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乾隆二十二年是哪一年?乾隆一生中下过几次江南

乾隆二十二年是哪一年?乾隆一生中下过几次江南

最佳回答2022-12-03

乾隆二十二年是公元1757年。乾隆是中国清代年号,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帝王为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出生于康熙 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711年8月13日 (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享年八十九岁。

乾隆二十二年是哪一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二十二年是哪一年

乾隆帝与前代一样,重视农业发展,他鼓励开荒,扩大种植面积,而且通过人口迁移,开发了边疆地区。乾隆帝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他采取了一些恤商政策,金融机构(经营汇兑和存款、信贷的票号)在乾隆朝也开始出现。此时高产经济作物大量流入,人口数量暴涨。“康乾盛世”步入顶峰。

乾隆丁丑春三月是哪一年

乾隆丁丑年,是乾隆二十二年(大致与公历1757年重合)。

乾隆一生中下过几次江南?

6次。
1.隆帝第一次南巡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准备工作早一年就着手进行,由一位亲王督办此事,勘察路线,整修名胜,兴建行宫。


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銮出京,开始第二次南巡。南巡路线为:天妃闸,苏州,杭州、徐州等地。
3.海宁一带的大堤被冲毁,那么临近的苏州、杭州、嘉兴、湖州,这些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因此,乾隆皇帝从“海塘为越中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在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之时,亲临海宁勘察。


4.乾隆第四次南巡正月十六日,乾隆奉皇太后从北京启程乾隆由山东入江苏境,在宿迁顺河集减去部分扈驾兵丁和大部分随行车辆,然后在徐家集渡过黄河。乾隆在黄淮交汇的清口巡查河务。
5.第五次南巡时乾隆已70岁,出发前他盘算着烟雨楼顶多只能再来—次了,因为千里劳顿,体力已吃不消。


6.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时已是74岁的老人了,他的勤于政事、崇尚务实和好大喜功、奢侈浪费都叠印在他南巡的履痕足迹中。扩展资料:南巡的目的:
1.游山玩水乾隆帝贵为帝王,骄奢靡费。加之当时南方众多城市,人口稠密,物产丰盈,经济繁华,无论是名胜古迹景色还是美女,都可以说是堪称当时之绝。

他为“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而六下江南。
2.礼仕和科举人才南巡期间,乾隆对礼遇致仕大臣和“培养士类”做了大量工作。他重新起用或擢用办事实心颇有政绩的大臣,像原任大学士的陈世倌、史贻直和大学士管江南河道总督的高斌,都是当时的能臣,仅因小过或一时不顺上意,而被降被革被致仕,使其才干无所施展,于国于己皆有损害,借南巡之机,乾隆谕命他们三位都官复原职。


3.其他南巡期间,乾隆还在苏州、杭州、江宁、嘉兴等地多次阅兵,检阅军队操练,整饬营务,对所到之地的地方官员予以考核奖惩升降。另外,他还游遍江南名胜,观古赏景,悦目怡心,赋诗唱和,题字留念,广写匾额。

乾隆皇帝生平简介?

乾隆皇帝生平简介: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在有清一代算是比较繁荣。但主要物品产量还是没有赶上明代,但在位后期奢靡,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发生白莲教起义,文字狱之风比康熙时更严酷,束服了人民的思想,闭关锁国,骄傲自大的思想,使清朝国力日益衰败。庙号"清高宗",葬于清东陵-裕陵。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扩展资料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

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间,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

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乾隆帝即位后首先缓和雍正时期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

乾隆初年,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调节矛盾,改善各方面的关系,还对雍正的政策做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乾隆初年,弘历不讳言自己“ 赋性宽缓”,但又说不能宽大无边,要济之以严。有时候,他公开说“ 政尚宽大”,宽比严好。他在经筵讲章中发挥这个思想,“ 宽、信、敏、公,乃圣王治世之大本,而必以宽居首“”,圣王出治,舍宽其何以为敷政宁人之本哉” 。

乾隆帝晚年的诗句中也说“ 政实宜宽弗宜猛”但在绝大多数场合,总是宽严并提,把两者看做因时而异,相辅相 成的“,宽以济猛,严以济宽,政是以和”,这是乾隆认定进行统治的不二法门。

乾隆下江南是哪一年

乾隆一共六次下江南,分别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乾隆下江南的目的,在官方记载中是为了考察水利,当时浙江的钱塘江海潮冲刷堤岸,破坏力很强,如何加固,地方官意见不一,所以必须皇帝亲自去考察。

可是在大家的印象中看,乾隆南巡的过程中,全部都是在玩山游水,风流韵事,不过在他撰写了《南巡记》一文,总结性地叙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可见乾隆在游玩的途中,也没有忘记正事。但是在乾隆南巡的途中,发生过让他不能忘记的事情,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突然断发,让原本高兴的南巡有不一样的氛围。

继续浏览:

上一篇:3d眼镜怎么用?海信3d眼镜怎么使用

下一篇: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意义是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