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简介?山西大同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
山西大同大学简介:山西大同大学(ShanxiDatongUniversity),简称“同大”、“大同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是一所山西省属多科性大学,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山西省教育厅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山西省“1331工程”、山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省人大常委会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市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合作院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山西省教师教育联盟、山西省高等医学教育资源联盟和“乌大张”高校教育联盟的主要成员,大同市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发起成员。

山西大同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0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18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占地面积2121.3亩,建筑面积94.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1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1.14万册;设有21个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建有院士工作站2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本科专业70个;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1976人,硕士研究生249人,继续教育学生9747人,教职员工2677人。
山西大同大学简介 山西大同大学的介绍
1.山西大同大学(Shanxi Datong University),简称“同大”、“大同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是一所山西省属多科性大学,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山西省教育厅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山西省“1331工程”、山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省人大常委会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市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合作院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山西省教师教育联盟、山西省高等医学教育资源联盟和“乌大张”高校教育联盟的主要成员,大同市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发起成员。
2.山西大同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山西大同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
一.山西大同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 山西大同大学是公办高校,该校是一所山西省属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共建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高校、山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
二.山西大同大学简介 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多科性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下设23个学院,1所隶属附属医院,6所非隶属附属医院。现有69个本科专业(含5个专业方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立足地方,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服务社会。
为地方各行业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人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好评。在上海软科“2016中国最好 大学排名 ”,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的第222位,位列山西省高校的第7位,2017年武书连全国高校排名中我校综合实力继续位列山西省第7位,2018年武书连全国高校排名中我校综合实力位列山西省第6位。 学校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学科专业学科结构,形成了煤炭化工、生物医药、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现代服务、文化艺术等专业群,多科性专业群优势已经显现。
2017年,经国家及省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我校被确定为新增硕士授权单位,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三个学科被授予学位授权点。学校共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3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服务转型综改试验区专项特色专业。现有2个院士工作站,7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市校共建重点实验室。
2017年,在省“1331工程”建设中,我校获批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重点创新团队、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及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省人大常委会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市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 学校始终将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打造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185人,其中专任教师153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01人,博士323人、硕士1155人。
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省级“333人才”2人,省级“131人才”2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2人。学校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4人,特聘教授10人。 学校积极加强与高校、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联合培养、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与 南昌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等建立研究生合作培养关系;与大同市城区人民政府、阳高县人民政府、灵丘县人民政府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2017年学校与太原理工大学成为大同市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核心成员单位;与同煤集团、大齿集团、同药集团、凯德世家集团等大型重点企业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联合建设了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
在科研项目立项、授权专利、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近五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部委项目2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7项,SCI、EI收录论文613篇。同时,与美国培普丹大学、布鲁姆斯堡大学,英国贝利学院、伯尔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阿穆尔大学,韩国东国大学、草堂大学,日本京都女子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7 年12月16日在人民网发布的《2017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中,我校校友影响力位列第8名。
顺应“创一流”和转型发展趋势,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校训,弘扬“关爱学生,敬重教授,崇尚学术,张扬个性”的校风,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大力实施文化引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开放活校和依法治校战略,坚持“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两条主线,坚持改革推动、质量立校、特色发展,强化内涵建设,实现美丽同大、强力同大、智慧同大、和谐同大,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区域知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山西大同大学评价
我去过一次大同,然后当时还没疫情,还能够进去,关于这所大学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我的一部分亲戚也在大同,他们的孩子就在这个学校,所以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为我在呼和浩特,本身离得也比较近,那么接下来我将客观说说对这个大学的评价,从校园概述、环境等等各个方面说一下真实的这所学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校概述:●学校简介:山西大同大学,简称“同大”、“大同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是一所山西省属多科性大学,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山西省教育厅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去大同玩儿,看到过这所大学的原因,因为就在周边。
二.学校环境:●食堂环境:山西大同大学的美食特别多,虽然地处北方,但并不是都吃面食,尤其是南方的小伙伴,可以感受北方独特的饮食文化。接下来详细说说食堂,御东校区有北区食堂的kk餐厅,餐厅有一层;南区食堂有奥宇餐厅:分为上下二楼。
豪华配置,二楼拥有冬暖夏凉的空调,听闻无论是重庆小面,砂锅面还是自助小火锅都很不错;学苑餐厅一个字,大!饭菜价格较其他食堂略便宜;四大园子:分为菜肴圆,桂香园,幸福圆,面食圆。每个园子各有千秋,第九食堂;宜宾苑:自助点菜都可以;碧仓禾:相当于一个小饭店,想吃什么随心而定,所以食堂也是可以满足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的不同口味和要求的。●宿舍环境:上床下桌,六人间,无独立卫浴,也是需要去澡堂洗澡的,和我们一样,然后厕所也比较的旧和传统,每层楼都饮水机,然后也有热水房所以就住宿条件而言评价不高,大家介意这一点可以谨慎选择。
大同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大同大学是二本。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美丽的文瀛湖畔,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现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总占地面积2121.3亩,建筑面积94.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1.14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册、电子期刊100.6万册。人才培养:近年来,与华为集团、人民网、晋能集团等220多家企业开展高端合作,建成244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获国家新工科教学改革项目2项、新农科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9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70多年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
山西大同大学在山西排名
山西大同大学2022年在全国院校排名第516位,本省院校排名第9位。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美丽的文瀛湖畔,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设有21个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有本科专业70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0门。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山西省一流学科12个。师资队伍: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育结合、重在培育。现有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4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131”人才12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