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第七关是什么关?长城"八大雄关"有什么
长城第七关是偏头关。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修建。

概况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战场。“赵武灵王略中山破林胡,取其地置儋林郡”。偏关秦汉属雁门,隋属马邑,唐置唐隆镇,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

景观
在偏头关东南一公里,有凌霄塔,系明代建筑。据有关碑文记载,创建于明代天启元年,始为七级。崇祯八年,加高四级。清康熙十八年、咸丰七年,均有维修,为砖石结构、八角形楼阁式空心雁塔。基座二层塔底部周长29米,塔高35米,外观形似文笔,故名“文笔凌霄”塔。从二层开始,每层四个窗洞。由内壁隐筑楼梯,保存完好,为偏头关之一大景观。
你知道长城有几关?
我们去长城,你知道长城总共有几关?这个常识值得大家了解和关注。
长城"八大雄关"有什么?
1.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和辽宁省的交界处,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它北临燕山支脉的角山,南靠苍茫无垠的渤海,山清水秀,山海相依。
山海关由此而得名。2.紫荆关——位于河北易县紫荆岭上。因此关周围漫山遍野长满了紫荆树而得名。3.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明朝洪武元年修建,与紫荆关、倒马关合称“内三关”。建成后,被命名为居庸关。4.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是长城上的著名关隘,人称万里长城第九关。
关城坐落在悬崖之上,居高临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向东北,环绕关城奔腾而过。这里山险沟深,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5.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北郊的一条峡谷内。
因关的两侧山峰陡峭,直刺云天,大雁到此无法飞过,只好飞下峡谷从关前穿过。故此而得名。6.偏头关——位于山西偏关县境内。
因偏头县地势不平,东头高,西头低,县又偏斜,故称偏头关。7.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千米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
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8.玉门关——是万里长城的最后一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之西。古时,新疆和田出产玉石,玉石运往内地,必须经过此关,故称玉门关。
长城有哪些关,分别是什么关
长城上有八大关,分别是: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 雁门关,娘子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
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长城十三关长城十三关的名字?
第一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明洪武十四年筑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第二关 黄崖关黄崖关是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位于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又称“小雁门关”,北齐时建,明代重修。第三关 居庸关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第四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自古便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始建于战国时期,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蒙古军破紫荆关逼近北京。第五关 倒马关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成为内三关。
第六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
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千人,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日军发动攻击并取得全胜的战斗。第七关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
长城八大雄关口诀
长城八大雄关口诀:
1.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内。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是万里长城的最东端,是一座防御体系完整的城关,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
2.居庸关,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三国时称西关。
北齐时改为纳款关。唐代设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
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
3.紫荆关,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宋时名金陂关,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
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号称“内三关”。
4.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关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为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后所置。
5.嘉峪关,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此关南屏祁连山,西北靠嘉峪山,两山夹峙,北大河横贯其间,为古代肃州(今甘肃省洒泉市)西北门户和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
6.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
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修建。
7.雁门关,又称西陉关。在今山西省代县城西北雁门山腰。
与附近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蜚雁出于其间”而得名。关附近峰峦叠嶂,峭壑阴森,异常险要,为历代镇守重地。
8.娘子关,古代关名。又称苇泽关。在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晋、冀两省交界处。
此关地势险要,两山夹峙,东与井陉相通,为古代太行山重要关口和太原东方的屏障,历为兵戍要地。
长城有几个关口分别是什么
长城有13个关口,分别是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偏头关、雁门关、娘子关、杀虎口关、嘉峪关、阳关、玉门关。
1.山海关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明朝朱元璋所建,历来都是一处重要的军事重镇。
3.居庸关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
4.紫荆关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5.倒马关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
6.平型关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
7.偏头关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
8.雁门关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9.娘子关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0.杀虎口关杀虎口关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
1
1.嘉峪关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1
2.阳关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1
3.玉门关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