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焦仲卿?如何评价焦仲卿
焦仲卿的性格特点是忠于爱情却不敢直接抗争,懦弱拘谨、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善良孝顺,为了爱情最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仲卿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着。

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寡母家长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仲卿夫妇两入之间的关系构成;另一条线索由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构成,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
怎样看待焦仲卿的软弱?
贬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开始他对母亲的屈服。但是想一想,在孝为先的古代,如果公然与母亲对抗,那是远比休掉妻子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的。
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就这点看,我认为他是没有明显的过错的。 再看刘兰芝,我承认她以死抗婚是刚烈的,但是想不通的是,她为什么要答应这门婚事?这难道不是一种屈服吗?她这样做使自己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边是对焦仲卿的承诺,一边是这门婚事,二者只能选其一,而订婚似乎说明她更倾向于后者。这样,焦仲卿的那些话也比较好理解了,是对刘兰芝的失望。(请注意,文中并没有写焦仲卿和秦罗敷的事)最后,刘兰芝进退两难,选择了死。殊不知,这样把两方面都伤害了。这样看,她当初的选择明显是错误的。
在讲这篇课文时,老师认为“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体现了焦仲卿的懦弱,因为他“死得不坚决”。难道一个人的生死是可以这样评价的吗?对生的眷恋是每个人都有的。如果这样说,那我也可以说,刘兰芝应该在哥哥逼婚时就死。
当然从客观的角度看,焦仲卿的错误在于没有预料到逼婚这件事,过分相信刘兰芝的能力(可以和哥哥周旋)。 当我们把一个人物贴上标签去评价时,往往会犯错误。从客观的角度、常人的角度去评价,我们会发现很多以前注意不到的事。
如何评价焦仲卿
对母亲很孝顺,从这种孝顺中能看出他的懦弱;他后面的这句: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则是对刘兰芝的一种不信任。
【诗评】孔雀东南飞,唯留母西归:孔雀东南飞焦母人物浅析
吴迪 孔雀东南飞所讲述的故事,多年来在世人的眼光中固有不同观点,但焦仲卿的母亲总是背锅的那位——所谓狗血剧情,一对相爱的恋人背后总有一个反对的娘,这次焦母也成功中枪,被支持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的读者们怼不说,还要被我们拿出来仔细分析。 首先,读罢全诗,我觉得焦仲卿可能出于一个单亲家庭。
但是再抓住这点深究,我觉得焦母因此对于焦仲卿爱得过了头了。她辛苦将儿子养大,逼着自己性格变得强硬以代替一个本该存在的“父亲”角色。她对儿子的期望极高,也为他操碎了心:休弃刘兰芝的同时已经给焦仲卿找好了下一桩婚事。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脑子里最大的疑问就是:诗无处不是体现刘兰芝有教养、有能力、出身好的特点,但是为什么焦母这么不喜欢她,还说她没有教养? 到后来才发现,其实她是一个很孤独的人,也许是因为觉得在儿子的心中自己没有儿媳重要了才对儿媳怎么看怎么不对眼。那么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的主导因素之一——就算是放到现在也十分棘手——就是最常见的那类婆媳关系的问题。 可以说,焦母是一个很强硬的人,但是在强硬的背后是极度的孤独与缺乏安全感(所以焦母这样的心理可以称为某种类型上的病娇吗)。这不代表她做的事情可以被理解,只能为她的所作提供一些原因上的分析。
因为她的经历,导致了难以改变的心态,所以导致焦刘双双殉情。而在殉情之后她也终于答应了合葬,无论是无奈是悲痛或是后悔,焦母让步了。她也走进了自己最害怕的孤独。
一对孔雀向东南飞去了,终在悲凉的西边留下了母亲。
【诗评】《孔雀东南飞》:把自己逼到尽头的男人——焦仲卿
叶卉芳 初读《孔雀东南飞》,我感叹于刘兰芝为捍卫爱情而勇敢牺牲的行动,却对焦仲卿的犹豫和忍让有一些不屑。但是,仔细理解,从焦仲卿的角度来看,他的殉情或许比兰芝更需要勇气。
在母亲的高压下,他还能说出“终老不复取”的话来抵抗母亲,母亲火冒三丈,槌床大怒的表现说明她的儿子可能从未顶撞过她。这足以见得他对刘兰芝的深情与眷恋,对爱情的勇敢捍卫。可是他尽力了,他无法打消母亲想遣走兰芝的念头。但他没有放弃,在与兰芝分别时还对她承诺会再次迎娶她。他太爱兰芝了,所以在得知兰芝即将嫁于别家时那样焦急,那样患得患失。即使兰芝事先说明她或许会受兄长逼迫而另嫁他家,但仲卿还是忍不住说出“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贺卿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的话。
木已成舟,不可回头。芝兰唯有死,才能守住自己的爱情。她没有犹豫,慷慨赴死,生前没有留下一字半句。
仲卿不同,他拜别了母亲,说了祝福母亲长寿的话,还在房间里徘徊犹豫了许久,直到兰芝走后才上吊而死。但是,焦仲卿所犹豫的,从不是为了自己,他是家中独子,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抚育成人,本该是享受清福的年纪,自己这么一走,还有谁去维持家中的主要生计?母亲还有自己的妹妹又该如何生活下去?这是他肩上的责任,他难以推卸。人在这世上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牵挂,也会在他想要抛弃生命时,紧紧地束缚着他。
兰芝可以死得很痛快,是因为她还有兄长来照顾母亲,她的死不会给家中带来实质性的打击。 在徘徊和犹豫中,我能感受到他的煎熬与无助。在爱情和亲情的压力下,两难抉择,他对家庭和兰芝的爱把自己逼到尽头。他能使他自己问心无愧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终结生命。
上一篇:姜米茶的做法?姜米茶的正确做法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