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时是哪个皇上?黄巢起义是哪个皇帝
黄巢起义时是唐僖宗李儇,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人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公元874年底,王仙芝在长垣举起农民起义的大旗,几天之内,竟有千人响应。黄巢闻讯,惊喜万分。他立即带领私盐贩子和兄弟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起兵,响应王仙芝,从此拉开了唐末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

说到黄巢起义,就不得不提到黄巢这个人,在那个时代,黄巢的家境算得上是相当不错的人了,从小便是喜欢书法以及文字,还喜欢骑马射箭,因此黄巢在小小年纪之中,便是有了远超同龄人的眼界。黄巢是个有着传奇人生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水浒传》之中,宋江就曾写下“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诗句,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黄巢起义时皇帝是谁
黄巢起义时期在位的皇帝是唐僖宗李儇。广明元年(880)十一月,由于唐军士气低落,所以高骈的镇压很不力,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十二月,轻易拿下潼关逼近长安。
田令孜率五百神策军匆忙带领僖宗和少数宗室亲王逃离京城,先逃往山南(汉中),又逃往四川。逃到四川的唐僖宗站稳了脚,并集结了残余势力,联络各地节度使,向农民军反扑过来。在起义高潮中一些暂时投降的节度使,也乘机起兵。农民军没有根据地,很快陷入唐军包围之中。扩展资料: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公元880年黄巢占领长安后,以为起义已成功,忙于建立自己的政权,没有及时追赶向四川方向逃走的唐僖宗,也没有趁热打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放任唐僖宗在四川地区恢复力量,结果没过多义就被已喘过气来的唐王朝打败。当时留在关中的唐中央禁军尚有数万人,黄巢不仅没有派军消灭他们,还给了他们重新聚集攻打长安的机会。因唐凤翔节度使郑畋及其将佐假投降,黄巢对他们放松了警惕。
郑畋暗中同逃往四川的唐僖宗联系,并把分散在关中各地的禁军招集到自己周围,然后“完城堑,缮器械,训士卒”,又密约邻近的藩镇共同抗拒起义军,成为黄巢的大敌。
黄巢起义是哪个皇帝
黄巢起义是唐僖宗李儇,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黄巢起义是哪个朝代
黄巢起义是唐朝。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
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黄巢起义结果黄巢围攻陈州近三百天,惨烈消耗战。884年四月因李克用调兵来解围,黄巢退军,路遇朱温,朱温逃跑。正好赶上五月下大雨,李克用在中牟大败黄巢,过黄河后一路追杀到封丘,大败黄巢军。黄巢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又赶上了大雨,一路向东逃到兖州,李克用竟然又追他到老家冤句。六月黄巢到达泰山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为外甥所杀。黄巢结束了戎马一生。
黄巢死后,部下秦宗权886年在蔡州称帝,接替大齐国号。秦宗权混战三年后,于889年被斩于长安独柳之下。唐朝末年的黄巢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的时间排列顺序
1.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2.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3.黄巢起义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1],进士不第,曾组织盐帮,与朝廷缉查私盐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古代皇帝名字有叫黄仕龙的吗?
没有 史实上记载的只有一个姓 黄的在古代当过皇帝的 黄巢(820~884年) 唐曹州人,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朱温是哪个朝代的的人?
朱温(852-912),汉族,唐朝宋州砀(音当)山(今安徽砀山)人,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砀山午沟里。最初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来降唐,被唐僖宗赐名全忠,在称帝建立后梁时,又改名为晃,取如日之光的意思,在位时间:907-912年;谥号:神武元盛孝皇帝。
朱温幼时,随母在萧县刘崇家当佣工。后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随军入长安。唐中和二年(882)正月,黄巢以朱温为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同年九月朱温叛变,降于唐河中节度使(今山西永济西)王重荣,僖宗任命朱温为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
次年,改宣武军节度使(今河南开封),加东北面都招讨使。四年,全忠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以后十余年间,同年,宰相崔胤召全忠入关,杀死劫迁昭宗的宦官,送昭宗出城。
昭宗还长安后,全忠尽诛宦官,废神策军,从此昭宗为全忠全权控制,成为傀儡。天佑元年(904)﹐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随即遣人杀之,立其子(哀帝)。后又贬杀宰相独孤损等朝官三十余人。
四年﹐朱全忠废李代唐称帝,改名晃,是为后梁太祖。都开封(后曾一度迁都洛阳),国号梁,史称后梁。
也由此掀开了五代十国的篇章。
朱温在称帝前,对农业生产就比较重视,曾任张全义为河南尹,以恢复洛阳地区的生产。开平二年(908),令诸州灭蝗以利农桑。三年,他与据有太原的沙陀贵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连年征战,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物,逐渐丧失军事上的优势。
他生性残暴,滥行诛戮。晚年,因皇位继承人未定,皇室内部矛盾尖锐。干化二年(912),为次子朱友珪所杀。
黄巢作的那首反诗具体是什么样的?谢谢!
提起菊花与历史名人,想到了偏爱菊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黄巢从小就喜爱菊花。
重阳节在唐代,亲朋好友相约登高,饮酒赏菊都是文人雅士群聚的活动。秋色醉人,满园菊香,黄巢的爷爷在庭院里摆下家宴,邀请亲戚前来赏菊。众人饮酒作乐,老爷爷一时兴起,提议子侄以菊花为题,大伙儿联句赋诗。怎知轮到他自己联句时,竟答不出妙句来。小黄巢等得不耐烦了,抢先脱口吟道:
堪与百花为总首,
自然天赐赫黄衣。清脆的童音刚落,满堂喝彩。唯独黄巢的父亲神色惶恐,连连摇头说:“这赫黄衣是老天赐给皇帝的,你怎么敢随便乱说,真不知天高地厚!”随即要动手教训黄巢。
老爷爷爱孙心切,连忙阻止,说道:“恕他年幼,不要打了,就罚他重作一首吧。”黄巢不等父亲表态,即刻应声:“遵命!”小黄巢略加思索,即成一篇《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园栽,
蕊寒香冷蝶难开。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虽是临席急就章,吟来却满腹诗华,充满难得的浪漫主义色彩,举座的人皆为他的诗才惊叹不已。小小年纪诗学才华如金菊初绽可喜,胸怀大志的豪情更流露无遗。这一位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诗人,赋诗愿化为天之神春来教百花遍开吐艳芳菲,在仕途考场上却屡试屡败。
有感于科场的黑暗和朝廷的腐败,尤其名落孙山怀才不遇的抑郁,使他深感自己就像生不逢时的菊花,于是又作了一首咏菊诗-《不第后赋菊》以咏志: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气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铿锵有力的诗句,强而有力地申诉了他扭转乾坤的豪情壮志,冲天凌云的气势,英雄的愤慨流泻在形如干戈金锋的笔端。黄巢后来当上了盐贩,又于公元875年率众在曹州起义,名为冲天大将军,逐步走上一条与群众结合的路线,成为揭竿起义农民政权的千古豪杰。
请问一下有没有以黄巢起义为历史背景的电影或电视剧?
舞台剧《黄巢》,陈联忠执导。
电视剧:大南迁,导演:阎清秀; 该剧以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为时代背景,叙述了唐朝监察御史利汉中因查处贪官,招致满门抄斩,利中汉夫人利嫂携带家眷跟随流民南迁。
唐僖宗光启元年,黄巢义军王绪占光州;王审知兄弟三人带固始五千乡民杀入泉州、福州,确立了王氏统治全闽的局面。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