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土星简介?知识介绍:土星

土星简介?知识介绍:土星

最佳回答2022-12-22

土星简介: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离(由近到远)第6位。质量、直径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同属气态巨行星。欧洲古代(古希腊)称土星为克洛诺斯(Cronian),古代中国也叫镇星或填星。

土星简介

土星被称为气态行星,但它并不完全是气态的。这颗行星主要包括氢气,在密度为0.01g/cm3以上时氢气变成了非理想液体。此密度被达到在包含99.9%土星质量的半径。从行星内部直到的核心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全都是稳步上升,使在行星的更深层导致氢气转变成金属。

土星简介

虽然只有少量的直接资料,但标准的行星模型表明,土星的内部结构仍被认为与木星相似,即有一个被氢和氦包围着的较小核心。岩石核心的构成与地球相似但密度更高,估计核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9–22倍。在核心之外,有更厚的液态金属氢层,然后是数层的液态氢和氦层,在最外层是厚达1000千米的大气层,也存在着各种型态冰的踪迹。

关于土星的资料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九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公转轨道: 距太阳 1,429,400,000 千米 (9.54 天文单位) 卫星直径: 120,536 千米 (赤道) 质量: 5.68e26 千克 在罗马神话中,土星(Saturn)是农神的名称。希腊神话中的农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该亚的儿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

(请参见 附录 4). 土星在史前就被发现了。伽利略在1610年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并记录下它的奇怪运行轨迹,但也被它给搞糊涂了。早期对于土星的观察十分复杂,这是由于当土星在它的轨道上时每过几年,地球就要穿过土星光环所在的平面。(低分辨率的土星图片所以经常有彻底性的变化。

)直到1659年惠更斯正确地推断出光环的几何形状。在1977年以前,土星的光环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的;但在1977年,在天王星周围发现了暗淡的光环,在这以后不久木星和海王星周围也发现了光环。 先锋11号在1979年首先去过土星周围,同年又被旅行家1号和2号访问。

现在正在途中的卡西尼飞行器将在2004年到达土星。 通过小型的望远镜观察也能明显地发现土星是一个扁球体。它赤道的直径比两极的直径大大约10%(赤道为120,536千米,两极为108,728千米),这是它快速的自转和流质地表的结果。

其他的气态行星也是扁球体,不过没有这样明显。 土星是最疏松的一颗行星,它的比重(0.7)比水的还要小。 与木星一样,土星是由大约75%的氢气和25%的氦气以及少量的水,甲烷,氨气和一些类似岩石的物质组成。

这些组成类似形成太阳系时,太阳星云物质的组成。 土星内部和木星一样,由一个岩石核心,一个具有金属性的液态氢层和一个氢分子层,同时还存在少量的各式各样的冰。 土星的内部是剧热的(在核心可达12000开尔文),并且土星向宇宙发出的能量比它从太阳获得的能量还要大。大多数的额外能量与木星一样是由Kelvin-Helmholtz原理产生的。

但这可能还不足以解释土星的发光本领,一些其他的作用可能也在进行,可能是由于土星内部深层处氦的“冲洗”造成的。 木星上的明显的带状物 在土星上则模糊许多,在赤道附近变得更宽。由地球无法看清它的顶层云,所以直到旅行者飞船偶然观测到,人们才开始对土星的大气循环情况开始研究。土星与木星一样,有长周期的椭圆轨道(右侧图象中心的大红斑)以及其他的大致特征。

在1990年,哈博望远镜观察到在土星赤道附近一个非常大的白色的云,这是当旅行者号到达时并不存在的;在1994年,另一个比较小的风暴被观测到。(左图) 从地球上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光环(A和B)和一个暗淡的光环(C),在A光环与B光环之间的间隙被称为“卡西尼部分”。一个在A光环的外围部分更为暗淡的间隙被称为“Encke Gap”(但这有点用词不当,因为它可能从没被Encke看见过)。旅行者号发送回的图片显示还有四个暗淡的光环。

土星的光环与其他星的光环不同,它是非常明亮的。(星体反照率为0.2 - 0.6) 尽管从地球上看光环是连续的,但这些光环事实上是由无数在各自独立轨道的微小物体构成的。它们的大小的范围由1厘米到几米不等,也有可能存在一些直径为几公里的物体。

土星的光环特别地薄,尽管它们的直径有250,000千米甚至更大,但是它们最多只有1.5千米厚。尽管它们有给人深刻印象的明显的形象,但是在光环中只有很少的物质--如果光环被压缩成一个物件,它最多只可能是100千米宽。 光环中的微粒可能主要是由水凝成的冰组成,但它们也可能是由冰裹住外层的岩石状微粒。

旅行者号证实令人迷惑的半径的不均匀性在光环中的确存在,这被叫做“spokes(辅条)”,这是首先由一个业余天文学家报道的(左图)。它们的自然本性带给了我们一个谜,但使得我们有了弄清土星磁场区的线索。 土星最外层的光环,F光环,是由一些更小的光环组成的繁杂构造,它的一些“绳结(Knots)”是很明显的。科学家们推测这些所谓的结可能是块状的光环物质或是一些迷你的月亮。

这些奇怪的织状物在旅行者1号发回的图象中很明显,(右图)但它们在旅行者2号发回的图象中看不见,可能是因为后者拍到的光环部分的成分与前者的略有不同。 土星的卫星之间和光环系统中有着复杂的潮汐共振现象:一些卫星,所谓的“牧羊卫星”(比如土卫十五,土卫十六和土卫十七)对保持光环形状有着明显的重要性;土卫一看来应对卡西尼部分某种物质的缺乏负责任,这与小行星带中Kirkwood gaps遇到的情况类似;土卫十八处于Encke Gap中。整个系统太复杂,我们所掌握的还很贫乏。

土星(以及其他类木行星)的光环的由来还不清楚,尽管它们可能自从形成时就有光环,但是光环系统是不稳定的,它们可能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更新,也可能是比较大的卫星的碎片。 像其他类木行星一样,土星有一个极有意义的磁场区。 在无尽的夜空中,土星很容易被眼睛看到。尽管它可能不如木星那么明亮,但是它很容易被认出是颗行星,因为它不会象恒星那样“闪烁”。

光环以及它的卫星能通过一架小型业余天文望远镜观察到。Mike Harvey的行星寻找图表指出此时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Starry Night这个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细致的定制。 土星的卫星 土星有18颗被命名的卫星,比其他任何行星都多。

还有一些小卫星还将被发现。 在那些旋转速度已知的卫�。

知识介绍:土星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于第六,体积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气态巨行星。古代中国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亦称之为镇星(常写作填星)。

土星的风速高达1800公里/时,行星磁场强度介于地球和更强的木星之间。已经确认的土星的卫星总共有82颗,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统中最大和太阳系中第二大的卫星。土星自转一周等于10小时33分38秒,大约是地球的半天时长。

关于土星的资料 有关于土星的介绍


1.土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六颗;按体积和质量都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木星。它和木星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也是一颗“巨行星”。

它那淡黄色的、橘子形状的星体四周飘拂着绚烂多姿的彩云,腰部缠绕着光彩夺目的光环,可算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了。
2.古时候,我们称土星为“镇星”或“填星”,而西方则称之为克洛诺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把这颗星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农业联系在一起。
3.土星是扁球形的,它的赤道直径有12万公里,是地球的9.5倍,两极半径与赤道半径之比为0.912,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的部分几乎等于地球半径。

土星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体积是地球的730倍。虽然体积庞大,但密度却很小,每立方厘米只有0.7克。
4.土星内部也与木星相似,有一个岩石构成的核心。

核的外面是5000公里厚的冰层和8000公里的金属氢组成的壳层,最外面被色彩斑斓的云带包围着。土星的大气运动比较平静,表面温度很低,约为零下140摄氏度。
5.土星以平均每秒9.64公里的速度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其轨道半径约为14亿公里,公转速度较慢,绕太阳一周需29.5年,可是它的自转很快,赤道上的自转周期是10小时14分钟。


6.土星的美丽光环是由无数个小块物体组成的,它们在土星赤道面上绕土星旋转。土星还是太阳系中卫星数目最多的一颗行星,周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卫星紧紧围绕着它旋转,就象一个小家族。到目前为止,总共发现了23颗。

土星卫星的形态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使天文学家们对它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最著名的“土卫六”上有大气,是目前发现的太阳系卫星中,唯一有大气存在的天体。

土星的介绍

百度百科,有介绍专美于前,我就不献丑了,请看下面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3077.htm?fr=ala0_1_1 选我的回答为最佳吧,虽然不是自己写的,也辛苦的帮你搜了一番,呵呵。土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于第
六.体积则仅次于木星。

古代中国亦称之镇星或填星。行星-土星 土星古称镇星或填星,因为土星公转周期大约为29.5年,我国古代有28宿,土星几乎是每年在一个宿中,有镇住或填满该宿的意味,所以称为镇星或填星,直径119300公里(为地球的9.5倍),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它与邻居木星十分相像,表面也是液态氢和氦的海洋,上方同样覆盖着厚厚的云层。土星上狂风肆虐,沿东西方向的风速可超过每小时1600公里。

土星上空的云层就是这些狂风造成的,云层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氨。名称来源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神话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於罗马神话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泰坦族,宙斯的父亲,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伦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

土星的天文学符号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镰刀。 土星:半径60268km、质量5.69*10^26kg。基本信息轨道长半径(天文距离单位) 9.539 轨道长半径(百万公里) 1427.0 公转的恒星周期(日) 10759.5 公转的会合周期(日) 378 轨道偏心率 0.056 轨道倾角(度) 2.5 升交点黄经(度) 113.3 近日点黄经(度) 92.3 平均轨道速度(公里) 9.64 赤道半径(公里) 60330 扁率 0.102 质量(地球质量=1) 95.159 密度(克/立方厘米) 0.70 赤道引力(地球=1) 1.08 逃逸速度(公里/秒) 35.6 自转周期(日) 0.426 黄赤交角(度) 26.73 反照率 0.57 最大亮度 -0.4 卫星数(已确认的) 23 自转周期 10小时39分。

公转周期为10759.5天(相当于29.5个地球年) 视星等 0.67等形态特征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土星的光环最惹人注目,它使土星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观测表明构成光环的物质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颗粒等,它们排列成一系列的圆圈,绕着土星旋转。 土星符号及克洛诺斯土星运动迟缓,人们便将它看做掌握时间和命运的象征。

罗马神话中称之为第二代天神克洛诺斯,它是在推翻父亲之后登上天神宝座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把土星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农业联系在一起,在天文学中表示的符号,像是一把主宰着农业的大镰刀。 在1781年发现天王星之前,人们曾认为土星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在望远镜中可以看到土星被一条美丽的光环围绕。

土星还有较多的卫星,到1978年为止,已发现并证实的有10个,以后又陆续有人提出新的发现。 土星在很多方面像木星,如它与木星同属于巨行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它像木星一样被色彩斑斓的云带所缭绕,并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

它由于快速自转而呈扁球形。赤道半径约为60,000公里。土星的平均密度只有0.70克/立方厘米,是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如果把它放在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

土星的大半径和低密度使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表面相近。土星在冲日时的亮度可与天空中最亮的恒星相比。由于光环的平面与土星轨道面不重合,而且光环平面在绕日运动中方向保持不变,所以从地球上看,光环的视面积便不固定,从而使土星的视亮度也发生变化。

当土星光环有最大视面积时,土星显得亮一些;当视线正好与光环平面重合时,光环便呈现为一条直线,土星就显得暗些。二者之间的亮度大约相差3倍。地面环境 土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14亿公里,它的轨道是椭圆的。

它同太阳的距离在近日点时和在远日点时相差约1 .5亿公里。土星绕太阳公转的平均速度约为每秒9.64公里,公转一周约29.5年。土星也有四季,只是每一季的时间要长达7年多,因为离太阳遥远,即使是夏季也是极其寒冷。土星自转很快,但不同纬度自转的速度却不一样,这种差别比木星还大。

赤道上自转周期是10小时14分,纬度60度处则变成10小时40分。这就是说在土星赤道上,一个昼夜只有10小时零14分。 土星大气以氢、氦为主,并含有甲烷和其他气体,大气中飘浮着由稠密的氨晶体组成的云。

从望远镜中看去,这些云像木星的云一样形成相互平行的条纹,但不如木星云带那样鲜艳,只是比木星云带规则得多。土星云带以金黄色为主,其余是橘黄色、淡黄色等。土星的表面同木星一样,也是流体的。它赤道附近的气流与自转方向相同,速度可达每秒500米,比木星上的风力要大得多。

土星与地球的轨道关系土星极地附近呈绿色,是整个表面最暗的区域。根据红外观测得知,云顶温度为-170℃,比木星低50℃。土星表面的温度约为-140℃。

土星表面有时会出现白斑,最著名的白斑是1933年8月发现的,这块白斑出现在赤道区,呈蛋形,长度达到土星直径的1/5.以后这个白斑不断地扩大,几乎蔓延到整个土星表面。 由于这颗行星表面温度较低而逃逸速度又大(35.6公里/秒),使土星保留着几十亿年前它形成时所拥有的全部氢和氦。因此,科学家认为,研究土星目前的成分就等于研�。

继续浏览:

上一篇:木星简介?木星的资料

下一篇:天文学简介?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天文学简介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