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

最佳回答2022-11-30

末代皇帝堪称一代神片, 这部1987年上映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电影一举夺得了九项奥斯卡大奖,是第一部在故宫内拍摄的非纪录电影,据传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指示的。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

这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第一部在获准在紫禁城内拍摄的西方电影是Lucy Jarvis1973年为NBC公司拍摄的纪录片《紫禁城》。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

这部片子里只是把溥仪当作了一个普通人,一不小心诞在了帝王家,莫名其妙地立为皇储,然后被大时代裹挟着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影片里的溥仪,没有什么大智慧,眼界既不深邃也不宽广,厚此薄彼、欺软怕硬都写在了脸上,平凡得跟紫禁城外的你我一样。在观影的过程中,大家很容易便忘了,他是一个皇帝,就像我们也很容易忘了——皇帝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皇帝。

电影末代皇帝好不好看?

电影末代皇帝好看《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其3D修复版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 ] 。

1988年,该片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创音乐等九个奖项 。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废帝溥仪(尊龙饰),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英若诚饰)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

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卢燕饰)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

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

第一,我们谈论的是《末代皇帝》这部电影,而不是溥仪这个人物的真实历史。如果想要通过一部电影而去了解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一定是会有偏差的,因为一部电影多少都有戏说的成份,而且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带有导演的个人情绪和私人解读的,即这个视角和观点是有立场的、有偏见的;而我们想要了解的历史真相应该是公正的,不带立场的,客观的。

)第二,我们探讨的《末代皇帝》是一部意大利导演拍摄的中国历史题材电影,面向的受众也是西方观众。这是这部电影创作的意识环境和历史背景,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一些关于《末代皇帝》电影讨论中的集中问题,例如,为何演员们都说英语,为何庄士敦这个角色带有明显的西方救世主形象,为何有些历史镜头有明显的渲染和夸大成份。记住,导演是意大利人,他之所以一开始就被溥仪的故事所吸引,就是因为他对着这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东方国度有着一种激情、幻想、崇拜,而对于几十年间中华大地的历史、政治剧变导演本人也只有间接性的认识、私人化的理解,所以他的这部电影一定不会是表达这段历史的最准确口吻,但一定是一个充满理解和情感的视角。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这部电影。这不是一个历史题材科教片,但它是不是了解溥仪和那段历史的好电影?答案是肯定的。纯粹地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末代皇帝》是不是一部好电影?答案更是肯定的。

我其实一直都不太敢谈论《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因为一谈起来我就很悲观。我前后看过这个电影三遍,第一遍是我小学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在家看DVD,映像不深;第二遍是2013年,放给美国的朋友,一起看的,看完后十分嘘唏,感慨万千;第三遍是今年初,自己一个人看的,做了许多笔记,思考了一些东西。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

个人来说整部剧还是可以的。《末代皇帝》成片于1987年,曾经获60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九项大奖,影片语言为英语,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影片整体的质感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回忆,服饰与布景遵循了一种在考据基础之上却又不被束缚的会适度发挥想象的感觉,但如果追查起来,却可能比现在许多清宫戏真实得多。影片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色调与光影,表现了导演想要传达的情绪与剧中人物的心境。某些影评人所说这影片主要使用自然光,其实并不是。打光打得自然,和使用自然光是两回事。

举个例子这个镜头,虽然看起来是自然光,但太阳的平行光,怎么能把桌子腿的影子照向两边?所以其实是窗户外面两侧各有一个光源,才能把影子打成这个形状。色调、光影与摄影角度,伴随着主角内心世界的切换而改变着,时而朦胧,时而压抑,时而光明,时而悲凉,时而梦幻,时而现实。导演的镜头语言非常考究,影片前段紫禁城中的那些段落尤其出彩,而后段特别是到伪满洲国那段,不知为何,镜头密度和张力略有降低。

此外,贝纳尔多其实是一个欲望与理想横飞的意大利导演,比如《戏梦巴黎》就是他的作品,所以他的胶片里,总是少不了情欲的描写,而这部分也是电影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从电影意象上来看,牢笼和门的反复出现,其实可能预示着这个片子真正将到的是自由与束缚的主题。溥仪生在一个外在紫禁城,内在皇权的牢笼之内,这是大家为他打造的。

他一开始总想要出去看看,获得自由,大家却不让。但等到真的有一天,他被迫离开了这个牢笼,却发现自己内心在乎的,是这个他童年时代拼命想要挣破的——即自己皇帝的身份。所以当日本人找到他时,他放下自由的生活,心甘情愿的走向了伪满洲国的皇宫,重新被关了起来。

但随着日本战败,一切成为了泡影,他作为战犯被关进监狱,但他仍觉得自己是皇帝,执意要担负起日军犯下的所有罪行。漫长的生活后,当他被放出来时,不管是被迫、被监狱长感召或是自愿,他终于平静地放弃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他用一角的门票重新回到了紫禁城,拿出蝈蝈放出来,脸上却充满了释怀的微笑。因为此时他已经和蝈蝈一样,从自己皇帝的身份中爬了出来,终于自由。

遗憾的是,他那时候距离生命的结束也不远了。

怎么评价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这部电影的评分还是很高的。而且这部电影也获得了不少的奥斯卡大奖,可以说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影片。

电影从溥仪出生开始讲起,然后经少年到中年,最后到老年。将一个末代皇帝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娓娓道来。从故事上来说,2个小时来讲述一个人的一生有些赶。正因为溥仪身上的事情太多,所以电影用闪回的方式夹叙夹议的描述溥仪那个时候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其实,溥仪这个角色又何尝不是一个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人物呢?从出生开始,溥仪的一生就被被人安排好了。你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你应该喜欢什么不能喜欢什么,都被规定的死死的。但是,没有人征求你的意见如何。

这样看来,溥仪不过是个代言人而已。活了一世,到了最后被改造的那几年,溥仪才真正的做了一回人。可是,那个时候的他早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利用价值。

故事的最后,溥仪做到龙椅上,夕阳的光辉洒到他的脸上,不知道此时的他又是怎样的心境呢?除了人物之外,电影的色彩和配乐也是值得一提的。音乐的运用和溥仪的起起伏伏配合的恰到好处。而电影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故事的采景地就是紫禁城本身的缘故。

继续浏览:

上一篇:邂逅什么意思?“邂逅”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立冬大家都吃什么?立冬应该吃什么啊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