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胜是谁?《狼毒花》中常发的原型是谁
黄永胜简介:湖北咸宁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参与了林彪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3年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黄永胜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黄永胜1927年8月20日参加了罗荣桓在湖北通城县发动的通崇秋收起义,9月9日随通城起义部队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随部上井冈山。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被开除党籍)。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十三兵团代司令员、司令员,曾兼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第十五兵团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后兼广州市警备司令员。1951年任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南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和政委,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1952年任中南军区参谋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抗美援朝,中央选定黄永胜司令入朝,林彪却提出:我要换一个人上
“美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过了三八线以后过不过鸭绿江?” 这句话,是毛主席在知晓美军攻打朝鲜之后发出的拷问。 毋庸置疑,美帝国主义的野心绝不止于此,朝鲜也不会是他们最后的目标。
” 在入朝作战前夕,中央决定派一支部队在东北地区进行布防,这支部队担任着守护东北和随时支援朝鲜的重任。 中央最初拟定的部队将领人选是革命老将黄永胜。 可就在此时,林彪却突然对将领人选提出了质疑,还指名让另一个人代替黄永胜。 林彪推荐的这个人是谁?在林彪眼里,黄永胜为何不能胜任这个将领的职位呢? 朝鲜战争前夕,为了做好万全的战斗准备。中央决定派出作战经验丰富的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前往东北,充当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出发支援朝鲜。 因为第十三兵团的司令本来就是黄永胜,而且他是一个资历很深的老将,所以中央就决定派他作为将领。 可是就在最终会议即将发布任命的时候,林彪却突然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他觉得黄永胜固然有能力,有本事,但是此次作战事关重大,黄永胜并不是那个满分人选。 临阵换将不仅是兵家大忌,也是对原将领不信任的一种表现,为什么林彪会提出这样的想法呢? 这还得从黄永胜自身说起。 黄永胜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里勤奋好学,表现优异,多次立下过重大功劳。
在秋收起义的时候,黄永胜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国民党下一步的动向。 但此时的他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到底是直接果断出击还是等向上级汇报之后再做决定呢? 虽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第一天职,凡事都需要汇报,可战场上的时机是稍纵即逝的。 百般权衡之下,黄永胜还是决定立刻出击,结果大获全胜,截获了敌军的大批物资。
毛主席在知晓战斗结果以及经过之后,对于黄永生当机立断的决策给予了高度赞扬。 毛主席说道:“打仗就是需要随机应变,千万不可以恪守死板。” 黄永胜的“永胜”二字,也是这时候在毛主席的建议之下得来的。他本名叫黄叙全,永胜二字则代表着永远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后,黄永胜担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副团长,还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阻击日军的援军。 1940年他还曾指挥四个连的正规军和民兵击退日军三千人扫荡。 即便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黄永胜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7年秋,他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的司令员,参与了东北秋季攻势,并取得三战三捷,歼灭国军四十九军。
可以说从以上种种表现来看,黄永胜确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将领。 但作战向来都是一个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的过程,各个岗位战友之间只有互相信任,彼此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取得战争的胜利。 林彪撤换黄永胜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那就是曾经让林彪非常失望的,由黄永胜参与的辑安之战。 当时的林彪志在必得的要让东北野战军彻底吃下陈诚的第84师,林彪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非常看好的黄永胜。
可林彪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黄永胜在我军优势大于对方的情况下,把这场碾压局变成了击溃战,敌人成功从我军包围之下逃了出去。 在林彪看来,或许黄永胜缺少那么一点谋略和大将风度。
黄永胜还有一个让人广为诟病的事件就是1946年的承德保卫战。 当时的热辽纵队主力配合杨得志等人打击敌人,先后在平泉,桲罗树展开了战斗,成功阻止了国民党部队的进一步推进。 当时的黄永胜恰好是热辽纵队27旅的领导,可他自己却没有亲自参加指挥战斗,而是让丁盛带队伍应战,自己则退到了赤峰。
黄永胜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热河前线指挥官兵们的极大不满,所以军队内对于黄永胜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黄永胜的作战能力确实没问题,可是统筹协调部队成员,力求精诚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综合实力方面,黄永胜确实有待改进。 可见林彪提议换掉他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邓华之所以能够成为率先入朝作战部队的指挥将领,主要是因为林彪的大力推荐和罗荣恒的鼎力相助。
本来林彪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大家还有所顾虑,但是关键时刻罗荣恒却投出了赞成票。 他曾是四野的政委,在队伍里名声很好,威望很高。他既然都支持了撤换黄永胜的决定,那么邓华顶替黄永胜一事很快就得到了通过。
都说出身决定人的很多方面,邓华就是一个在开明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高素质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正面例子。 还在读中学的邓华就已经有了家国情怀,积极参加学校里的爱国运动,思想上也一直坚定地信奉共产主义。 “青年人应当舍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涂炭!” 从1927年加入共产党之后,邓华先后参加过湘南起义,到过井冈山,还参加过长征和多次反围剿活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邓华以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
后来,还和宋时轮一起为开辟冀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邓华远赴东北地区,相继担任过沈阳市卫戍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和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众多职务。 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是林彪,罗荣桓非常得力的战将。
英雄惜英雄,邓华的军事敏锐度和判断力,有时候甚至连林彪都甘拜下风 。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面临着攻克锦州、榆关、唐山等诸多难题。 在�。
《狼毒花》中常发的原型是谁?
小说<狼毒花>是权延赤的作品,结合权延赤写的其它一些纪实文学作品,结合真实的历史人物,三斗给大家说说这部作品里面人物的原型。 甄一然,就是权延赤的父亲权星垣。
进军东北后,权星垣任赤峰市(也就是电视剧里的赤河市)市委书记,后任内蒙古自治区书记处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孟常胜,很多人都看出来他的原型就是黄永胜。抗日战争就不说了,进军东北后,他任热河军区司令员,权星垣的赤峰市就在他的辖区。孟常胜乱世用人乱着来的说法,正是黄永胜的脾气。在这部电视剧里面,黄永胜第一次以正面人物的形象出现,很是难得,战争年代,人家确实是有功的。 戴政委,就是黄永胜的老搭档,开国上将王平。电视剧里司令员与政委抢肉的场面,就是王平与黄永胜经常做的游戏。
常发,真名叫段长发,外号酒神。干过土匪,是黄永胜送给权星垣当警卫员的,他酒量大,枪法好,确实有不少传奇经历。后来他就在赤峰巴林左旗定居。
三斗对他的印象很深,是因为三斗也在巴林左旗呆过几年。
开国第一上将,创造过第一的开国上将都有谁
1955年,被授予的57位开国上将,都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久经沙场的虎将。同时也是解放事业的战斗英雄,战斗名将。
然而,就在这57位开国上将中,有个别将军,在军事生涯中,创造过军中第一。意思就是说,在开国上将人员中,某些上将的职务,指挥的战斗,经历的职位任期,创造了我军第一。 如张爱萍将军就是开国上将中,第一位指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指挥官。他不仅仅是开国上将中第一,也是我军历史上,首次指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开国将领。这是在建国后的1955年,张爱萍将军对浙东沿海地区的一江山岛,大陈列岛进行解放 。 开国上将许世友,是建国后,在一个大军区司令员位置上,任期时间最长的军区司令员。他在1955年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到1973年卸任,前后共计18年。
创造开国将领中,在一个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任期时间最长的记录。 上将刘亚楼 上将刘亚楼,是开国将领中,第一位担任空军司令员的将领。是我国空军奠基人,为空军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着现代空军之父的称号。
邓华将军是开国上将中,第一位指挥百万大军作战的将领。要知道,在抗美援朝战役中,彭老总因伤回国治病,就是邓华接替他的位置,指挥百万人民志愿军,参与了上甘岭战役与金城反击战,为援朝战役的结束作出了巨大贡献。 韩先楚将军是我军将领中,第一位指挥部队,率领部队渡海作战的将领,并且取得成功的将领。
虽说在此之前,叶飞也指挥了著名的金门岛战役,但是他失败了。韩先楚将军成功了,创造我军首次渡海作战的胜利。 周士第将军是我国第一任防空军司令员。在防空事业中,周士第将军开创了我军先河。
周士第将军 开国上将陈士榘,是建国后,我军第一任工程兵司令员。在这方面,他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来的部队工程事业的起到很大作用。 上将王震将军,是我军第一任铁道兵司令员。在他担任司令员期间,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克服技术、装备落后等困难,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我国铁道建设的突击队。
也就是在装备条件简陋的情形下,王震将军率领10万铁道兵,仅用三年时间,修建了全程700多公里的鹰厦铁路,开辟华南出海通道、巩固东南海防的战略部署。 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将军是开国将领中,担任国庆阅兵总指挥次数最多的一位将军。要知道,我国首次阅兵总指挥是聂帅,前后共计四次,1949年~1952年的阅兵总指挥都是他。1953年的阅兵总指挥是张宗逊上将。
而到了1954年~1958年,都是杨成武将军担任阅兵总指挥,让他连续五次出任我国的阅兵总指挥。创造开国将领中,担任阅兵总指挥次数最多的一位将军。 开国上将黄永胜,是上将中第一位担任总参谋长职务的上将。
要知道,1949年~1965年任总参谋长的职务都是元帅与大将级别的将领。不过在1965年~1968年杨成武将军代任过,不过没有转正。等到了1968年之后,总参谋长的职务,就是由开国上将黄永胜担任。
因此,他成为57位开国上将中,第一位担任总参谋长职务的将领。
黄永胜的名字是在井冈山时毛泽东给取的
咸宁因水系发达多桥,素有“千桥之乡”的美誉。带桥字旳地名比比皆是,汀泗桥、贺胜桥、官埠桥、龙潭桥、刘家桥……不一而足。
出高桥镇向西偏南,群山耸立,过一个隘口下坡,两边山丘相夹,一条绵长的山沟呈现在眼前。乡间小路蜿蜒而过,在沟两边串起一个个左右分布的小湾子(自然村),其中一个湾子名叫黄铁铺。中国一代名将黄永胜就出生在这里。黄永胜原名黄叙全,黄铁铺黄敦富家的老四。9月9日,由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起义部队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8000余人。下辖四个团。 14日,毛泽东率领第3团退至上坪,得知第1团在金坪严重失利的情况,他当机立断放弃了进攻长沙的行动,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正向平江、铜鼓边境转移的第1团余部和各路起义部队,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合。
9月25日晚,部队进入莲花县的甘家村。26日,毛泽东指挥部队和革命群众一举攻克莲花县城,守城的保安队100多人全部被缴了械。部队进城后,捣毁国民党县党部和县公署,砸开监狱,放出了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打开了积谷仓,将粮食分给了贫苦农民。
9月27日,毛泽东根据江西省委送来的情报,率起义部队从莲花县城开拔,沿罗霄山脉南下,开始向井冈山的战略进军。29日到达井冈山下永新县三湾村。在这里,毛泽东整顿、改编了起义部队。
由于部队严重减员已经不足1000人,有的团营,枪多人少,官多兵少,甚至有官无兵。于是毛泽东将原来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改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1师第1团,起用了一批黄埔生加强军官队伍。 9月30日清晨,部队集合在三湾村前的枫树坪,队列前,毛泽东大声宣布对起义军的剩余部队进行整编的命令。
这就是我军建军史上着名的三湾改编。 村口巨大的枫树,顶着茂密火红的满树枫叶,在三湾村口燃起火一样的团团红色,映得天上地下红艳艳一片,像是在预示这个红色的政党、这支红色的军队将有一个红色的前途。 毛泽东在动员讲话中说,参加革命完全凭自愿。愿留者留,愿走者走,我们发3到5元银元作路费,还开证明信给你。
希望回去后还闹革命;谁愿意再回来我们还欢迎。毛泽东充满信心地说:“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贺龙同志两把菜刀闹革命,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还不止两把菜刀,我们有两个营的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l0个,l0个可当敌人100个。
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队伍,还怕什么? ” 接着毛泽东的声音更有感染力:“我毛泽东干革命,一不图升官,二不图发财,三不图养家,只图天下劳苦大众解放。你们跟着我,可能很艰苦很危险,但也光荣。人各有志,不能强勉。
有愿意跟着我的,请站到左边来;愿意回家的,请站到右边去。”他长大的手挥了两下,提高声音说:“现在排队,我站在左边! ”毛泽东以一种宣示的姿态一转身站在枫树下的左侧。他沉静地看着一个个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军官、干部站了过来。
这时黄永胜心里一股热劲卷起,想也没想,大喊:“我站这一边! ” 他坚决地第一个从士兵队列中走出,几个跨步就站到了毛泽东这一边。 毛泽东听到队伍中传来一个打雷一样的声音,就看见一个大嗓冂的年轻军人毫不犹豫地站到坚持革命这一边,对他的革命坚定性非常满意。 队伍解散后,毛泽东像是想起了什么,转身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身边这位军人,见他穿的仍是北伐军的全套军装,军装又旧又脏还破了几个口子,但风纪扣扣得紧紧,上衣抻扯得整整齐齐,军帽端正,绑腿打得很是精心,脖子上系着起义时发的红布条,步枪直背右肩,右手拉紧枪背带,让步枪紧贴着右侧身体,浑身透出军人的利落和强悍。看得出他非常注重军人仪表,整洁利索,一丝不苟。
从他的服装上可以看出这名军人来自武汉警卫团。毛泽东牢牢记住了这个青年军人。 从此,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黄永胜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3营9连2排4班,任班长。 1927年l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脚下的茅坪。黄永胜看到茅坪群众杀猪宰羊,张灯结彩,以最尊贵的礼遇迎接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有了新家的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游击作战、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扩大部队、打扫和建设这个新家。毛泽东带领着他和他的战友,干得热火朝天。在新的生活中,他一天天地成长。
黄永胜的名字是在井冈山时毛泽东给取的。在一次战斗中,一股敌人突然打到前敌委�。
黑山阻击战英雄事迹有哪些
黑山阻击战是中国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期间,发生在辽西黑山、大虎山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东北人民解放军之间的一场战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黑山阻击战英雄 事迹 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黑山阻击战英雄事迹 黑山阻击战是一次非常残酷的战斗,国共双方在黑山口投入了很多的兵力,目的都是为了将锦州置于自己的手中,而黑山口是锦州的东大门。
101高地是黑山一带最高的地带,国共双方都想要争夺这个地方,双方在101高地上发生白刃战,101高地几易其主,面对敌人大炮的轰击,解放军第三师的士兵有序地向101高地进发,补充101高地上死亡的战士。101高地是黑山阻击战英雄事迹的发生点,曾有一个营集体阵亡在101高地上。 蒙古骑兵在黑山阻击中也有他们的英雄事迹。来自内蒙古的骑兵营不善于打防御战,在黑山战役打响后,遭到国民党军队炮火的猛烈攻击,骑兵营损失惨重。但是这些内蒙古的战士并没有退缩,依然指挥着战马向前冲击,在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白刃战时,他们的马刀与敌人的美式军械刀相互碰击。 黑山阻击战中,一些老百姓也来支持国民党军队,一位老大妈将自己家中的一件棉衣送给了解放军,这件棉衣本来是她儿子的,她儿子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死在了战场上。解放军战士在收到这件棉衣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老大妈虽然不是一位解放军,但却支援了黑山阻击战,她的事迹也是英雄事迹。 王玉山是黑山狙击战中的战斗英雄,被誉为硬骨头排长。在黑山阻击战中,他率领自己的战士同国民党军队发生白刃战,王玉山在战斗中牺牲,他的这一排战士全体阵亡。
王玉山和他那排战士的英雄事迹在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中保存有档案。在黑山阻击战中,有很多的无名英雄壮烈牺牲,这次阻击战是国共战斗中一次较为惨烈的战斗,解放军在这次战斗中伤亡很多。 黑山阻击战简介 黑山阻击战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
在东北战场上,解放军包围了锦州,准备采取关门打狗的方法,以此全歼锦州的国民党军队。锦州是东北通向华北的大门,如果锦州失陷,那么国民党在华北的军队就无法进入东北, 黑山阻击战简介又如何呢? 锦州遭到包围后,蒋介石指挥廖耀湘兵团从营口前往锦州救援。中共中央在得知廖耀湘的动向后,派出第十纵队在黑山口阻击廖耀湘兵团。廖耀湘兵团的先头部队到达黑山口后与解放军交战。
对于解放军来说,只要阻击住了国民党军队,就可以使得围攻锦州的解放军攻下锦州,攻下锦州就可以切断华北的国民党军队与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之间的联系。对于国民党来说,冲破黑山就可以救援锦州,可以救援东北全局。 关于黑山阻击战简介,黑山阻击战异常惨烈,双方都是用重炮轰击对方的阵地。101高地是双方争夺的重点。
两军曾经在101高地上发生过白刃战。在石头山上,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发生白刃战,而国民党军队却不顾自己人的性命,向石头山发射炮弹,在石头山上两军士兵全部死亡。 黑山阻击战的结局是解放军胜利了。锦州被攻陷后,国民党军队已经没有必要再冲击黑山口,廖耀湘兵团选择了撤退,准备逃亡沈阳,但是解放军的几路大军已经对廖耀湘兵团进行了合围,最终廖耀湘兵团被全歼,锦州完全落入解放军手中。
黑山阻击战是谁打的 黑山阻击战是谁打的,是黄永胜打的,黄永胜是第六纵队的总司令,林彪派遣黄永胜阻击廖耀湘兵团。黄永胜率领第六纵队与廖耀湘兵团在黑山口展开激战。 黄永胜是江西人,在土地革命时期加入了共产党,曾经化装成一名国民党军队在县城中偷了报纸,毛泽东在看到这些报纸后,得知陕北还有一块根据地,根据当时的形势,就将红军的最后落脚点选择在了陕北。
黑山阻击战是谁打的?黄永胜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为了纵队的司令员,跟随在林彪手下打辽沈战役。林彪在攻陷锦州后,廖耀湘兵团向锦州方向反扑,企图夺回锦州。林彪派遣黄永胜前往黑山口阻击,黄永胜在黑山阻击战中打了一个漂亮的防御战。
黄永胜指挥军队沿黑山布防,给全军下了死 命令 ,剩到一兵一卒也不放跑廖耀湘。廖耀湘在到达黑山口后,派出先头部队猛攻黑山口。黄永胜指挥重炮轰击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黄永胜在黑山阻击战中打了一个大胜仗。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陆续到来,黑山口的解放军感到了吃紧。国民党军队猛攻黑山口,从解放军手中夺去了三块高地。黄永胜指挥士兵同廖耀湘兵团进行白刃战。
在争夺101高地的时候,两军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死死守住101高地,士兵们倒下了一拨又一拨,黄永胜指挥士兵们补上。廖耀湘在攻取黑山无果后准备撤往沈阳,在途中遭到解放军围追堵截,最后全军覆没。黄永胜将黑山阻击战打得很漂亮,为廖耀湘军团的覆灭拉开了序幕。
开国上将活着有谁
综述
1.截止到目前,开国上将活着的已经没有了,都已经去世,在抗战时期,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斗志,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共和国开国上将一共57人,1955年授予的元帅、大将、上将已全部逝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2.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3.开国上将,现已全部逝世。最后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在2009年10月13日溘然长逝,享年106岁。
4.为了区别于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级别,称之为"军队级别"。
"军队级别"是1952年3月正式评定的,全军从毛泽东的军委主席级到战士级,共设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级。
上一篇:列五中学介绍?列五中学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