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黏黏虫有什么危害?黏虫的危害特点

黏黏虫有什么危害?黏虫的危害特点

最佳回答2022-11-29

黏黏虫为食叶性害虫。在食用菌栽培上危害严重时,菇蕾菌盖被啃食光,形成无头菇。以幼虫取食平菇、草菇、毛木耳、灵芝等品种,在啃食的同时,排出大量粪便污染菇体及菇床,诱发其它杂菌侵染。幼虫危害毛木耳,取食正面菌肉,留下背面耳表皮。危害灵芝时,取食菌盖菌肉,造成弯曲隧道。危害其它品种时,子实体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孔洞。

黏黏虫有什么危害

黏黏虫的生长习性

黏黏虫成虫体色呈淡黄色或淡灰褐色,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黏虫暴发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严重损害作物生长。

黏黏虫有什么危害

黏黏虫

黏黏虫是害虫,但是没有毒,喜食禾本科植物。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黏虫暴发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严重损害作物生长。

下水道边的粘粘的胖虫子危害

名叫蛞蝓。蛞蝓的黏液没有毒,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过大的危害,但部分人接触蛞蝓的黏液后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或出现过敏症状。


1.皮肤刺激:部分人直接接触蛞蝓的黏液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脱毛的情况。此时患者应尽快将局部黏液清理干净,不适症状即可消失;
2.过敏:部分人可能会由于过敏而出现蛞蝓经过的地方红肿、起疹子等症状,若症状难以忍受,需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可使用抗过敏的药膏局部涂抹皮肤以缓解症状;
3.胃肠道不适:蛞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可以生长在各种农作物中。因此在食用蔬菜、水果前应将它们彻底清洗干净,尽量不要生吃,以免误食蛞蝓的黏液而产生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黏虫的危害特点

黏虫俗称行军虫、五色虫等,在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麦类、玉米、谷子、水稻、高粱、糜子等禾本科作物和甘蔗、芦苇等。

黏虫为食叶害虫,1~2龄幼虫仅食叶肉,3龄后蚕食叶片,5~6龄为暴食期,大发生时,幼虫成群结队迁移,常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将穗茎咬断,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6~45毫米,头、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中央有淡黄色圆斑及小白点1个,前翅顶角有一黑色斜纹,后翅暗褐色,基部色渐淡,缘毛白色。雄虫体稍小,体色较深。卵半球形,白色或乳黄色。

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体色变化很大,从淡黄绿到黑褐色,密度高时,多为黑色,头红褐色,沿蜕裂线有一近八字形斑纹,体上有5条纵线。蛹长约20毫米,第5~7节背面近缘处有横脊状隆起,上具横列成行的刻点。(2)发生规律从北到南一年发生2~8代,成虫具有迁飞特性。

第一代即能造成严重为害,以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
3.4月份为害麦类作物,
5.6月份化蛹羽化成虫,
6.7月份为害小麦、玉米、水稻和牧草,
8.9月份又化蛹羽化为成虫。成虫昼伏夜出,具强趋光性,繁殖力强,1只雌蛾产卵1000粒左右,在小麦上多产卵于上部叶片尖端或枯叶及叶鞘内。

幼虫亦昼伏夜出为害,暴食作物叶片等组织,有假死及群体迁移习性;黏虫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干旱,群体大、长势好的麦田有利于黏虫的发生为害。(3)防治措施诱杀成虫:在成虫羽化初期,用糖醋液或黑光灯或杨树枝把诱杀成虫。药剂防治:在幼虫3龄以前,每1米2有幼虫20头以上时,用2.5%敌百虫粉,或5%马拉松粉,或3.5%甲敌粉,或5%杀螟松粉等,每666.7米2用1.5~2.5千克喷粉防治;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喷雾防治。

一般在田间发现病虫害时,要及时均匀喷药防治,时间掌握在上午9时以后,应避开阴雨天气,并应特别注意人身安全。

黏虫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治?

黏虫以幼虫危害,低龄幼虫潜伏在植株心叶中,啃食叶肉造成孔洞。3龄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缺刻。

成群转移至附近田块为害,严重发生时可造成巨大损失。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防治。在1~3代危害区,通过合理密植、加强田间水肥管理等,控制田间小气候,可降低卵的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2)诱杀防治。

成虫发生期,田间插放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放置糖醋盆诱杀成虫,压低田间卵和幼虫的发生密度。于成虫产卵期,在田间插放谷草把诱卵,定期集中烧毁处理,或人工采卵,降低田间虫口密度。(3)化学防治。

在幼虫3龄前及时防治,用20%氯戊菊酯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澳氰菊酯乳油等喷洒;或用2.5%溴氯菊酯乳油25毫升兑细沙1.5千克制成颗粒剂,用量1.5千克/亩,均匀撒施于植株新叶喇叭口中。(4)生物防治。应用苏云金杆菌、黏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杀虫剂,防治效果较好。

黏黏虫有毒吗

黏黏虫没有毒,但是是害虫。黏虫:黏虫(oriental armyworm),又称剃枝虫、行军虫,俗称五彩虫、麦蚕,是一种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牧草的杂食性、迁移性、间歇暴发性害虫。

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黏虫暴发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严重损害作物生长。黏虫成虫体色呈淡黄色或淡灰褐色,体长17~20mm,翅展35~45mm,触角丝状,前翅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侧环形圆斑较大,后翅正面呈暗褐,反面呈淡褐,缘毛呈白色,由翅尖向斜后方由1条暗色条纹,中室下角处有1个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雄蛾较小,体色较深,其尾端经挤压后,可伸出1对鳃盖形的抱握器,抱握器顶端具1长刺,这一特征是别于其他近似种的可靠特征。

雌蛾腹部末端有1尖形的产卵器。

继续浏览:

上一篇:当归煮蛋的正确吃法?当归煮鸡蛋的做法

下一篇:珠宝的贝母是什么?贝母和田玉是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