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是什么?氯丙嗪是什么药物
氯丙嗪是属于精神科比较常用的药物,是具有镇静较强的作用,但这种药物针对心脏以及肝脏等器官也是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针对锥体外系的反应比较轻,期间主要会表现为运动部门以及运动较迟缓的现象,部分患者期间也会伴有出汗或者身体发僵等。
此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及狂躁症效果是比较好的,并且针对患者伴有幻觉以及妄想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精神病症状效果也比较显著。

氯丙嗪的作用主要包括抗精神病作用、镇静、镇吐、降温等。
氯丙嗪的作用:
1:抗精神病作用:患者用药后出现安静,可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继续用药可使幻觉、妄想、躁动及精神运动性兴奋逐渐消失,理智恢复,达到生活自理。主要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必须长期用药维持疗效,以减少复发。此外,也可用于治疗躁狂症及其他精神病伴有的兴奋躁动、紧张和妄想等症状。
2:镇吐作用:小剂量选择性阻断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样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主要用于癌症、放射病等多种疾病及药物引起的呕吐,对顽固性呃逆也有效,但对刺激前庭引起的晕动病呕吐无效。

3:体温调节作用: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可降低发热患者和正常人体温。临床常配合冰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使体温降至28-32℃,用于低温麻醉。合用某些中枢抑制药如异丙嗪和哌替啶等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和甲状腺危象等辅助治疗,以争取时间利于采用其他治疗措施。
4: 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氯丙嗪可加强全身性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等的作用。
什么是氯丙嗪?
氯丙嗪又称冬眠灵、可乐静,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病,亦用于镇静、止吐、降温(人工冬眠)、抗惊厥等目的,作用广泛,其中毒常见。【药理和毒理】氯丙嗪为中枢性多巴胺受体阻滞,通过阻滞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及下丘脑多巴胺D2受体,产生抗精神病效应。
急性过量引起神经、心血管、抗胆碱毒性和锥体外系反应。【诊断要点】1.病史有服用氯丙嗪史。2.临床表现口服后于0.5~2小时出现症状。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困倦、头晕、共济失调。严重病人出现神经、心脏及抗胆碱毒性症状。(1)神经系统①锥体外系反应,有五种表现,即急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震颤麻痹)综合征、静坐不能(舞蹈症)、迟发性运动障碍和口周震颤。可在急性过量后24~72小时发生。
②癫口样惊厥发作。多见于原有癫口或惊厥史者。③意识障碍,可发生浅昏迷或昏迷。
重者伴瞳孔缩小、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可出现发作性躁动或肌肉震颤、痉挛。④体温调节紊乱,导致过低温,偶见高热。(2)心血管系统低血压和心律失常是本品中毒的主要表现。
低血压有体位性低血压和持续性低血压休克两种情况;心律失常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及室上速等。(3)抗胆碱毒性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便秘、尿潴留等。(4)其他可并发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接触性皮炎、荨麻疹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女性病人可出现乳腺增生、异常泌乳、月经紊乱等现象。3.毒物检测:包括尿定性试验和血药浓度测定。
治疗血药浓度0.05~0.3mg/L,中毒浓度>0.7~1.0mg/L,但个体差异大。【急救治疗及预防】(1)中毒后12小时内来诊者均应洗胃、催吐及导泻。中毒严重者可做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2)静脉输液并静注高渗葡萄糖,以促进利尿,排泄毒物。
但输液量不可过多,以防心力衰竭和肺水肿。(3)低血压者首先静脉输晶体液,扩充血容量,补充电解质及纠正酸中毒;血压仍低者则加用间羟胺、甲苯丁胺、增血压素等升压药,忌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α受体激动剂。(4)治疗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综合征及口周震颤用盐酸苯海索或苯海拉明口服;急性肌张力障碍可选用东口菪碱0.3mg肌注,继之再口服盐酸苯海索数日;静坐不能选用地西泮、左旋多巴口服;迟发性运动障碍可予利血平或氟哌丁苯口服。
如症状轻则无须处理。(5)癫口发作时可用地西泮10~20mg静注;或异戊巴比妥钠0.3~0.5g缓慢静注,小儿每次5~7mg/kg。(6)注意保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7)处理心律失常、皮肤损害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8)预防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剂量;应用本类药物后应平卧2小时以上,少搬动头部,以防体位性低血压;长期用药者应密切观察,定期化验血象及肝功能。
氯丙嗪是什么药物?
氯丙嗪也叫冬眠灵,是第一个抗精神病药,开创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历史。从1950年代初氯丙嗪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开始,进入了精神药理学发展的黄金阶段。
氯丙嗪的发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适用于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燥狂症、反应性精神病及其他重症精神病的对症治疗,可控制兴奋、攻击、幻觉、妄想、思维联想障碍及情绪冲动、木僵等症状。不适用于伴随意识障碍而产生的精神异常。小量的氯丙嗪、奋乃静或三氟拉嗪也能制止呕吐。氯丙嗪药理作用是什么?
本品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镇静、抗精神病、镇吐、降低体温及基础代谢、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及m-胆碱能受氯丙嗪体阻断、抗组织胺、影响内分泌等作用,临床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病的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亦用于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病人的剧痛。1.中枢神经系统(1)抗精神病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称神经安定作用。
使幻觉、妄 想、躁狂等症状逐渐消失。恢复理智,安定情绪,生活自理。机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受体。 也阻断其他通路的D2受体,发生不良反应(2)镇吐作用小剂量:阻断延髓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 对抗DA受体激动剂吗啡引起的呕吐 。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 。治疗顽固性呃逆:抑制位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旁的呃逆调节中枢。(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很强的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
机体体温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可降低正常人的体温。与解热镇痛药的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不同。2.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
阻断M胆碱受体: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阻断结节-漏斗系统的D2受体,增加催乳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可试用于巨人症的治疗。
下一篇:学业祝福语?学业顺利的祝福语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