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红豆生南国南国是哪里?红豆生南国的南国是指哪里

红豆生南国南国是哪里?红豆生南国的南国是指哪里

最佳回答2022-12-01

古诗“红豆生南国”中的“南国”,说的就是苏州吴衙场。仅存的1株红豆树在吴衙场37号,为清初惠周惕居所“红豆山庄”,现为控制保护古建筑。

红豆生南国南国是哪里

苏州

苏州,简称“苏”,古称姑苏、平江,是江苏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风景旅游城市。截至2021年,苏州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8657.3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77.6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274.83万人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2718.3亿元。

红豆生南国南国是哪里

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东南部、长三角中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是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东傍上海,南接浙江嘉兴、湖州,西抱太湖与无锡相邻,北和南通隔长江相望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红豆生南国’中的南国是指什么地方?

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江上赠李龟年》就是说这首诗是王维写给李龟年的,“南国”不仅指的是南方,更是指故人所在的处所,据《明皇杂录》考: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膺侈之制逾于公侯”。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湘,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红豆生南国的南国是指哪里?

意思: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红豆生南国”中的“南国”具体指哪个区域?

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中的“南国”有实指和虚指。实指: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所以“南国”指的是古代的岭南地区。

"红豆生南国"中的"南国"是在哪儿呢?

唐代诗人王维在《相思》中吟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讲起武夷山的红豆树,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浙江省庆元县有位少妇,名叫红豆。她的丈夫辞别新婚不久的妻子,到福建武夷山来培植香菇,久无音讯。红豆心中牵挂,焦急不安,就不顾路途遥远,前来寻夫。

她踏遍了武夷山的山山水水,访遍了武夷山的山庄菇寮,从早找到晚,从夜盼到天明,找啊找,盼啊盼,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她再次登上九曲溪畔的天游峰,向远处眺望。只见叠出的峰峦,云雾缭绕,虚无缥缈;寂寞的丛林,烟雨飘摇,一片迷蒙。

上哪儿去找丈夫呢?红豆不禁泪如雨下。一连几天,红豆白天黑夜地站在那里翘首远望,不吃不喝也不动。一天凌晨,人们发现少妇已然不见,在她站立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树,树上掉下了一粒粒鲜红光亮的豆粒。

人们便传说这豆粒是少妇思念丈夫而变成的,就叫它为“红豆”。目前,这株粗大挺拔的红豆树,仍然枝繁叶茂;每年5月开白色花朵;花后荚果累累,豆荚如荷包状。十月红霜后豆荚绽红,此时便可采摘。

若无人采摘或摘之未尽,山风一起,就纷纷撒落,那殷红色的豆粒,晶莹闪亮,格外鲜艳可爱。难怪许多中外游客到了妙高台上,总要拨开树下的杂草枯叶,希望寻到红豆。如能幸运地捡到,便会欣喜若狂、爱不释手。

继续浏览:

上一篇: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常识10条

下一篇:喜从天降五福家指什么生肖?喜从天降打一生肖是什么动物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