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草书法?什么是行草
行草书法有两个含义:一般指字的写法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另一种情况是指一幅书法作品整体是行书与草书的结合,即有的字是行书写法,而有的字是草书写法。

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书法中“行草”的概念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接近楷书的叫行楷,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草书: 1)广义:各种字体的草率写法,即通常所说的“草体”(对“正体”而言)。 2)狭义:在古隶字体上形成的特定字体。 章草:指脱胎于草古隶,尚有隶书章法的草书。西汉中后期基本形成。---今草:指章草发展到晋代,抛弃了波势挑法,采用某些楷书笔法,字中笔画、字与字间笔画常相勾连,笔画更减省的草体。代表人物:近代王羲之。 狂草:指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在今草基础上随意增损勾连,字与字之间难分界限,失去交际功能,成为只供欣赏的艺术品的草书。
------楷书 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大约于东汉后期在汉隶草书基础上形成,同时受了草书的影响。魏晋时代是楷书与今隶并形的时期。南北朝以后,楷书取代今隶成为通行的标准字体。
楷书和今隶的区别:形体构造变化不大。笔法上楷书抛弃了今隶的波势挑法,笔画横平竖直,以顿笔收笔,不再上挑,左撇反粗为尖细,右捺取上挑留捺脚。就整个字势看,今隶较舒展、扁平,楷书较集中、竖长。
什么是行草
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草书的行书。它是为了弥补行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叫“行楷”。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行书与草书的区别
行书和草书在字型结构、笔法、章法等,都是不同的。草书是中国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便捷书体。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字型结构方面:草书的字型变化很大,大小不ー,不是内行的话一般很难辨认。而行书大小就比较一致了,看起来很工整笔法方面:草书笔法相对比较复杂些,而且运笔较疾。而行书相对缓和,其锋刃体现在字形上,和草书有所区别。章法:草书的章法是在起承转合中一气呵成,有一种大将风范。而行书则像位隐士,不失工整,却又不乏气场。
草书和行书的区别?
草书和行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字型结体上:字型结体,章草的字型基本平正,大小几乎相等,字与字中间无牵连,比较好认。今草的字型大小参差,结字连惯。
结体逛放,竟严谨又自由。识字难度大。而行书虽然也大小参差,但幅度没有今草大。行书字型基本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字体相对平正。结体非草非真。草书是早于楷书的书体,章草始于篆书向隶书演化的过程中,隶书对章草的影响大些,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所以又把章草称为草写的隶书。
章草的代表人物:汉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张芝、张旭、等人,三国有皇象、索靖等人。草书笔画省略,相互萦带,便于快捷书写,以符号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是最善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行书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俯(頫)、鲜于枢、康里,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行草书法的书写特点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有“书圣”之称王羲之用的就是草书。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广义的草书:是指草写的书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文字不统一的远古时代,自然不会有统一规范的草书,那时出现的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二是在文字统一后,在应急的情况下,或者是在起草文书稿件、记录他人谈话时,行笔快捷,笔画连带、省略,信手写的不规范的潦草的字,这种潦草的字很难用于交流,隔久了甚至连写字的人也难以识别,这种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
什么是行楷,行草是什么?
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行草,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草书的行化。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