说,“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

一、比喻中提到的两个人

在整个比喻中,耶稣告诉的是在圣殿祷告的事情,但却没有提到更多的人,仅提到法利赛人和税吏两个人。他要借着这两个表现迥异的人表达自己的信息内容。

(一)法利赛人。在圣殿中祷告的法利赛人表现非常显眼,一定让看到或听到的人赞美不已。在他身上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站的靠前。尽管比喻中未提到“靠前”的词语,但从税吏远远地站着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站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根据犹太律法,具有他这样身份的人有权利站在众人的前边做一些律法规定的相关工作。另外,作为犹太人,也许他从心里觉得自己是神特别拣选的人,在别人面前出人头地,显示其优越性是理所当然的。

2、“站着”祷告。犹太人在圣殿或会堂有站着祷告的习惯。但这个法利赛人趾高气扬,在圣殿口若悬河的祷告中标榜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自以为是,显得非常傲慢。所以,“站着”一词在这里明显的有加强这方面语气的作用。

3、“自言自语地祷告”。有人说他“自言自语”是默祷的意思,也有人根据法利赛人的秉性说是大声祷告的意思。争论这里到没有必要。因为耶稣在比喻中既没有描述他旁边有无信徒,也没有告知他祷告时声音的大小。但我们从上下文可以看出,“自言自语地祷告”或许是指他的思想。他心里充满优越感,眼里看到的是自己的功绩,眼中全然无神。所以,比喻中“自言自语地祷告”也许真是他自以为是的自我说话。

4、把人分为自己和别人两等。他对自己予以充分的肯定。在捐献的事上完全按犹太律法的规定执行,在禁食的事上也远远超过律法所规定的。按照摩西的律法,每年才有两次的禁食期,从逾越节至五旬节,又从住棚节至修殿节。在这两个禁食期间,每礼拜才禁食两次。而他每礼拜就禁食两次,说明他确实是一个敬虔的遵守律法的人。但遗憾的是,他在圣殿的祷告中否定税吏,并定他的罪。

(二)税吏。在圣殿中祷告的税吏,不论是态度、祷告词却表现出与法利赛人全然不同的情况,好像非常弱势。他也是犹太人,与法利赛人没有区别,只是替罗马人收同胞们的税银,被大多数同胞所排斥。他也许觉得自己不配站在神的殿中,面陈神,所以祷告寥寥数语,非常短,也不悦耳动听。但耶稣却肯定了他。在他身上有几点值得重视:

1、远远地站立。他也许觉得自己被同胞鄙视而不敢理直气壮地站在众人的面前,所以只远远的站立,向慈爱的神倾心吐意,完全没有向法利赛人以圣殿主人姿态而高傲自居的样子一样。其实,距离上的远近并不能代表心理上的距离。

2、不敢举目望天。两者都没有举目望天,但却有本质上的不同。法利赛人没有举目望天,是觉得自己有特权,也很满,觉得不需要。而税吏却是觉得自己罪恶深重,所以不敢向上帝仰脸。

3、捶胸直呼神的名。法利赛人在向神表功,而税吏却在神面前捶胸。在圣经中,一般捶胸是自我悔悟,认罪的一种表现。他觉得自己不仅在同胞面前是罪人,在神面前他更是,特别需要神的怜悯与施恩。他所献的是一颗对神敬畏,对自己罪恶深恶痛绝的忧伤痛悔的心。而“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7)所以耶稣说,“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

总而言之,耶稣在向众人告知的这本比喻中,法利赛人所表现的是自满、自足、又自夸,不断夸耀自己的行为,却藐视别人的灵性生活。他所注重的,不是神所给他的东西和对他最本质的要求,而是他为神所作的一切,他希望神按照他的感受赞赏他,并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定会讨神的悦纳。其实进入这种信仰误区是很害怕的。唐崇平牧师讲:世界上的东西,不仅有真假之别,也有真假差距。有人把真神当作假神拜,也有人把假神当作真神拜。有些基督徒虽然信主多年,参加教会也有不短的时间,但是他们的行为与生活,思想与言语,与信仰的实质比起来,却有天壤之别。他们虽然懂得真理,却没有按真理的教训去行,了解荣神益人的道理,但是崇拜的表现与敬虔的生活却与不信主的人没有什么差别。这些都是将真神当假神拜的。有人将好人当作坏人看,坏人当作好人看;将罪人当作义人看,义人当作罪人看,一方面是基督徒在教会鱼目混珠的情况对人认识不清,另一方面也是对神的本性认识不清。而税吏,在祷告中知晓自己的身份与行为,清楚自己祷告的对象,心里的敬虔必然表现出外在的行为,所以获得耶稣的肯定。

二、从这个比喻中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其实,耶稣所设的这个比喻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就是不要仗着自己是义人而藐视别人,对他人不屑一顾。但从祷告的角度,我们也会感觉到究竟怎样的祷告才蒙神的喜悦。因此,我在这里有两点体会。

(一)圣殿是祷告的殿,祝福的殿,不是定罪的殿。所罗门王建殿完毕后曾祷告说,你的百姓向这殿举手,无论求什么,祷告什么,求你从天上你的居所垂听赦免,如此七次(参代下6:)。祷告后,有火从天上降下来焚烧了燔祭和其他祭物,神的荣光充满了这殿。从这件事我们看到,圣殿是献祭、荣耀神,而神则祝福百姓的神圣之地。耶稣在洁净圣殿时教训哪些在圣殿里做买卖之人说的“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可11:17),再一次重申了这个意思。但从这个比喻中我们看到,法利赛人借着祷告表功,荣耀自己不说,而且还定了税吏的罪。这是耶稣所不喜悦的地方。保罗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3:23)再义的人在神的面前也是不完全的,是极其有限的,除寻求神的赦免外,根本没有资格定他人的罪。何况这个“仗着自己是义人”的法利赛人呢?!

基督徒的心也是神的殿,神注重人的内心。撒母耳在拣选以色列人王的时候,耶和华对他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16:7)“岂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林前3:16)“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上帝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林前6:19)。保罗说:“只要祝福,不可咒诅”(罗12:14)。基督徒在圣殿中不仅不论断他人,也不可在心里恨恶评判别人,要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常常与神交通,常常认自己的罪,多发现自己的不足,不管是得罪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的朋友,都为他们祝福。

(二)在神的面前谦卑。骄傲与自满是人的本性,也是一种罪。一些经常行为不端,自私自利的人,也会将行为更坏的人拿来与自己做比较,以维护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法利赛人就是这样。从比喻中看到,他一开口就说,“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也不想这个税吏”(路18:11)。法利赛人把自己放在最高最义的地位上,一连串的表功,一连串的抬高自己,夸大自己。恪守教规是重要的,但这并不能代替慈爱与谦卑。其实这个法利赛人是一个在圣殿里头侍奉,但却没有遇见神而不认识神的人,因为认识神的人,一定知道自己亏欠与污秽。像以赛亚先知遇见神时一样,发现自己的不义,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6:5)保罗也是法利赛人,他在大马色途中遇见主以后对自己评价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约翰所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1:8)。基督徒在神面前没有骄傲的资本,只有承认自己的罪孽,祈求神的赦免,祷告才能蒙神的垂听,获得神的福气。比喻中的税吏,就是一个在是很面前知道自己本体的人,知道自己是罪人,所以,在圣洁威严的神面前不仅存有一个敬畏的心,远远地站着,而且一开口祷告,就承认自己非完人,是罪人,并不论断他人如何,只是寻求神的怜悯。他把评判、决定的权利归给了敬拜的对象。他虽然站的很远,但却离神很近。所以耶稣赞扬了他,认为“他回去以后,比那人倒算为义了”。显然,他的祷告蒙了垂听。

总而言之,基督徒祷告如要蒙垂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承认自己的不义,也不要把他人的行为标准作为自己是否讨神喜悦的标尺,也不要以神的姿态评判甚至定罪他人。比喻中的法利赛人之所以得到耶稣的否定,并不是神存有私心,而是他的自义、狂傲和对他人的否定。神既是慈爱的,也是公义,如果他在神的面前承认自己的有限,神照样会赐恩与他。而税吏之所以被称为义,不是因为他是税吏,而是因为他在神的面前否定他人,在神面前的谦卑,认罪,寻求神的赦免,表现出了清心和谦卑的心态。正如耶稣在比喻最后所说的:“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18:14)。

继续浏览:基督徒祷告词  

上一篇:上海到南京距离多少?

下一篇:向上级反映还是反应?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