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了防毒面具的人是谁?防毒面具是由谁发明的
防毒面具是俄国著名的化学家捷林斯基发明的。1915年4月,德国军队在伊伯尔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施放18万千克氯气,使协约国有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

基本情况
防毒面具(gas mask)是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也是单兵防护用品,戴在头上,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防止毒气、粉尘、细菌、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汽等有毒物质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防毒面具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矿山、冶金、军事、消防、抢险救灾、卫生防疫和科技环保、机械制造等领域,以及在雾霾、光化学烟雾较严重的城市也能起到比较重要的个人呼吸系统保护作用。防毒面具从造型上可以分为全面具和半面具,全面具又分为正压式和负压式。

组成结构
防毒面具作为个人防护器材,用于对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提供有效防护。面具由面罩,导气管和滤毒罐组成,面罩可直接与滤毒罐或滤毒盒连接使用,称为直连式;或者用导气管与滤毒罐和滤毒盒连接使用,称为导管式。防毒面罩可以根据防护要求分别选用各种型号的滤毒罐,应用在化工、仓库、科研、各种有毒、有害的作业环境。
毒气面罩的发明者是谁
防毒面具是伴随着化学武器的杀戮而诞生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早期,对于毒气的防护还没有很好的办法,防护措施十分简陋,加拿大军队在同德军作战时,就在氯气弹袭来时在衣服上小便,然后用浸着尿液的衣服捂住口鼻来避免氯气的吸入。
关于防毒面具的诞生,还有一个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于1915年4月的伊普雷战役上使用了氯气,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而死去,唯独野猪安然无恙。经专家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本能地用嘴拱地,把长鼻子埋入疏松的泥土下,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防毒面具是由谁发明的。
防毒面具到底是怎么发明的?灵感来源于这一动物2018-04-18 02:20 来源:第四舰队防毒面具的作用很大,防毒面具是什么动物启发产生的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
一战时期佩戴防毒面具的欧洲士兵顿时,一片绿色烟雾腾起,并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身达25 公里处,结果致使5万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死亡,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竟意外的生存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实地考察,仔细研究后,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是它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由于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吸附能力很强的活性炭,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如今尽管吸附剂的性能越来越优良,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人们根据猪怎样发明了防毒面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方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施放了180吨氯气,使5000名联军官兵当场中毒。经此役后蒙受重大损失的英法联军,立即敦促本国政府尽快制造防毒器具。
科学家发现野猪特别喜欢用强有力的长嘴巴,拱动泥土寻觅地里植物的根茎及一些小动物。当德军施放毒气突袭联军时,聪明的野猪把嘴鼻拱进泥土里,躲过了灾祸。再经进一步的科学分析,得出结论:由于野猪用嘴拱地,松软的土壤颗粒吸附和过滤了毒气,使它们幸免于难。两国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选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气畅通的木炭,很快设计制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猪嘴形状的防毒面具。扩展资料防毒面具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者在佩戴防毒面具之前,要先了解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气体含量,尤其是有毒气体的浓度、性质等。因为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浓度有一个规定范围,在不同的范围内,建议使用不同类型的防毒面具。
2.使用前还要认真检查一下防毒面具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导气管是否畅通,金属零件是否出现生锈情况,橡胶是否老化、损坏,还要检查面具袋内固定滤毒罐的扣、带等是否存在问题等。
3.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各部件之间结合处的气密性。最后,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因人而宜,选择大小合适的面罩。
最早的防毒面具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5年德军大规模使用化学毒剂。此后,交战双方一方面大力发展、积极研制化学武器,一方面又竞相研制防护呼吸道中毒的防毒面具。
从那以后,世界许多国家军队中都相继装备了个人防毒面具。后来,防毒衣、防毒靴等防护器材随之出现。防毒面具是根据什么动物发明的?
野猪
防毒面具是根据野猪的长嘴巴发明的,当时德军施放毒气弹攻击时,人们发现野猪将鼻子埋在泥土中,躲过了死亡,后来研究发现,野猪的长鼻子拱地,能让泥土颗粒过滤毒气,于是便模拟野猪嘴制作了防毒面具,加入木炭过滤。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5年4月22日,德方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出其不意地向英法军队集结的阵地上,施放了180吨氯气,使5000名联军官兵当场中毒,8人死亡,这就是世界军事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毒气战。
不久,两国派出数十名最优秀的科学家,到曾被德方用氯气熏袭过的地段,进行考察取证研究。他们惊奇地发现,阵地上大量野生动物,包括树林中的雀鸟及蛰伏的蛙类与裸露的昆虫,都相继中毒死亡。唯独当地的庞然大物野猪,却安然无恙地活下来。
经研究和实验,科学家发现野猪特别喜欢用强有力的长嘴巴,拱动泥土寻觅地里植物的根茎及一些小动物。
当它们嗅到强烈的刺激气味时,常用拱地来躲避。当德军施放毒气突袭联军时,聪明的野猪把嘴鼻拱进泥土里,躲过了灾祸。再经进一步的科学分析,得出结论:由于野猪用嘴拱地,松软的土壤颗粒吸附和过滤了毒气,使它们幸免于难。
两国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选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气畅通的木炭,很快设计制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猪嘴形状的防毒面具。
人类通过猪嘴发明了防毒面具的文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
顿时,一片绿色烟雾腾起,并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身达25 公里处,结果致使5万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死亡,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竟意外的生存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实地考察,仔细研究后,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是它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由于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吸附能力很强的活性炭,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如今尽管吸附剂的性能越来越优良,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防毒面具可以说是模仿猪嘴的一件杰作。
人类根据什么发明 了什么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