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宋朝八王爷赵德芳?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宋朝八王爷赵德芳?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最佳回答2022-12-01

宋朝八王爷赵德芳: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年仅22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

宋朝八王爷赵德芳

宋朝八王爷人物生平: 文学作品中的赵德芳:开宝九年(976年),赵德芳出阁,宋太祖赵匡胤授其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 [3-4]  同年四月,曹翰攻克江州,宋太祖下诏增加赵德芳的食邑户数。十月,宋太祖赵匡胤去世,赵德芳叔父、晋王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授任赵德芳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冬天,加任检校太尉。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赵德芳病逝,年仅二十二岁。宋太宗亲临哭祭,废朝五日,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来加赠太师,改追封为楚王。 [9] 宋徽宗时,改追封为秦王。

宋朝八王爷赵德芳

宋朝八王爷史籍记载:《宋史·列传第三》:秦康惠王德芳,开宝九年出阁,授贵州防御使。太平兴国元年,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三年冬,加检校太尉。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车驾临哭,废朝五日。赠中书令、岐王及谥。后加赠太师,改楚王。子三人:惟叙、惟宪、惟能。庆历四年,诏封十王之后,以惟叙子从照封安国公,终左金吾卫大将军、归州团练使。赠同州观察使、齐国公。从照卒,以惟能子从古封安国公,终延州观察使,赠保静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楚国公,谥惠恪。从古卒,惟宪子从式袭封舒国公。

宋朝八贤王赵德芳简介及怎么死的?

八贤王赵德芳简介姓名:赵德芳国籍:宋朝出生日期:959年逝世日期:981年父亲:宋太祖赵匡胤职业:王爷、兴元尹戏曲称呼:八贤王八贤王赵德芳画像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在戏曲演义中,赵德芳被虚构为手持金锏,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赵德芳,976年出阁,授予贵州防御使一职。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冬,加检校太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芳之兄赵德昭被宋太宗逼迫自杀,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德芳病死,年二十三。死后,谥康惠,赠中书令、岐王,后加封太师,改封楚王,宋徽宗时改为秦王。而《宋史》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时,宋皇后急令内侍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拿着遗诏去找晋王赵光义。后来赵光义继位,被称为宋太宗。

因宋太宗以皇弟的身份即位,世人普遍流传着“烛影斧声”疑案,认为宋太宗是谋杀宋太祖而得位。虽然说赵德芳是病死的,但因为赵德芳与哥哥赵德昭在短时间内连续死亡,历史学家多数认为赵德芳死因不单纯,可能与宋太宗有关。而“八贤王”是古典名着《三侠五义》中的文学人物。

他是文学人物,不是历史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轶闻,加上人民群众的感情倾向,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

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八贤王人称“八王爷”,虽然在相关故事中说他名叫“赵德芳”;其实这与真实的历史还是有出入的。历史上赵德芳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在23岁就病逝了。

这里大可不必对这些作过多了解,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在这些故事中的“八贤王赵德芳”,他为何被称为“八王爷”?原来这不是一个王爷的封号,而是他有八个封号,才合称“八王爷”。据说他被宋仁宗封了八个王的称号,同时享受八个王爷的俸禄。在单田芳《龙虎风云会》评书中,对这八个王号有具体讲解,分别是一天王,二地王,三才王,四喜王,五德王,六靖王,七贤王,八大王。至于宋仁宗为何对他有这么高的封号,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历史上作为宋太祖的第四子,皇位自然是这一脉;而太祖传位给弟弟太宗,就使得皇位一脉改变了。

有说法是宋太宗死时有把还给太祖儿子的想法,结合故事,也就是说赵德芳自己放弃了皇位给仁宗的父亲宋真宗赵恒。另一个原因就和书文戏文由关系了,比如在“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宋仁宗小时候惨遭迫害,曾寄养在赵德芳的南清宫,并得到王爷与狄娘娘收养。由此来看,无论是族谱中,还是亲情中,八贤王赵德芳和“太上皇”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此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赵德芳还握有先皇御赐的“瓦面金锏”,可上打君王不正,下打文武不忠,并且见官大三级,有先斩后奏之权。有了八贤王赵德王做靠山,包拯和开封府在朝堂中办事,自然是无往而不利了。同时在这一系列故事中,赵德芳不仅有“贤王”之名,也确实有“贤王”之实;即能辨别黑白善恶,听言善用,更能对蛊惑圣听的奸臣予以震慑。

在《白眉大侠》评书里,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情节就是“八王擂”,可以说由此使得江湖门派起了纷争,才有了之后的江湖争斗的血雨腥风。

被称为八王爷的赵德芳,他什么历史功绩?

在宋太祖的几个儿子中,赵德芳的名气很大,在戏曲演义中,赵德芳被虚构为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我们耳熟能详的古典小说《贺后骂殿》、《三侠五义》等书更是把赵德芳描写成一个时刻保护功臣良将的贤王,但历史上真实的赵德芳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又被称为“八贤王”呢?首先,赵德芳这个人绝不是虚构人物,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宋太祖在位时,赵德芳被授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事因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更何况他驾崩前,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都还在世,却为何舍二子而立皇弟晋王赵光义?如果仅仅是听从母命“兄终弟及”,可是正值壮年的赵匡胤死前毫无征兆,更何况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皇位继承人,而非一味偏听母命,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之死并不简单。赵德芳二十二岁就去世了,可是我们在《三侠五义》、《贺后骂殿》等古典演义小说中所看到的赵德芳却是一个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而且,小说中的赵德芳年龄明显偏大,与历史上真实的赵德芳完全不符。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古典小说或是将人物搞混了,或是将“八贤王”的形象强行附会在英年早逝的赵德芳身上。在小说《三侠五义》立,“八王爷”在小说第一回合就出场了,他是宋真宗的亲弟弟,也叫八大王、贤王爷,发生宋真宗年间著名的“狸猫换太子”事件,陈琳救下的未来仁宗皇帝赵祯就是被抱到了南清宫交给八王爷抚养,后来才过继给宋真宗继承皇位。

八王爷对宋仁宗有养育之恩,因此他一生对这位皇叔都非常敬重,这也是八王爷在仁宗时期广受朝野爱戴的主要原因。而历史上真宗的弟弟中被称为“八大王” 、“贤王爷”的正是太宗第八子赵元俨。赵元俨在历史上素有贤明,因为是宋真宗第八子,在真宗时期便被称为“八大王”,他一直活到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才病逝,活了六十岁,这也符合各个版本中对于“八王爷”年龄上的设定,因此,赵元俨是最接近于小说中所写的“八王爷”。

“八王爷”的形象很饱满,有血有肉,个性内敛又英气逼人。“八王爷”这个虚构人物不仅增加了《杨家将》、《贺后骂殿》、《三侠五义》等故事的戏剧性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贪的心理要求。

继续浏览:

上一篇:刘德华在哪部电影中演的展昭?展昭这个角色有哪几个明星演过

下一篇:专业是什么意思?专业是什么意思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