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发源地在哪里?黄河发源地在哪
黄河发源地在: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是: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黄河流域气候:一、光照充足,太阳辐射较强黄河流域的日照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充足的区域,全年日照时数一般达2000~3300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大多在50%~75%之间;仅次于日照最充足的柴达木盆地,而较黄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普遍偏多l倍左右。
二、季节差别大、温差悬殊黄河流域地区季节差别大,上游青海省久治县以上的河源地区为“全年皆冬”;久治至兰州区间及渭河中上游地区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兰州至龙门区间为“冬长(六七个月)、夏短(一二个月)”;流域其余地区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三、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650毫米之间,中上游南部和下游地区多于650毫米。尤其受地形影响较大的南界秦岭山脉北坡,其降水量一般可达700~1000毫米,而深居内陆的西北宁夏、内蒙古部分地区,其降水量却不足150毫米。降水量分布不均,南北降雨量之比大于5,这是我国其他河流所不及的。四、湿度小、蒸发大黄河中上游是国内湿度偏小的地区,例如吴堡以上地区,平均水汽压不足8百帕,相对湿度在60%以下。特别是上游宁夏、内蒙古境内和龙羊峡以上地区,年平均水汽压不足6百帕;兰州至石嘴山区间的相对湿度小于50%。
五、冰雹多,沙暴、扬沙多冰雹是黄河流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据统计,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和内蒙古境内全年冰雹日数多超过2天,其中东经1000以西的广大地区多于5天,特别是玛曲以上和大通河上游地区多达15~25天,成为黄河流域冰雹最多的区域,也是国内的冰雹集中区。
黄河发源地
黄河发源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故记述黄河的河道变迁及水系情况,先说古黄河的地质演进,继述人类活动时期黄河下游的变迁,再述现有水系的分布与特点,以及流域范围和相关密切地区。黄河上游水质还是很清澈的,由于黄河中游会流经黄土高原,支流携带了大量泥沙汇入,颜色就变成了泥黄色。据记载,先秦时期黄河沿岸的环境还是很好的,植被繁茂,水土流失情况并不严重。但是从战国时代开始,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越发严重,黄河水就变得浑浊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每年都会产生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滞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
扩展资料: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也造就了沿途壮观的自然景观。沿途有黄河铁桥、黄河母亲雕像、黄沙古渡、黄河小浪底、壶口瀑布等著名景区,吸引着国内外客人前往。黄河主要支流有湟水、白河、黑河、洮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汾河、无定河、泾、渭河、洛河、沁河、金堤河、大汶河十三条。
这十三条支流,分布在从上游青海至下游山东的九个省份。每个支流流域,都是当地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的发现地。
黄河发源地在哪?
1.黄河源头在约古宗列盆地,约古宗列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处,约古宗列盆地东西长约四十公里,南北宽约六十公里,整个盆地大致的样貌类似于一个椭圆形状,在这个盆地内有着非常多的小水泊。
2.在古宗列盆地的西南部位置,有一个面积不到四平方米的小泉,澄澈的泉水不断从其中涌出,由此才形成了盆地内的无数细流。
3.除了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这两个源头之外,还有一个叫做扎曲的源头,这三个源头也被人们并称作“黄河三源”。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玛曲之后,便汇入了星宿海。根据地理学家的测量研究,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二十五千米。
黄河的发源地是什么?
黄河的发源地是: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的地质影响: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黄河的发源地在哪
黄河的发源地为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海拔在4600~4800米之间,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黄河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原因。黄河简介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
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巴颜喀拉山脉简介巴颜喀拉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旧称巴颜喀喇山。巴颜喀拉(喇)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巴颜喀拉山脉属褶皱山,西北——东南走向。
西接可可西里山,东接松潘高原和邛崃山。全长780千米。海拔5000米左右。
主峰年宝玉则海拔5369米,其余的著名高峰还有巴颜喀拉(藏名勒那冬则)海拔5267米,雅拉达泽山海拔5202(一说5442)米。为黄河与长江河源段的分水岭,也是黄河源地。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
山麓有约古宗列盆地。
上一篇:胶水是怎么做的?如何做胶水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