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的后代?李氏家族寻根
李先念共有四个子女,三女一男。长女李劲是和前妻所生。1949年李先念和林佳楣结婚后,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分别是二女儿李紫阳、儿子李平和小女儿李小林。四兄妹全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李紫阳当了一辈子医生,现在是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作为共和国第四任主席的女儿,李紫阳的曝光率相当低,几乎很少为外界所知。李平16岁参军,1970年入党,1977年从北京外语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基层部队工作,后又到军事科学院、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总参机关等单位工作,现在是解放军某部副军长,少将军衔。李小林现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至1992年6月21日 ),生于中国湖北黄安,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在六十六年的革命岁月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人农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利益,许多寒门子弟接受了新的思想熏陶,他们最先站了出来,加入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革命家李先念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祖国的爱。
所谓的老将军后代合唱团是什么东西
老将军后代合唱团成立于1958年的开国将军合唱团,曾用嘹亮的歌声鼓舞了无数的中国人。五十年后,他们的后代带着对父辈的敬仰组建了“将军后代合唱团”,用《父辈之歌我们唱》《在太行山上》《英雄赞歌》等经典红歌,再次引领人们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将军后代合唱团由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同志担任团长,聂荣臻元帅之女聂力中将担任政委,抗日名将马本斋将军之子马国超少将、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慧同志分别担任副团长和副政委。罗荣将军合唱团桓元帅之子罗东进中将、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少将、李先念主席之女李紫阳同志担任合唱团顾问。发起成立“将军后代合唱团”直接缘由就是为了纪念五十年前成立的“将军合唱团”,以及纪念建国六十周年,用六个歌唱——歌唱父辈和英雄,歌唱亲爱的祖国,歌唱勤劳的中国人民,歌唱英勇的人民军队,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传承革命前辈的爱国精神。将军后代合唱团“唱响中国”系列活动启动之后,将在2009年纪念建国60周年和将军合唱团50周年之际,用歌声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歌唱今天的美好生活,向全国人民和军队的基层部队官兵献上一份独特的共和国生日礼物。将军后代合唱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先后走遍全国十几个省市,公益巡演200余场。“建团之初,我们也曾担心今天的80后、90后能否接受红歌?”贺炳炎将军之女贺北生说,“但在几所高校演出后发现,不仅大学生们全程跟我们合唱,还在学校掀起了一场学习历史、军事史的热潮。看来今天的年轻人不是不想了解革命历史,而是了解得太少。
在接下来的全国公益巡演中,我们更有责任加强对老一辈革命家精神的宣传。
李氏家族寻根
李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一亿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寻根溯源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赐僚族分支为李姓,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高护氏等改为单姓李氏。出自他姓改李姓。唐时,徐、邴、安、杜、胡、弘、郭、麻、张、董、罗和少数民族的鲜于、阿布、阿跌、舍利、朱邪等十六个姓氏的异姓有功之臣被赐姓李。得姓始祖李利贞。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皋陶断案非常准确,从未出过差错,在当时名声很大。
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木子即李树的果实)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记住“木子”的救命之恩,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
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繁衍播迁李姓最初发祥于河南省鹿邑一带。先秦之时已有李姓族人迁居山西、四川等地。
汉代两大支系即陇西、赵郡两望族已基本形成,并开始在北方各地播迁。到三国时,李姓族人已迁居到今辽宁一带,向西北已迁至今宁夏一带,向东南已迁居至今江苏、江西,向南已迁入今湖北,向西南已迁至今云南。魏晋南北朝时,已是全国的大姓。至唐代,统治中国达三百年之久的李氏作为国姓很是显贵。
李姓大举南迁也始于唐代,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唐初,李姓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姓族人有的在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是最早的入闽者;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又有不少李姓族人迁往南方;第三次是黄巢大起义至五代,因中原长期动乱,又有不少李姓族人入闽在莆田、晋江定居。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南迁的结果,使李姓族人开始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而且远播海外。明清之际,李姓族人已广布全国各地,真可谓泱泱大族,枝繁叶茂。
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可逾百分之十八,而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不足百分之八。郡望堂号李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广韵》所载,主要有十二个陇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赵郡,治所在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顿丘郡,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渤海郡,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渤海湾沿岸一带;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襄城郡,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县);江夏郡,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梓潼郡,治所在梓潼(西魏改巴西,今四川梓潼);范阳郡,公元二二六年改涿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州);广汉郡,治所在乘乡(今四川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梁国,公元前二零二年改砀郡为梁国,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堂号:“陇西”、“赵郡”、“平棘”等。宗族特征历代李姓政治地位显赫。
据有关史料统计,李姓族人仅称帝王者就达六十多人,这是其他姓族所不可比拟的。各支李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江西建昌李姓一支派语字行为:“辂德宝弼,岑林松荣,义乾朝集,千端可夫,亭文本处,如吉士春,韶淑近日,开正大光,明显忠厚,传家鸿儒”;河北高邑李氏派语字行为:“发荣从晋,钟秀在高,世继昌盛,光裕永昭”。
名人精粹李耳:即老子,春秋时期陈国人,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周时以著《道德经》而闻名,也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李姓第一人。
李斯:河南上蔡人。战国时任秦国宰相,曾辅佐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就了封建帝业。李冰: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专家,战国时期任蜀太守。他曾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修建都江堰,为当时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他曾七十多次反击匈奴的攻掠,因勇敢善战,被称之为“飞将军”。李春:隋代工匠。
他所创建的赵州桥,是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桥,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桥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李世民:即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他雄才大略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是一位比较开明的封建帝王。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刑法宽平,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李白:祖籍甘肃秦安,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誉为“诗仙”。他的一生创作甚多,现存有九百多首,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等。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南宋济南(今属山东)人,我国历史上成就最大的女词人。
她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文章,原有《李易安集》,已佚,后人辑有《漱玉词》。李元昊:党项羌族,公元一零三一年,承其父位,决定不再沿用唐宋赐姓,宣告西。
他由许世友勤务兵变搭挡,最年轻有为的军政委,23岁喋血祁连山
西路军3个军21800余人,其中主力是红三十军7000余人,其次是红九军约7000人,红五军3000人。而马步芳、马步青两部和民团总人数为12.5万人,是红军的6倍。
而最年轻就是本文主人公陈海松。 当时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随李先念的红三十军行动,副总指挥王树声随红九军行动。 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参谋长陈伯稚、下辖二十五师、二十七师、骑兵师三个师、七个团,约7000余人。 陈海松(1914年-1937年3月12日),出生于河南罗山宣化店李陈洼村(今属湖北大悟)一个普通农家,念了八年书,在当时算是一个少见的知识分子。
陈海松烈士 在家乡曾任童子军团长,16岁参加红军,先是在许世友部下当一个勤务兵,许世友觉得他有文化知识又精明能干,提拔担任机枪连指导员。 他从连、营、团政治委员升到红9军第25师政委,而当时红25师的师长正是陈海松曾经的老上级许世友,两人才分开三年,陈海松竟然和许世友平起平坐了,而那时的陈海松仅仅才十九岁,真是少年英雄俊才。他们互为信任,互相配合,一路征战,使25师这个由3个鄂豫皖的老团组成的师,所向披靡,战功赫赫。
红25师一直是红四方面军的两个铁拳头之一,另一个是红30军88师,师长是熊厚发,政委是郑维山。红九军进抵干柴洼(今古浪县干城乡),这是一个无险可守的村寨,刚到不久,马家军前线总指挥马元海指挥部队和民团从东南北三面包围,天上还有三架飞机助战。 一时间,枪炮轰响,敌人步骑轮番冲锋,红军士兵英勇奋战,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人称红九军军部“活诸葛”的作战科科长刘培基(原二十七师参谋长)壮烈牺牲。
当日夜,红九军放弃干柴洼,进军横梁山,来到古浪城。 古浪城在古浪峡西口,汉时为苍松县址,三面临山,三山之间夹着三道川,从西面可眺望祁连山,西北直通凉州,自古是兵家要冲之地。 1927年4月23日,凉州发生7.75级大地震,古浪城内房屋全部塌毁。
9年过去了,古浪仍是街市破败,城墙颓塌,地势低矮,几无险要之处,几乎无城可守。 电视剧照 孙玉清、陈海松、曾日三等军政领导,站在残垣断壁的古浪城上察看地形和部署防卫。 荣膺“战将”美名的孙玉清是红四方面军中唯一破格由团长提升为军长,战功显赫,作战经验丰富。 红军占领了古浪城惊动了甘肃省主席朱绍良和马步芳,当即电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古浪城。
11日16日,马部步骑配合,全线进攻。 17日,朱绍良派出轰炸机前来助阵,向红军阵地猛烈轰炸。 18日,战斗更为惨烈,尽管红九军全体指战员英勇血战,但古浪己危如累卵。 敌人突破了南山制高点冲进城中,骑兵挥舞着马刀在街巷横冲直撞,挥刀乱砍乱杀,鲜血满地,惨不忍睹。
激战中,跟随红九军行动的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亲自抓起机枪向敌人扫射,军长孙玉清也挥刀与敌人肉搏。 陈海松左手负伤,右手举着驳壳枪大声喊到:“同志们!血战到底,坚决杀退敌人!” 陈海松 古浪战役,红九军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多,接近3000人,主力25师以及27师受到重创,特别是25师的73团,诞生于黄麻起义,是红四方面军最早最有战斗力的两团之一。第73团、第75团分别荣获总指挥部授予的“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奖旗。 尤为可惜的是参谋长陈伯稚、25师师长王海清、27师政委易汉文壮烈牺牲,排以上干部伤亡尤重。
徐向前元帅 红九军决定连夜突围,陈海松政委看着不能带走的重伤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给敌人写下了一封信,希望能从人道主义出发,不要杀害红军伤病员。并把留下的重伤员集中在几个房子里,每人发了三块大洋。 马家军占据全城,古浪一片火海,大肆残害红军战俘和伤病员,几无幸存。
马家军残杀西路军 总部任命王树声兼任红九军军长和政委,徐太先任政治部主任,李聚奎任参谋长。 不久,总部恢复了陈海松的政委职务。 高台战斗中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牺牲,总指挥部任命孙玉清为红五军军长。
来自于红一方面军的李聚奎因主持过古浪失利的调查,担心难在陈海松手下工作,但谦和的陈海松却非常尊重这个参谋长。 陈海松率领红九军,以最快的速度直奔犁园口,抢占巩固犁园口,掩护总部及红三十军进祁连山。刚刚赶到距梨园口,还有八九里的小村子梨园营,数不清的敌人骑兵分两路向红军追来,黑压压、杀腾腾,卷起阵阵黄风野尘,浩荡而来。 陈海松立即命令仅有几百人的部队迅速占领一个土围子山头,敌人用山炮猛轰土围子,紧紧包围着。
悲哀的是子弹奇缺,除军部人员还有挺机枪和每人有30发子弹外,战斗部队简直处于束手待毙状态。 敌人登上对面高地,机枪一吼,简直就是屠杀,死伤惨状目不忍赌…… 如果陈海松决定以生为出发点的话,警卫人员完全能掩护他很快撤走,然而陈海松没有这么做,他说“要给30军争取时间”。 影视剧照 看着生死与共、经历百战的老战友一个个惨遭阵亡,他悲痛欲绝,眼睛愤怒地血红血红。
在机枪手倒下的一刹那间,陈海松猛地跃起,飞一样的前去抱起机枪。他当过机枪连指导员,枪法精熟,扫倒了一大片敌人,吸引了对面山头敌人的注意力。 敌人居高临下集中全部机枪对付红军这挺唯一的机枪,一阵猛烈扫射,陈海松倒下了。 他看见了红九军保卫局长陈宜贵,命令他赶快带领机关干部撤退,这里我留下掩护。
陈宜贵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政委,率领机关干部和一部分战士,在总部和红30军之后撤进了梨园口。 陈海松身边只剩下二三十个战士,疯狂进攻的马家军,发现陈海松身边的战士都用快慢机盒子枪,断定他不是一般干部,想抓活的。 陈海松身上多处中弹,斜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沙土。
陈海松的机要秘书李良兴,一边抹眼泪,一边把快慢机横挂在胸前,双腿往下一跪,背起陈海松血糊糊的身躯,就沿山腰的一条沟坎跑。 他不顾一切地喊:“政委,政委,坚持啊,我们会冲出去的。” 后面的战士发现政委已经牺牲,仔细看了看放下的陈政委,全身打得�。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