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坟的来历?公主坟的由来
公主坟的来历:公主坟位于复兴门外,现有公主坟立交桥和北京地铁公主坟站。历史上称王佐村,清末改称苑家村,日伪时期改称公主坟。公主坟这个地方原有清朝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个公主的陵墓。文物部门就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证实这里因过去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而得名。

庄敬和硕公主,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庄静固伦公主,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公主坟的来历
你好:民间自古流传着公主坟的传说,说是曾有位清朝的公主葬在此地。但她究竟姓甚名谁,种种猜测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北京西郊,在复兴门外,复兴路和西三环路交界处的街心花园,有个旅游景点叫公主坟。
但她究竟姓甚名谁,种种猜测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这么多版本的传说大都归结到一个共同的历史文化积淀,那就是“公主坟”所承载的深情厚谊。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汉人金泰从小就被满族人收养,因立下战功被封为元帅。在游园时与公主相遇,一见钟情,朝中老臣却从中作梗,令皇帝流放了金泰,贫病交加的金泰上书公主,说,见信时我已不在人世了。公主见信后从容服下毒酒,追随爱人而去。皇帝无奈,将金泰草草葬于香山,而将公主远远地埋在了今天的“公主坟”……其实公主坟内的公主是谁,早在1965年北京市政府修建地铁一号线时,文物部门就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谜底早已揭开。公主坟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满族称为格格),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为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
她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
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茔,故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有的地方现仍叫公主坟。
因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两个月,所以埋葬在一处。公主坟的墓地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等树木,显得古色古香。地宫均为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
公主坟的由来
孝庄皇后的义女孔四贞葬于此。公主坟位于复兴门外大街街心花园中,据载,该坟埋葬的并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顺治皇帝母亲的义女—孔四贞。
孔有德南征柳州,阵亡。孝庄皇后将孔四贞认定为自己的义女,留在宫中抚养,封她为和硕公主。孔四贞自幼善骑射,通武艺,特赐继承其父“定南王”的王位,后嫁内务大臣孙延龄,并同往广西节制军务。孙后投靠吴三桂背叛清廷。孔四贞坚决反对孙、吴的叛逆行为,率兵讨伐,平息云南叛乱,康熙帝召她回京,并为她赐封王爵,成为清朝的一代女王。孔四贞逝世后,清廷以隆重的葬礼相待,将她埋葬于此,并称之为“公主坟”。扩展资料:孝庄太后收孔四贞为养女: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初三,孔四贞扶柩至北京,顺治帝令诸王大臣会送,给银四千两造坟,工部立碑,孔四贞请求将孔有德骸骨葬在北京,顺治帝慨然应允,并赐孔有德谥“武壮”,在北京建立定南武壮王祠,并设醮诵经18个日夜。
此外,顺治派礼部侍郎恩格德赐孔四贞银万两,作为日用,让她享受郡主的俸禄。孝庄太后哀怜孔四贞孤苦伶仃,将她收养在宫中。孝庄太后太有意培养孔四贞和顺治帝的感情,不仅督促孔四贞读经书,而且每当顺治退朝后,总要找个事由把孔四贞派到顺治的住地;尤其当顺治帝到南苑打猎时,从来都要让孔四贞陪同前去。
顺治十二年(1655年)四月,孝庄太后特意同孔四贞拉起了家常,问起孔四贞是否定婚,毫无思想准备的孔四贞脱口说道:“父亲在世时已经把自己许配给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孝庄太后愣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不能给我当儿媳,就给我当女儿吧!”于是,孝庄太后收孔四贞为养女,封和硕格格。
北京公主坟地名的来历
公主坟因葬有清朝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而得名。公主坟坐落在海淀区复兴路和西三环路交界处,据史料记载,这里原有两座墓,各有享殿、仪门等地面建筑,分别埋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庄静固伦公主。
因为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埋葬在一处。公主坟的墓地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古色古香,十分幽静。扩展资料:顺着长安街往西走,复兴门外复兴路与西三环交会的地方,就是公主坟,归海淀区管。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是嘉庆的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她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去世,享年只有三十一岁。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皇帝的四女,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
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五月去世,年华二十八岁。
北京公主坟的来历
公主坟,因为埋葬有两位清朝的公主而得名。这两位公主分别是庄敬和硕公主、庄静固伦公主。
庄敬和硕公主(1981.12--1811.03),享年31岁,是嘉庆皇帝和裕皇贵妃所生,嘉庆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公元1801年,庄敬和硕公主被许配给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庄静固伦公主(1784.09--1811.05),享年28岁,是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所生,嘉庆皇帝的第四个女儿。公元1802年11月,庄静固伦公主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玛尼巴达喇。拓展资料从努尔哈赤开始,为了对抗明朝,就开始了满蒙联姻。为了对抗明朝,稳定与建州接壤的科尔沁部,努尔哈赤迎娶了科尔沁明安女,这是满蒙联姻的开始。满蒙联姻是清朝三百年的国策之一。
其表现形式,就是清朝公主嫁给蒙古贵族或王爷,蒙古王公贵族的女子嫁给清朝皇室。清朝这种国策,第一是为了拉拢蒙古族,维持北方边境的稳定。第二是为了联合蒙古族,维持其对关内的统治。
因为相对于汉族来说,无论是满族还是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北京地铁“公主坟站”这名怎么来的?
公主坟位于复兴门,是现在的天桥和地铁站。历史上,王座村在清末改名为袁家村。
也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刘墉碰上一位姑娘寻短见,他问清楚原因,然后他带着老人和女孩去了他家。当他到达府上时,他知道那个女孩正在寻找乾隆,女孩嘴里谈论皇家庭院等奇怪的事情。宰相刘墉暗自思忖,“皇家庭院”指的是紫禁城。心想:他们是老百姓,怎么敢跟帝王攀亲戚?这会被谋杀吗?第二天早晨,刘勇带着姑娘和老人来到王宫面见乾隆。原来,之前当乾隆回到皇宫时,她忘记了那个姑娘的一切,现在他突然想起了。让她留在宫里当了格格。后来,女孩却因病去世。
随着时间增长,坟周围杂草丛生,没人在意。直到解放前,孤寂的坟墓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像死前宫殿里的一个女孩一样凄凉寂寞。后来,它慢慢地发展成为一个地名,一个著名的商圈,被高楼大厦包围,一个繁荣的景象。
地铁1号线与10号线交叉口,地铁车站称为“车站”。赵薇演那个格格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因为有了公主坟,才有了那部经典的电视剧,经典的角色和欢声笑语的童年。当然,文物部门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根据考古的一些证据,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满族称为格格)就葬在这里而得名。
请问北京丰台“公主坟”的来历?
公主坟清朝的时候,玉渊潭的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被刘墉奏了一本,参了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
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左‘王’右‘申’)跟着。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走一会歇一会。和■怕冒犯皇上,什么话也不敢说;刘墉一声不吭。两人任凭皇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老爷儿”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就对他俩说:“二位爱卿,天色已晚,我等如何是好?”他俩你瞧瞧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言声,乾隆这才猛然想起自己这会儿是啥角儿。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
又走了两个时辰,已是满天星斗了。乾隆看四周黑咕隆咚的,一个人影也没有,那山沟沟里还不时地传来一声声狼嚎,吓得他直哆嗦。肚子饿得咕咕叫,两只脚象踩了棉花,只好让刘墉、和■架着,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好不容易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村边一户人家,住着三间低矮的小土房。和■赶紧去扣门。一会儿,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老人。
老人看他们的模样不象是歹人,就把他们让进了屋里。进了屋,老头把女儿叫醒去替他们做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
四.五岁,穿得虽然破旧,但干净利落,显得十分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
三个人饿急了,吃得还真香。第二天,他们要走了,一出门,看见了院中的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更显得清秀。乾隆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就扭头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让孩子过来拜见了干老子。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黄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危难之时,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只听刘墉哼了一声,他连忙把那半截话咽了回去。
刘墉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乾隆连忙点头,“对!对!‘皇家大院’。”过了几年,姑娘长大了,谁知连年闹灾荒。父女俩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打点打点,到京城里来找干老子。父女俩千辛万苦地来到了京城,穿大街、走小巷,找遍了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也没找到干老子的家。
父女俩直埋怨自己当初太粗心,没问清干老子姓甚名谁,住在哪条街。爷俩在京城里无亲无故,无钱无粮无住处。没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缩在墙根或破庙里过夜。
爹爹年岁大了,熬不过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这天清早儿,姑娘急得实在没法儿了,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又犹豫了。
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她只得一个人在河边痛哭。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这哭声悲切,想必是有为难的事,于是就寻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了,连忙止住了哭声,抬头一瞅,不觉怔住了:这个人不就是随我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叔叔吗?这回可有救了。
她又惊又喜,连忙上前双膝一跪。这一跪倒把刘墉跪糊涂了,他仔细一看,认出来了:是皇上的干闺女。他问明了是咋回事,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
直到这会儿,爷儿俩才知道,干老子是当今万岁——乾隆皇上,此人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宫。他们先是惊,后是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第二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乾隆。再说乾隆回宫后,早把认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了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称兄道弟成何体统?想赖亲。
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没成想,在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缛礼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侍卫,太监都是势力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
咽气之前嘱咐姑娘,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打这以后,就剩姑娘一个人了,孤孤伶伶。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