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失业率下降的好处有哪些?失业率下降

失业率下降的好处有哪些?失业率下降

最佳回答2022-11-29

失业率下降的好处有:失业率下降可以让社会更加稳定,同时可以降低一定程度的社会犯罪率,减少社会不同收入阶层的财富分化和贫富分化。

失业率下降的好处有哪些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本地户籍人口为5.1%,外来户籍人口为4.9%。16-24岁人口为14.3%,25-59岁人口为4.4%。12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8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增长4.1%;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增长1.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432元,比上年增长8.8%。

失业率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失业率对经济的影响有:通过失业率指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所以失业率指标通常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明珠”,是经济市场上最为敏感的经济指标。一般一般情况下,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便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

所以世界各国一般都会统计失业率。

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谁帮我详细地解读这句话!

失业率通过失业率指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一直以来,失业率数字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指标,而它又是每个月最先发表的经济数据,所以失业率指标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市场上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

若将失业率配以同期的通胀指标来分析,则可知当时经济发展是否过热,会否构成加息的压力,或是否需要通过减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失业率统计报表一般认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都是难以避免的,它们与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与经济周期无关。因此,它们也被统称为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与总劳动的比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一般被认为是经济社会所难以消除的,因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总是存在的,它与周期性失业、经济运行周期及总需求水平无关,因而是相对稳定的,是一个国家能够长期持续存在的最低失业率。当经济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时,所有失业都是摩擦性、结构性、季节性和自愿失业时,便认为经济达到了充分就业,即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或周期性失业以后的社会就业状况。因而又可以说,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既意味着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意味着一个国家所有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一国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所有的经济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即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

请问为什么失业率的下降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

失业率下降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就业增加收入,这样无疑会增加消费,那么本身市场就处在供销平衡的阶段,一旦消费持续上涨就会造成供不应求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而同样的道理,当失业率升高就会抑制消费,导致供大于求,物价下跌,通货紧缩。

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人们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菲利浦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后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前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

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奥地利学派)学者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

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之反义可为“通货再膨胀”,即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或紧缩的程度降低。也就是说,一般物价水平虽然下降,但幅度缩小。相关词为“通货膨胀率减缓”,即通货膨胀上升速率减缓,但不足以造成通货紧缩。

部分学者认为,中文“通货膨胀”一词字面上容易给人通货本身价值增加的联想,建议改称“物价膨胀”,但并未广获使用。

公民的失业率较低,对经济竞争力会有直接影响吗?

失业率本身对预测经济复苏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作为领先经济指标,对即将来临的经济下滑和金融危机发出预警。一些经济学家把失业率看作滞后的经济指标,认为它慢于经济变化。

但经济学界的主流看法不是这样。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由于应用了复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始实现精细化管理,可以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作出比过去更快捷的反应。企业管理层一旦发现订单数量有下降势头,或者出现商业活动疲软的信号,就会更迅速地控制成本。因为劳动力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开销,在某些行业中甚至是企业最大的开销,因此,在衰退开始前数月,解雇就发生了。

经济和金融是推动企业社会发展的支柱,如果企业没有健康的资金维持运营,企业就没有发展的原动力,而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都是息息相关的,就像是一条链条,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到一整条链条的运作,所以金融危机之下最常见的就是倒闭潮!如果企业出现了倒闭潮。而倒闭潮后边就是千千万万的人失去工作。如果我们普通百姓都失去了工作,社会的各个方面就会停滞不前。

比如说生产企业,科技研发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生产企业没有生产出来商品供科研人员使用。科研人员就没有精力去研发新的产品。

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员没有商品使用。就形成不了正循环,这些行业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会面临金融市场萎缩的一个状况。

所以说他们两者关系是息息相关的。

改变就业率低有哪些优点

就业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业是人们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每个人都是无法离开社会的,社会群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特征。

而社会分工是影响社会群体生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分工体系越来越复杂和周密,社会分工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就一般情形而言,每一个适龄的社会成员在这个分工体系中都应当有一个特有的位置,每一个适龄的社会成员都是通过特定的职业、特定的工作获得正常的社会群体生活,从而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国际劳工组织的《全球就业议程》明确指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

”(转引自《劳工世界》2002年第2期)所以,拥有一份职业、一份工作,是人们平等地进入、融入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一个必要条件。相反,则往往意味着一个人社会生活状况的边缘化,即与“主流”社会生活板块隔离开来,而进入一种片面的、狭小的、封闭的社会生活情境。如是,则会使失业者同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出现障碍,使得这种交往成为一种不平等的、不对称的社会互动。

“失业造成了忧虑和不安定,由于失业而中断了工作以后,随着也就停止了参加社会生活。他们也没有勇气或者愿意去重新建立新的社会联系。”(弗·斯卡皮蒂:《美国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37页)这种不平等的社会互动影响深远,它不仅会造成失业者与正常社会生活环境之间的隔阂,而且还会使失业者的尊严以及独立的人格受到严重的伤害,其伤害程度会随着失业时间的推移日益加深。

“一个失业者在就业的人员当中失去了自尊和影响,面临着被同事拒绝的可能,并且可能要经受着自尊和自信的损伤。最终,失业者在情感上受到严重打击。”(夏普等:《社会问题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2页) 第二,就业是缓解贫富差距,大面积地消除贫困现象的有效途径。

就业是就业者及其亲属基本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拥有了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意味着就业者及其亲属能够正常地生活。当一个经济总实力不算十分落后的社会出现了大面积的贫困现象和过大的贫富差距现象,那就说明这个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同这个社会的贫困问题以及贫富差距问题的严重程度有着直接的相关性。

严重的失业问题,必定会造成这个社会里大量家庭的基本经济收入大幅度降低。假如一个社会里的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收入相差不大,那么,失业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就会十分明显。比如,像中国城市里比较典型的三口之家,如果这个家庭原本属于中等收入水准,如果夫妻两人有一方失去了工作,那么,这个家庭就会下降至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在社会保障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可见,严重的失业问题必定会增大贫困群体的队伍,失业者本人及其亲属最有可能首先沦为贫困者。事实也是如此。许多学者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城市的贫困群体成员当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源自失业或下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现阶段,由于缺乏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中国的发展起步时间不长,社会成员的财富积累十分有限等原因,中国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对于就业的依赖程度尤其高。

由此可见,中国的失业问题所造成的贫困问题甚于发达国家。这是中国社会的就业问题不同于许多发达国家的一个明显特征。由此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在中国的现阶段,解决贫困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在于增加就业机会,从总体上消除至少是缓解失业问题。

第三,就业有助于社会成员自身的发展。 当社会成员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会面临一个自身发展的问题,就会产生新的需求。而就业对于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问题也有着有益的影响。

其一,有助于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渐深入,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职业在不断产生,大部分原有的职业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而进行程度不同的更新或调整。因此,即便是在职业的范围之内,就业者也必须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注意发展自身的能力。其二,有助于继续社会化以及再社会化。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制度等等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在社会的急剧转型时期,这种发展变化的幅度更为明显。于是,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产生了一个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问题,以适应时代的新形势和社会的新需要。但是,人们不可能凭空地进行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人们只有以职业的具体要求为基本的平台和依托,才能有效地介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换言之,才能有效地进行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其三,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当社会成员对于他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兴趣而不是一种负担的时候,其个性化的发展便成为一种可能。不仅如此,当社会成员有志于为社会作贡献时,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就成为这种抱负和价值观念得以实现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正因为就业对于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如此之重要,所以,一旦社会上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员,必定意味着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包括失业者及其子女的自身发展面临着许多障碍,因而谈不上自身的发展问题,甚至一些社会成员已有的劳动技能也会逐渐丧失。 第四,就业是保证社会成员后代健康成长的必要。 拥有一份工作,不仅对就业者本身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其后代的健康成长、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一个正常的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而就业又是一个家庭得以正常维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正常的家庭有利于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子女的社会化来说,家庭几乎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这样说,家庭是人生。

继续浏览:

上一篇:教师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的教师节是什么时候

下一篇:雁门关是长城第几关?长城十三关是哪十三关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