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建于哪一年?大雁塔
大雁塔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寺建成之初,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玄奘于此创立了大乘佛教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我,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

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此寺遂成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唐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是哪个朝代?
大雁塔是唐代的。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原名“慈恩寺浮屠”或“慈恩寺塔”。
当时,塔共五级,高约60米(以唐尺并“崇一百九十尺”或“凡高一百八十尺”计),砖表土心。虽不可攀登,但“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两千,凡一万余粒。”之后50余年间,砖缝中草木丛生,终致塔身损毁。建筑风格:在唐代,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进入南门,洞壁两侧镶嵌有多通明代题名碑,其中“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当时“雁塔”之风光写照。此外,还有描写玄奘辉煌一生的《玄奘负笈像碑》、《玄奘译经图碑》。在塔内一层通天明柱之上,悬挂着四幅长联,写的是唐代的历史、人物、故事。
一层塔内,还设有古塔常识及中国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与发展,佛塔的结构和分类。塔座登道的东侧墁砖处,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经跬步足迹石”,所刻图案生动地反映了玄奘当年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他万里征途、始于跬步的奋斗精神。
大雁塔 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截止2019年,有1000多年的历史,大雁塔陕西省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而修建,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慈恩寺原为隋代的无漏寺,“无漏”即没有烦恼的意思,贞观22年,唐高宗李治为了给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追荐冥福,怀念母亲的恩德,特命人重新修建了“无漏寺”,并将其改名为“慈恩寺”。
为了完好地保存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舍利等,玄奘大师亲自参与修建了大雁塔。扩展资料在大雁塔的南门洞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着唐朝著名书法家诸遂良书写的两通石碑:一通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太宗为玄奘所译佛经作的总序。另一通是唐高宗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也被称为“二圣三绝碑”,由唐太宗、唐高宗撰文,唐著名书法家诸遂良书写,碑文高度赞扬了玄奘法师的丰功伟绩和非凡精神。大雁塔建于那一年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人,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 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 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 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 一块是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
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 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大雁塔建于公元652年,是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印度带回来的657部梵文经和佛像而建造的藏经塔。
初建时只有五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的形式建成的。后朝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七层,底边各长25米。该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
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有券砌拱门。塔身气势雄伟,在当时没有起重机,全靠脚手架搭起来,这是极不容易的。 大雁塔本名慈恩寺塔,后来为什么改名为大雁塔呢? 传说是慈恩寺的和尚都三净食(即雁、鹿、犊三种肉)。某年和尚们吃久未吃到这三种肉,一僧见空中飞来一群雁,笑说:今日众僧无以充饥,若菩萨有灵,当叫我们吃上雁肉。
话音未落,一雁从空中跌落,投身死于僧前。众僧得知后,以为这雁是菩萨的化身,于是建塔葬雁,以示纪念,并定名为“雁塔”。而后人为了区分大荐福寺的小雁塔,则在雁塔前冠之以“大”字。 大雁塔内有木梯,可登塔一览古城风光,塔身的砖核?及线刻图等,既是重要文物,也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大雁塔介绍 大雁塔简单介绍
1.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
2.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3.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4.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哪个朝代的大雁塔介绍
1.大雁塔是唐代的,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人,故又名慈恩寺塔。
2.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3.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4.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一篇:写美的句子有哪些?经典唯美的句子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