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质量控制常用方法有:
1、分层法:分层法又名层别法,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按照同一性质或同一条件进行分类,从而找出其内在的统计规律的统计方法;
2、因果图:因果图可以分为工人、机械、方法、材料、环境等六种分类,每一类又有不同的子原因;
3、散布图:散布图又称相关图,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4、直方图: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5、控制图:控制图的主要用途是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及时发现生产中异常情况,预防不合格品产生,检查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精度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并使产品质量提升的一种方法,质量控制方法是通过研究、分析产品质量数据的分布,揭示质量差异的规律,找出影响质量差异的原因,消除或控制产生残次品或不合格品的因素,使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能正常的、理想的进行。这种方法是由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休哈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

特点
一是运用数量统计方法;
二是着重于对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三是广泛运用各种质量数据图。
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质量控制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并使产品质量提升的一种方法,质量控制方法是通过研究、分析产品质量数据的分布,揭示质量差异的规律,找出影响质量差异的原因,消除或控制产生残次品或不合格品的因素,使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能正常的、理想的进行。这种方法是由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休哈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它有3个特点:一是运用数量统计方法;二是着重于对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三是广泛运用各种质量数据图。
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12.2.3.1 测试方法选择测试方法是测试工作的技术依据,也是测试工作的作业指导书,是确保测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其测试结果的质量水平也是不同的。
选择测试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各方面:(1)优先选择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或地方标准方法标准方法是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并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可靠的测试方法,在测试方法中具有权威性。法定检测、评定性检测和仲裁检测等需要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测,均应选择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地方标准方法。当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方法时,应首先对国际标准方法进行认真研究,将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在实验室的能力能够满足该国际标准方法时,方可直接采用;当需要采用该国际标准方法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结果和数据时,则应考虑所用标准方法应在实验室认可或资质认定的技术能力范围内。委托性检测或具有试验性质的测试项目,在征得委托方同意的前提下,也可以使用非标准方法。采用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定的方法、超出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应经过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用途和目的。确认包括以下几点:①从理论到实践对方法的理解;②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③与不同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特别是与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析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④实验室间比对;⑤对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系统性评审;⑥进行测试结果不确定度评定。(2)保证选用标准方法为当前有效版本随着技术进步,标准方法也不断更新版本。
因此在标准方法选择中必须确保该标准方法为有效版本。实验室应通过可靠、有效的渠道,对在用的标准方法进行不间断地跟踪,定期进行清理或查新。(3)选择测试方法时,应了解和掌握测试方法的原理、条件和特性要对测试方法进行适应性检验,包括空白值测定。
测试方法检出限的估算,校准曲线的绘制及检验,方法的误差预测,精密度、准确度范围及干扰因素消除等。12.2.3.2 标准物质监控地质标准物质由天然样品制成,可用作对地质样品测定中使用的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进行测试方法评估、质量控制、质量评价、实验室间比对,以及作为仲裁依据之一。标准物质在测试过程中,用于质量监控时,可以判断测试过程是否受控,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标准物质作为计量器具,也可以用于校准各种测试仪器。对于某些测试方法(如X射线荧光光谱法、发射光谱法等),标准物质可以作为赋值标准用于校准曲线的绘制。因此,标准物质主要是控制测量的准确度。使用标准物质作为测试监控手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标准物质证书的说明或规定进行使用,包括所要求的最小取样量、标准物质的有效期等。
2)尽量选择基体组成和待测样品相似的标准物质,其目的是尽可能消除由于待测样品基体效应差异所产生的系统误差。3)尽量选择浓度水平和待测样品相似的标准物质,也可以选择浓度水平分别接近测试方法适用范围的上下限的两种标准物质。4)选择的标准物质的物理形态和表面状态,应与被测物质一致。物理形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对于某些方法(如X射线荧光光谱法),还应注意其表面状态。
5)注意选择的标准物质特性量值及准确度水平,既要满足监控需要,也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实际测试的质量监控中,常选择不确定度不大于实际测量误差的1/3的标准物质。选择标准物质时,需明确和区分其不确定度的计算方式。同一种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不确定度,既可能采用大量例行测试数据的统计得到,也可能采用定值数据平均值的置信限进行表达,而前者往往比后者大得多(通常差7~8倍)。
使用标准物质监控,往往是以标准物质实际测量的准确度来衡量。准确度可以用以下参数定量表示。(1)误差单次测量结果和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推荐值)之间的相互吻合程度,可以用绝对差值或相对差值表示。
绝对误差表示方式简明直观,相对误差表示方式更适合于不同量值水平间的比较。E=Ci-CS式中:E为第i次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Ci为标准物质的i次测定值;CS为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推荐值)。现代岩矿分析实验教程式中:RE为第i次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Ci为标准物质的i次测定值;CS为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推荐值)。
(2)对数误差以对数形式表示的单次测量结果和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推荐值)之间的相互吻合程度。对数误差更适合于跨度很大的量值水平间的比较。ΔlgC=lgCi-lgCS式中:lgC为第i次测量结果的对数误差;Ci为标准物质的i次测定值;CS为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推荐值)。(3)平均误差当标准物质测量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各种形式表示的误差的平均值。
平均误差可以协助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可能存在系统误差。现代岩矿分析实验教程式中: 为平均绝对误差;Ei为第i次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n为测量次数。平均相对误差现代岩矿分析实验教程平均对数误差现代岩矿分析实验教程(4)误差的相对标准差当标准物质测量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各种形式表示的误差的相对标准差。
误差的相对标准差可以协助判断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绝对误差的相对标准差为现代岩矿分析实验教程式中:Ei为第i次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E为平均绝对误差;n为测量次数。相对误差的相对标准差为现代岩矿分析实验教程式中:RE(i)为第i次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RE为平均相对误差;n为测量次数。对数误差的相对标准差为现代岩矿分析实验教程标准物质监控中,质量管理者可以利用标准物质的以上参数测试结果进行质量评定。
表12.2为1∶50000及1∶200000化探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控制限。表12.2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控制限12.2.3.3 重复性和再现性检验(1)重复性检验在一批分析样品中,随机地或等距离地抽取部分或全部样品,另编密码样号,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基本分析样品同时平行测定。根据同一样品测量结果之间的吻合程度,判断测试结果的重复性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2)再现性检验在一批分析样品中,随机地或等距离地抽取部分或全部样品,另编密码样号,由不同分析人员(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或使用不同测试方法)进行测定,也可以送不同实验室进行测定(通常称为外部检查)。根据同一样品测量结果之间的吻合程度,判断测试结果的再现性是否满足质量要求。重复性检验和再现性检验用于监控测量的精密度。重复性检验的质量监控程度低于再现性检验质量监控程度。需要指出的是,重�。
质量控制方法有哪些
这个问题有点大,但综合起来说无非包括5个方面:
1.产品生产前的预防——供应商管理、物料试用管理、进货检验、通过DFMEA(设计失效模式分析与对策)、PFMEA(过程失效模式分析与对策)、CP(控制计划)、WI(作业指导书)等等文件,对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评估与对策设计。
2.产品生产中的工序控制——人员资质确认、设备点检、物料点检、首件检验等开线检查,开线后的巡检、工序检验、质量统计与控制、生产异常处理等。
4.售后服务——客户服务管理。
5.综合质量管理——质量统计数据分析、按80/20原则的质量问题处理、根据持续改进原则提出的质量改善等。 顺便提一句,不同的产品适用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0是通用的基本质量管理体系,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专门开发一个子集ISO9000-3;QS9000/TS16949专门针对汽车产品链。
行业特点决定了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的环节和方法有哪些
事前控制,其中要进行材料质检、测量放样、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等环节。事中控制,包括报检、监理抽检等。
设计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的第一步,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产品的适销性和适用性。设计的第一步是找市场,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要何种产品及质量要求。设计质量可通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来保证,其内容包括:制定设计计划、制定检验测试规程、进行设计评审和验证、改进设计、样机的试制、鉴定和设计定型、销售前的准备工作。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