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斯大林模式有哪些特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

斯大林模式有哪些特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

最佳回答2022-12-02

斯大林模式有哪些特点:斯大林模式是指列宁逝世后,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的同时,形成的以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方法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政治上,党政不分,个人高度集权,民主与法制匮乏。

斯大林模式有哪些特点

斯大林模式:

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后任们。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是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有哪些特点

斯大林模式形成时间:

1928年。从1928年开始废止新经济政策,逐渐形成了后来称之为的苏联模式。这种模式形成过程中,当时执政党高层发生激烈斗争,结果以斯大林为代表的多数派获胜。随后展开了三大运动:即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大清洗运动。这三大运动的前一项是目标,后两项是配套措施。布尔什维克党这一代领导人认定,只有建立大工业才能为苏联社会主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斯大林模式有哪些特点

斯大林模式(根据高中教材整理)1创建背景A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B1925年12月联共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3表现 优先发展重工业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 农业集体化(特点 )4成就 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为反法西斯胜利奠定基础。 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基本介绍: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斯大林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托洛茨基关于“超工业化”的思想,在列宁逝世后的党内斗争中,这成为了托洛茨基“意图损害农民利益”的罪证。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 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就看百科吧,如果是高考,可以看整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

斯大林模式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特征具体表现:①经济方面: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利:“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形成背景)。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来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弊: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斯大林模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

(2018·黄冈)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以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搞个人崇拜。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

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主要体现在:
1.苏联模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2.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和人员保障;
3.促进了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一制度,从长远上来看,弊大于利,直接导致了苏联后来的贫穷和落后,是苏联发展路上的很大障碍,与日后苏联的解体有很大关系,这一制度的弊端有:
1.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执法几乎得不到监督,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严重破坏;
2.农民阶层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毁灭性打击;
3.一昧地追求重工业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等部门的发展;
4.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规律,限制了自由贸易,严重偏离了列宁最初的建设思路。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形成标志各是什么?

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往后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接班人。

(2)形成时间及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3)形成的背景: “斯大林模式” 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4)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来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5)特征: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政治方面的特点,权利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利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所谓斯大林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这个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固化,但是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出炉之后,去斯大林化,削弱集体化,国有企业趋于利润化,破坏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最后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走向了鸟笼经济。

总的来看,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层面,二是具体体制、机制的层面。

继续浏览:

上一篇:什么东西可以吸甲醛和家具味?新家具中通常有甲醛存在

下一篇:蓝鲸的鲸鞭有多长?蓝鲸究竟有多大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