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寺塔有几层?嵩岳寺塔有什么特点
嵩岳寺塔有15层。嵩岳寺塔为15层的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通高37米,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塔刹组成。塔身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下部上下垂直,外壁没有任何装饰。塔身之上是15层的叠涩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柔和的抛物线。基台平面为十二边形,高0.85米,宽1.60米。现台基已非原构。台体内砌砖以黄泥浆粘合,外部砖壁表面饰白灰皮。

台基之南,砌月台,条砖铺地。月台之南,以青石和青砖砌踏道。台基北面,有一甬道通向塔后大殿,甬道两侧以石块砌筑。与台基相接处以青石踏跺相连。月台和甬道均为后代补砌。嵩岳寺塔为青砖、黄泥砌筑的15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

总高37.045米,底层直径10.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塔的外部,由基石、塔身、宝刹组成。密檐之间矮壁上砌出各式门窗492个。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一条柔和的抛物线。塔顶冠以砖质宝刹。
什么是密檐式砖塔
密檐塔(如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京天宁寺塔)所谓密檐,指檐与檐之间的塔身距离很短,各层檐下都不开门窗,有的只开一个小孔。嵩岳寺塔共15层,外形呈抛物线,内部为八角,塔身四面有入口,这种形式在目前所存古塔中极少见。
嵩岳寺塔有什么特点?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河南登封县城西北约六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
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为我国密檐式砖塔之始创。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形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从结构上看,它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基台高0.85米,出塔身1.60米,平面亦为十二角形,正面有方形月台,后边有角道,均与基台等高,前后对应,布局协调。基台之上,塔身的高度占全塔总高的三分之一。塔身中部以腰檐区分上下两段。下段塔身除拱道外,没有任何装饰,上段则仿木构而建。
塔身之上,是层次密集的十五层塔檐。各檐叠砖的数目自下而上逐渐递减,致使十五层密檐层层向上紧缩,形成既刚劲有力又轻快秀丽的抛物线形轮廓。密檐之上是由七十层青砖雕砌而成的塔刹,高3.5米,自上而下,由宝珠、七重相轮、仰莲状受花、宝装莲花式覆钵和刹座组成,极为壮观。
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内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该塔刚劲雄伟,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砖塔小而且薄,轻快秀丽,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表明了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妙精巧。
中国四大名塔的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历史。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
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证明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工艺之高妙。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构造是怎样的?
在电影《少林寺》里,人们可以看到少林寺附近有一处塔林。这一处塔林,一共有220来座各式各样的塔。
高矮也不一样,高的有几米,矮的才一米多。在我国许多塔林里,这是最大的一处。虽然这儿的塔很多,但是就我国古塔来说,它们还都排不上号,比这些塔出名的还有很多。比如离这处塔林10多公里的嵩岳寺塔,就是一个代表。唐代诗人白居易游嵩山时,曾写了一首题为《夜从法王寺下归岳寺》的五律:“双刹夹虚空,绿云一径通。似从忉利下,如过剑门中……”诗的开头一句所说的双塔,就是著名的法王寺舍利塔和嵩岳寺塔,而嵩岳寺塔比法王寺塔更早,为我国现存大型古塔中年代最早的一个,在建筑结构、造型艺术等方面,都是堪称第一的。嵩岳寺塔,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县县城西北的嵩山南麓。
远远望去,嵩山蜿蜒起伏。人们说它像一个睡美人,而嵩岳寺塔就像美人头上的一根玉簪。不过此塔更像一把饱含力量刺向青天的宝剑,只是年长日久,剑峰已经缺损了。
如今,公路已修到嵩岳寺塔前,从登封乘车,半小时就能来到这里。远远可以看见一棵巨大的古槐,枝干像手臂一样伸到墙外。这棵树至少有500年的历史了。
可是和塔比起来,只能算是孙子辈。除了塔和树之外,这里还有著名的嵩岳寺。嵩岳寺的殿字不知修建了多少次。假如嵩岳寺能够说话,或者有朝一日全息摄影技术能把此塔往日的历史再现出来,说不定中国建筑史的某些篇章还要重写呢。
塔的前面,有一座山门,其他三面都有房屋,形成一个十分幽静的塔院。人走到跟前,仰望塔顶,还真有点头晕目眩。塔所在的寺院就是嵩岳寺,是中岳嵩山的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北魏武帝永平二年(509),原来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来,其子舍宫建为寺院。
到孝明帝正光元年(520),改名为“闲居寺”,并大加增建,殿宇达1000多间,僧众700人。隋文帝仁寿二年(601)才改为嵩岳寺。唐朝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这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的寺院,曾极尽一时之盛。
然而,自唐以后,佛教活动中心逐渐分散到了少林寺和其他寺院,这所古刹逐步衰落下来。现在除山门三间和一些残碑断刻之外,仅残存这一古塔,它堪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一个瑰宝。嵩岳寺塔的建筑年代,与闲居寺同时。
据唐朝李邕所撰嵩岳寺碑上记载:“嵩岳寺者,后魏孝明帝之离宫也。……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拔地四铺而耸,凌空八相而圆。
”这一段记载与现存的塔甚为吻合。所说的“十五层塔者”在全国是绝无仅有。“凌空八相而圆”的塔,在唐以前也是更无二处。它建于北魏正光元年(520),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
这是闻名中外的一座古塔,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砖塔。就说此塔的平面形状吧,它同我国后来所有塔的形态都不相同,既不是八边形的,也不是四边形、六边形的,而是十二边形的,在我国现有的古塔中,还是独一无二的。当时的设计师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尚不得而知。
从结构上分析,越接近圆形,结构的整体性能越好,这大概是此塔经历多次地震而未受损害的量要原因之一吧。嵩岳寺塔从外观上看是属于我国宝塔中一种密檐式砖塔,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第一个密檐塔。在汉、魏以来的许多文献记载中,塔大多为木构楼阁式,但后来逐步为砖石所替代,而嵩岳寺塔即是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的早期实例,甚为可贵。嵩岳寺塔底基台低矮而简朴,台上建第一层塔身。
这层塔身特别高大,这是所有密檐塔的特点。第一层塔身又以叠涩平座分为上下两段,在四个正面均辟有贯通上下两优的塔门。门顶作半圆拱,上饰以尖状装饰。
下段的其余8面均为素面平砖,没有任何装饰。而塔身上段,则为整个塔的装饰最为集中之�。
中国有名的塔
中国名塔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中国西南地区著名佛塔。位于云南大理县西北原崇圣寺前。
大塔为千寻塔,建筑年代有唐贞观六年(632)、开元元年(713)与开成元年(836)诸说。但原崇圣寺铜钟有“建级十二年建铸”的纪年,可能建于南诏晚期。为密檐式空心砖塔,方形16层,高69.13米。塔身每层正面开券龛,内置石雕佛像,塔顶有铜制覆钵、相轮,塔刹在1925年地震时震落。南北两座小塔建于五代。为10层八角实心砖塔,各高42.19米。塔身表面涂有一层白色泥皮,雕有各式花纹,各层分别有券龛、佛像、莲花、瑞云、花瓶等雕刻作装饰,两塔顶各有三个铜制葫芦。
1978年和1980年重修时,在塔中发现南诏、大理时期文物600余件。陕西西安大雁塔大雁塔创于唐永徽三年(652),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初为仿西域建筑形式的砖表土心5层方塔。
武周长安(701~704)年间,由武则天及王公施钱,重加营建至10层,后经兵火仅剩7层。五代后唐长兴(930~933)年间西京留守安重霸再行修缮。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加修饰,留传至今。
塔本名慈恩寺塔,后揣《大唐西域记》所记印度佛教传说故事而名雁塔。至于称大雁塔则是为与后建的荐福寺小雁塔相区别。塔高64米,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塔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均有拱门,可凭栏远眺。塔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的说法图,刻有当时的殿堂建筑,是研究唐代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塔南门两侧,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宁夏青铜峡108塔古塔群一百零八塔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于银川市南60公里的青铜峡水库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东,依山临水,为实心喇嘛砖塔。
最高一座3.5米,其余均高2.5米。随着山势,自上而下按
1.
3.
3.
5.
5.
7.
9.1
1.1
3.1
5.1
7.19的奇数排列成12行,整体成三角形状。关于一百零八塔的身世,明代李贤的《一统志》已有"古塔一百零八座"的明确记载,究其来龙去脉,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在塔群附近的黄河库区,有被誉为"候鸟天堂"的青铜峡鸟岛。
每年春季,数以万计的候鸟从南方迁徙而来,在这里产卵孵育。其中既有司空见惯的麻鸭、大雁,也有珍稀的黑天鹅。蓝天碧水,绿草青山,飞鸟成群,鸣声上下,给古老寂寞的塔群增添了无限生机。
山西应县木塔山西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该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塔的底层直径30米,高67.13米,五层六檐,平面为八边形。整个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成为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楼阁式佛塔。
由于它牢固的结构,历经900多年,经历多次地震袭击,至今巍然挺立。楼阁式佛塔的特点,一是塔身高大,二是每层之间距离较大,塔身每层有木构的门、窗、枋和斗拱等。塔檐上有檩枋、椽子和飞头等仿木构造。塔内有楼梯可供人们登临楼层远眺。
浙江杭州六和塔中国宋代古塔。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某地旧有六和寺,塔因寺得名。
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王钱 为镇江潮而建。共九级,高五十余丈,北宋宣和三年(1121)焚毁。后经多次改建和整修,现存的砖构塔身为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重建,隆兴元年(1163)建成。塔刹系明代重修,外部十三层木檐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
塔高59.89米,平面呈八角形,外观十三层,内为七层,塔内有阶梯可达顶层。塔内须弥座上砖雕的飞仙、乐伎、海石榴、荷叶花、宝相花、凤凰、狮子、麒麟、仙鹿以及回纹、云纹、如意等图像,是研究南宋装饰图样的可贵资料。塔内还存有南宋尚书省牒碑和四十二家写的《四十二章经》残石等。
1953年和1970年两次整修后,显得更加壮观。山东历城四门塔四门塔建于隋朝大业七�。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