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一问三不知中三不知指什么
一问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现在常用来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一问三不知,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载于《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

故事
相传公元前468 年,晋国的苟瑶率大军攻打郑国,齐国害怕晋国强大对自己造成威胁,便派名将陈成子带兵暗中援郑。一日,一部下报告陈成子:“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说,晋军打算出动1000 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全部消灭我军。”陈成子听了大怒,骂道:“出发前国君有令,不要追赶零星的干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就是出动1000 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刚才的话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回国后我要报告国君。”其部将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开始、发展、结果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而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急忙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不会有好结果。

寓意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然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任何事情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欲全面、系统地了解该事情,就应该对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要有所了解,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说的是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中“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一问三不知说造句:
一.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恼火。
三.他上课时常胡思乱想,没听进老师讲的课,所以一问三不知。
四.此人一问三不知,很难得到什么线索。
五.那是白鬼子的天下嘛,我就给他个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
六.求职最怕“一问三不知”,但也不能“口若大悬河”;求职最怕“衣冠不整洁”,但也不能“打扮很新潮”。
七.老师向一位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可是这位学生却一问三不知。
八.说是导游,我们参观的很多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去,一问三不知,充其量算个日语拐棍吧。
九.世界太大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我都是一问三不知,我想这才是正常的。
十.台当局“蒙藏委员长”一问三不知遭炮轰哽咽落泪。
一问三不知中三不知指什么
1.一问三不知中三不知具体是指: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不知是一个汉语词汇,现在是指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用来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
2.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一问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
指对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不了解,完全不知道;匆促间,突然;无为县方言,不经常,偶尔,元曲中常见。《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
中,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过程在内。终,这就是事物发展变法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一问三不知是指的哪三不知
三不知: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用法:可作分句,含贬义。拼音:yī wèn sān bù zhī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君子之谋也, 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近义词一无所知拼音:yī wú suǒ zhī意思:什么也不知道。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见识少。
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什么
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一问三不知的意思是怎么问都不知道,很糊涂或很无知。
出自《左传》,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军前去援郑。齐军中荀寅进谏不被主将采纳,自我反省,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近义词一无所知,拼音yī wú suǒ zhī,意思是什么也不知道。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见识少。
一问三不知主要是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是指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三不知”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军前去援郑。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