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是指哪些?微量元素是指哪些
微量元素是指:铁、锌、铜、锰、硒、碘、钴、氟、铬、钒、硅、镍、钼、锡等。缺乏微量元素的后果包括:血液疾病(如贫血)、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症)、皮肤疾病(如脱发)、关节疾病(如类风湿)等。

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不均是其分布的最典型特征,也是造成地方病发生的元凶。我国东北是典型的缺硒地区,因缺硒而造成的克山病曾使成千上万的人饱受煎熬;而湖北的恩施却因土壤、饮水中的硒太过丰富而造成大范围的硒中毒。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碘,食用加碘盐已为大家所熟知,然而环渤海湾的山东与河北的黄骅、海兴、盐山、孟村、沧县、乐陵无棣、沾化滨县、利津等地却因为饮水中碘浓度过高而导致高碘甲状腺肿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加不加碘还要看自己身处何方。
微量元素包括哪些
人体是由60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百万分之三十三。铁也只有百万分之六十。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土壤供给。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
这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如缺锌可引起口、眼、肛门或外阴部发红、丘疹、温疹。又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国外曾有报道: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
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寿等方面都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微量元素是指哪些?
01 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中含量低于人体质0.01%~0.005%的元素,包括铁、碘、锌、硒、氟、铜、钴、镉、汞、铅、铝、钨、钡、钛、铌、锆、铷、锗和稀土元素等。 微量元素约有70种,指的是在人体中含量低于人体质0.01%~0.005%的元素,包括铁、碘、锌、硒、氟、铜、钴、镉、汞、铅、铝、钨、钡、钛、铌、锆、铷、锗和稀土元素等。
微量元素指人体内含量少于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其中必需微量元素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如铁铜、锌钴、铬、锰硒等,以上诸元素在体内不能产生与合成,需由食物来提供。如果膳食调配不当、偏食或患某些疾病时,就容易造成缺乏。从实用营养学的观点出发,比较容易缺乏的元素是钙和铁,在特殊地理环境或其他特殊条件下也可能造成碘、锌、硒的缺乏。一些元素也可因摄人过量而发生中毒。随着科学的进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扩大,微量元素的数目还会增加。1973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锰、锌、 钴、钼、铬、镍、钒、氟、硒、碘、硅、锡等。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然极微小,但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作用,它们参与酶、激素维生素和核酸的代谢过程,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协助输送宏量元素;作为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在激素和维生素中起独特作用;影响核酸代谢等。
什么是微量元素,都包括哪些
微量元素指人体内含量介于体重0.01%-0.005%的元素。微量元素约有70种,包括铁、碘、锌、硒、氟、铜、钴、镉、汞、铅、铝、钨、钡、钛、铌、锆、铷、锗和稀土元素等,以上诸元素在体内不能产生与合成,需由食物来提供。
微量元素的来源主要有食物和饮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污染特别是工业污染也已成为微量元素摄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种情况在矿区尤为严重。动物性食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大于植物性食物,吸收也好于植物性食物。微量元素有哪些?
畜禽生长和机体代谢,除需要常见的钙、磷、钠、钾等矿物元素外,还有很多元素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元素动物的需要量极少,且在动物体内含量仅占体重的万分之一以下,因而称这些元素叫微量元素。目前已知14种微量元素为人体所必需,这14种微量元素是铁、氟、硒、锌、铜、钼、钴、铬、锰、碘、镍、锡、硅、钒。
微量元素是构成动物机体很多酶系统的重要成分,一些维生素和激素也含有微量元素,因而微量元素对动物的生长代谢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但缺乏就会引起疾病。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对畜禽来说,又会引起中毒。由于水、土壤和植物中含的微量元素在各地有一定的差别,因而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常具有地区性,如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许多地方都是缺硒地区,畜禽的缺硒性疾病就多。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