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哪里人?人生若觉无用时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据传本名陆坚,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温州平阳县)黄氏为子,尝自称“平阳黄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
黄公望画之素材
半身像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开始创稿于至正七年(1347年),时断时续,历经数年,至正十年,他83岁,为此图作题时,尚未最后竣稿。此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见彩图《富春山居图》(部分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2011年6月1日,黄公望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的两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合璧。根据记载,《富春山居图》在明代曾被著名画家沈周、大书画家董其昌所珍藏,后来转入宜兴收藏家吴之矩之手。吴死后传给儿子吴洪裕。吴洪裕是狂热收藏家,爱画若至宝,临死前要求儿子以画“殉葬”。他的子侄吴静庵从炉火中把画抢救出来,但已烧去一些,画也因此分成两截。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和唯一授权大陆企业仿制其藏品。双方合作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双授权下,中金国礼公司用贵金属打造合璧版“富春山居图”艺术作品。其中按照原著1∶1比例打造,耗材100多公斤黄金打造的合璧版《富春山居图》旗舰作品,将在5月的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与世人见面。
黄公望是苏州人吗?
黄公望是苏州人。黄公望是宋末元初常熟人,嗣居永嘉(今属浙江)。
幼应神童科。元至元(1264—1294)间浙西廉访使徐琰辟为掾吏。延祐(1314—1320)中为御史台察院椽,遭诬入狱得释。黄公望出名的原因仕途比较的坎坷,空有学问没有机会考取功名,最终因《富春山居图》而名扬于海内外。黄公望山水很有虞山、富春江特色,师法于董源、巨然两家而又独出心裁,最著名的作品为《富春山居图卷》,长2丈4尺,至正七年(1347)始作,苦心经营了7年才完成。画中所现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峰峦坡石,起伏变化,云树亦疏密有致。其间并点缀以平沙、村落、亭台、渔舟、小桥,以及溪山远处的飞瀑。
笔法如草篆,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呈现出平和宁静的气氛。
人生若觉无用时,不如读读黄公望的出处
后人流传而来。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
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黄公望的人物生平
黄公望是元代 著名全真派道士、画家。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一说为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
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外三家为吴镇、王蒙、倪瓒)之首。元至元(1335年~1340年)中,浙西廉访徐瑛辟为书吏,被诬入狱,出狱后师事金月岩入全真道。曾住持万寿宫,提点开元宫。后往来松江、杭州等地,卖卜为生。晚年住于杭州筲箕泉,86岁时逝世。《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 。一度曾以卖卜为生。
后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红尘。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
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
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开始创稿于至正七年(1347年),时断时续,历经数年,至正十年,他83岁,为此图作题时,尚未最后竣稿。此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是当时社会上摹本有十余种之多。到此本之前,但已被烧成两段(后人分别名之《剩山图》和《无用师卷》)。
现 《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藏于浙江博物馆。黄公望虽学董源,但也确实学过荆浩、关仝、李成,因当时董源的名气还不如荆、关、李的名气大,所以,大家都强调他学荆、关、李的一面。他自己既强调学董,也屡屡提到荆、关、李,恐怕也有趋向时尚的意思在内。后来论者只说他学董,乃是根据他们所见到的黄公望画的实际加以陈述的,倒是更符合实际些。
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溪山雨意图》、《快雪时晴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九珠峰翠图》、《水阁清幽图》、《洞庭奇峰图》等。黄公望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 景。
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是否原是陆氏子,尚存疑。元明间的多数著作并无陆氏子之说,包括明写本元人钟嗣成《录鬼簿》,仅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持陆姓出继黄姓之说。
“黄公望”是哪个朝代之人?
元代的黄公望这个人,懂绘画的人大都晓得,因为他在杭州富阳境内的富春江边创作了“画中之兰亭”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更因这幅画分藏于台北和杭州,更有残缺的艺术美和历史沧桑之美。 黄公望出生在书香门第,如果不出意外,谋个一官半职本来没有什么问题。
元朝是一个不讲文化的朝代,科举制废除了,这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个灾难。黄公望是哪个朝代的人
黄公望所处朝代是:元代有关的内容拓展:黄公望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绘画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
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其他三家为吴镇、王蒙、倪瓒)之首。此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见彩图《富春山居图》(部分元))。 元惠宗至正七年(1347年),黄公望准备画一幅富春山全图,此时黄公望已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前后经历三四年的经营,始告完成。此图描写富春江两岸秋景,笔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整个画面,似融有一种仙风道骨之神韵。这便是《富春山居图》。
中国古代历史上姓黄的名人有哪些?
1.黄庭坚: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
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2.黄宗羲: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3.黄公望: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元代画家。自称浙东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黄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加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晚年居住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
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