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在哪里?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属于哪个国家
撒哈拉沙漠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面积约932万平方千米,位于非洲北部。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为大沙漠,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即为“大荒漠”。

形成原因
2014年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显示:大约700万年到1100万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缩导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这一观点推翻了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第四纪的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时代不会早于第四纪。大量的地质记录显示第四纪冰期开始的时候撒哈拉出现了显著的干旱。撒哈拉的干旱程度主要受非洲夏季风的影响。

气候
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是世界上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和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气候由信风带的南北转换所控制,常出现许多极端。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发率,并且有一连好几年没降雨的最大面积纪录。气温在海拔高的地方可达到霜冻和冰冻地步,而在海拔低处可有世界上最热的天气。
撒哈拉沙漠在哪里?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非洲北部全部,占全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形成撒哈拉沙漠的原因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2.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属于哪个国家?
撒哈拉沙漠在非洲北部,不属于某一个国家。撒哈拉沙漠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撒哈拉沙漠作为最大的沙漠,囊括了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马里、突尼斯、尼日尔、利比亚、乍得、苏丹、埃及等国的领土。
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为大沙漠,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即为“大荒漠”。土壤特征:撒哈拉沙漠的土壤有机物含量低,且常常无生物活动,尽管在某些地区有固氮菌。洼地的土壤常含盐。沙漠边缘上的土壤则含有较集中的有机物质。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
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
撒哈拉沙漠在哪里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面积约932万平方千米,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250万年以前。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交界的萨赫勒——一个半沙漠半草原的过渡区。撒哈拉沙漠位于哪里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
沙漠东西约长4,800公里(3000英里),南北在1300公里至1900公里(800至1200英里)之间,总面积约9065000km²。扩展资料撒哈拉沙漠,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北部非洲的大部分都是属于撒哈拉,大些的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乍得苏丹等国的大部分领土都是属于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地形特色包括︰浅而季节性泛滥的盆地和大绿洲洼地,高地多石,山脉陡峭,以及遍布沙滩、沙丘和沙海。气候极端的撒哈拉沙漠有着世界上最高的蒸发率,并且有一年好几年没有降雨的最大面积记录。
撒哈拉沙漠在哪里?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西临大西洋,东濒红海,北起阿特拉斯山麓,南至苏丹,东西4800千米,面积700多平方千米。自古以来,撒哈拉这个孤寂的大自然便拒绝人们生存于其中。
风的侵蚀、沙粒的堆积造成了这个极干燥的地表。“撒哈拉”一词,阿拉伯语的原意是“广阔的不毛之地”,后来转意为大荒漠。撒哈拉沙漠水源贫乏,植物稀少,地势平缓,平均海拔高度约300米左右,中部有三大高原和海拔3415米的最高峰库西山。高原上布满了在过去潮湿气候时期流水形成的干河谷。高原的外围是大片的岩漠和砾漠,再向外是沙海,沙漠里点缀着寥若晨星的绿洲。在浩瀚的沙漠里,也有人间天堂——绿洲。绿洲是地下水出露或溪流灌注的地方。
这里渠道纵横,流水淙淙,林木苍郁,景色旖旎,从高空鸟瞰,犹如沙海中的绿色岛屿。绿洲是沙漠地区人们经济活动的中心。绿洲的外围是棕榈林,林间空地是开垦的农田。
田间种植各种农作物,最普遍的是枣椰树。枣椰树的果实椰枣甜美多汁,被用来做主食,树干用来搭房架,叶柄用来当柴火,叶子用来扎篱笆和盖茅房,叶子纤维用来制扫帚、篮子和水囊,树皮用来做绳索和骑垫。棕榈林的深处隐藏着村镇。
这里的民房是土木结构,墙壁厚实,顶上用黄土垒平,屋里冬暖夏凉,既能防炎热,又能防沙暴。10月是撒哈拉的黄金季节,是沙漠商队起程的好时光。撒哈拉沙漠的民间贸易全靠商队来沟通。一支商队大约由10多个人和100多峰骆驼组成。
他们的目的地是绿洲。当他们来到绿洲后,宿营在绿洲的外面,当地穿红着绿的妇女和姑娘们,就背着椰枣和商队的小米进行易货交易。在沙漠里,盐几乎同黄金一样昂贵,商队把质量好的盐棒带回家乡出售,价格可以比原价高出十几倍,所以盐也是商队交换的一种主要商品。商队的到来,增添了绿洲集市的贸易气氛。
撒哈拉沙漠风沙盛行,沙暴频繁,尤其春季,是沙暴的高发季节。沙暴来临时,狂风怒吼,飞沙走石,霎时间天昏地暗,黄沙吞噬了大漠中的一切,交通被迫中断。几小时后,沙暴平息,街巷、广场、房舍,到处都是一层厚厚的沙尘。树林前缘,常堆起沙堆或沙丘。
可是天气特别晴朗,令人有“风过沙山分外明”的感觉。沙漠中的一切景物,好像比平时更为清晰。沙漠中的风暴,把碎石、沙子和尘土吹走,留下岩石裸露的地表,这里便成为岩漠。
岩漠又称石漠,岩漠中常常见到各种造型独特的地貌形态。大漠中的风力强劲,其威力之大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风能把岩石表面已经风化破裂的碎石和沙粒吹扬带走,扩大岩石中的裂纹、裂隙,加快风化的速度。
同时,风挟带的碎石、沙子在岩石的上部和岩块之间的裂缝、沟槽中对岩壁进行磨蚀,使岩块逐渐被磨削而变细变形。磨蚀还能随着风力的大小,风向的转换,像能工巧匠一样,不断地变换它的雕琢手法,使岩石的各种造型更加精奇多姿、瑰丽壮观。风雕的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地面上堆积的沙粒被风刮走,留下了石块、石子,这里便成为砾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戈壁。
戈壁滩上的砾石,白天受炽热的阳光不停地照射,连砾石裂缝间含有的一点水分也无法保存。但被水分溶解的一些铁锰之类的矿物质,却凝聚在砾石表面上,形成一层乌黑发亮的硬壳,使戈壁滩上一片漆黑,人们通常称其为“沙漠岩漆”。地表砾石经风沙的长期磨蚀,表面便形成与风向相同的磨光面,磨光面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棱脊,这种砾石叫“风棱石”。
由于风棱石的磨光面与常年风向一致,所以是戈壁滩上可靠的风向标。当地沉积的大量沙土,被风吹刮,细的尘土被吹走,沙子留下来,再加上风沙中挟带的沙子带到这里来沉积,这样就使地面上的沙子越积越多,从而形成沙海——一望无际的沙漠。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