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李四光是什么学家?请问李四光是不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李四光是什么学家?请问李四光是不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最佳回答2022-11-30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是什么学家

人物评价

李四光在旧社会走过的道路,尽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个高度评价。(“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评)

李四光是什么学家

音乐贡献

李四光除了是地质学家之外,还是一位音乐迷,谱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马胜云称,李四光在英国留学时迷上小提琴。李四光在英国苦读7年,1920年回国前,他提笔写下小提琴曲《行路难》。据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室考证,它是有曲谱为证的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什么学家?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

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历任第
二.
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人物评价:李四光先生作为革命先驱者敢于向旧事物挑战的精神,作为教育家诲人不倦、孜孜追求的品德,作为事业家从人民需要出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作为一位地质学家在科学实践中贯穿了前面所说的革命、育人、为人三者辩证统一的科学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像任何一位思想家一样,不仅留给我们许多还要去认识、去判断、去解决的地质问题,而且也留给我们认识、判断、解决的思想。

请问李四光是不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湖北黄冈人,蒙古族, 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扩展资料人物生平: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的一个贫寒人家,取名“李仲揆”。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

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地质学家李四光李四光,中国著名的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他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

他勤奋好学,爱好劳动。由于常听父亲讲甲午中日海战,中国惨败,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的故事,他从小就萌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为中国争气,学会造船,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1902年,李四光离开家园,到了省城武昌,考入西路高等小学堂。

由于他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因此学习未满两年,没有毕业就被湖北省选派官费留日深造。1905年8月,由孙中山先生亲自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见其年轻,勉励他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从此李四光更加坚定了刻苦学习,报效中华的决心。他在日本学习造船机械,初步实现了他为祖国学习造船的心愿。辛亥革命失败,李四光心情郁闷,意识到要准备一份更强的力量,必须再读书10年。

1913年7月,他被官费保送到英国学习。他考虑到为祖国造船,不能没有钢铁,要钢铁就得先搞冶炼,因此先学了采矿一年,又感到采矿离不开地质,再又决定转到理科地质系,开始专攻地质学,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李四光在英学习期间,在导师教授的指导下,他一面博览群书,一面实地调查,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日深,而且在文字语言上提高也很快。

英、日、德、法各国文字,均可运用。他视野辽阔,信息敏捷,基础知识深广。1918年6月,在伯明翰大学通过了毕业论文《中国之地质》的答辩,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婉谢了国外的高薪聘请,回到了北京,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他一面为祖国精心培育人才,一面积极参与北京大学一些重要的校务活动。

在不少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李四光科学事业崭新的一章。他注重理论学习,也注意自己的思想改造,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地质事业中去,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在他的具体领导下,中国的地质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端的日子里,毛主席、周总理就询问过李四光:“中国天然石油这方面远景怎么样?”早在1915至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个钻井队,在陕北肤施一带,打了7口探井,花了300万美元,因收获不大就走掉了。美国的大学教授也下了“中国贫油”的结论。但是李四光根据自己对地质构造的研究,乐观地回答了国家领导人的提问:“我们地下的石油储量是很大的...... ”就像李四光所说的,中国有丰富的石油蕴藏,几年里,普查队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1958年6月,喜讯传来: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油田被探明。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中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李四光的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李四光的一生,经历了祖国几次伟大的社会变革。他由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参加了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毕生为繁荣中国近代科学事业,提高地质科学水平,发展地质工作,做出了光辉的业绩。他留下了数百万言的科学论著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他创造性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和奉献精神,都是祖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什么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首创地质力学.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东北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的首任院长.

李四光原名是什么?他是什么学家?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李四光的研究涉猎广泛,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研究上取得很大的成绩。

在地质学理论的研究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创建了地质力学。他运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把各种构造看作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对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特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他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3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前景,从而否定了“中国贫油”的观点。在地震研究中,李四光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要认真观测地应力的变化。

李四光毕生致力于地球科学事业。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注重实践,悉心钻研,勇于创新,共发表科学论文和专著170余篇(部),为发展地球科学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创建的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为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地质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他关于古生物蜓科化石鉴定方法与分类标准,一直沿用至今,为微体古生物研究开拓了新道路;他建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为第四纪地质研究,特别是地层划分、气候演变、环境治理和资源勘查等开拓了新思路;他始终不渝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和人民,为了解决建设中急需的能源问题,他运用自己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组织和指导石油地质工作,在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50年代初就提出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的“摸底”工作值得进行,为大庆、胜利、大港等我国东部一系列大油田的勘探与发现,为摘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指导铀等放射性矿产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发展我国核工业和“两弹一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邢台发生地震后,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的关键时刻,提出进行地应力测量和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研究地震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预测和预报地震指明了方向;他还把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在地壳活动带中寻找建设“安全岛”,以及各种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等。直到他临终,还念念不忘发展地球科学、国家建设和人民的安危。

李四光是什么人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1889年10月26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71年4月29日逝世于北京。

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18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地质人材。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31年获伯明翰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4年赴英国讲学,主持伦敦、剑桥等八所大学举行的“中国地质学”讲座。194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自英国回国,历任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
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地震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震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五十年代中期,还担任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69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主张用力学研究地壳现象、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从而创立了“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用此理论分析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大面积储油层。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主张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著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李四光简历1889年10月26日 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1904—1907 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普通科学习。1905年8月 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7年—1910年7月 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舶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毕业归国后任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教师。1911年10月—1912年8月 先后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事,湖北军政府实业司司长,湖北省同盟会支部书记。

1913年10月—1918年6月 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学地质学。毕业时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 归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8年1月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31年 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34年—1936年4月 在英讲学,接受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11月 率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广西桂林。

1948年8月 赴英出席在伦敦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大会。1950年5月 回到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

1951年4月 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6年2月 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兼室主任,1958年室改成所,兼任所长。

1958年6月 被苏联科学院授予国外院士。8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

继续浏览:

上一篇:励志青春的句子有哪些?青春励志句子有哪些

下一篇:青春年华的句子有哪些?青春年华的句子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