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第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
第三次分配指的是:由高薪水人群依靠募款,捐赠及补助等爱心公益方式自主分配,三次分配是对再分配和第一次分配的有效补充,有益于缩小社会发展差别,健全更加合理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是各个要素获得要素报酬,二次分配就是通过税收(个税、遗产税、赠与税等)、转移支付再平衡,三次分配就是通过自愿公益捐赠进一步调节。相对于市场根据要素贡献进行初次分配和政府体现国家意志进行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社会主体自主自愿参与的财富流动。
中国国内早就开展了大范围的社会慈善活动,大量高收入人群都已经开始积极投身公益,比如学校教育的捐赠、健康事业的捐赠,还有一些针对灾区的捐赠等,增长速度和规模已经很大,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为税收激励体系、三次分配等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
三次分配是指以慈善公益方式(比如: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注意:必须要在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第三次分配属于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补充,通过三次分配可以缩小社会差距,从而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
三次分配机制是一种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初次分配,即初次收入分配。在社会分配中,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按贡献分配。该贡献包括对创造利润有益的各种因素,如资金、技术、管理、生产资料、劳动力、信息、市场、营销等。
第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如劳动所得、股市收益;再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的收入分配,包括缴纳的个税,以及得到的养老、医疗保险财政补贴等。
例如,人们将自己的财物捐赠给慈善组织,用于帮助灾区群众或困难群体,一些企业家和名人捐赠设立的各类奖学金、慈善基金,等等,这些都是第三次分配的直观体现。同时,政府为推进第三次分配也会出台一些鼓励措施。例如,所得税法已经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激励。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利润12%以内的部分,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里扣除。个人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也可以扣除。第三次分配全凭自主自愿,完全没有前两次分配的强制性,它也被喻为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因此,要有效引导第三次分配,更多地需要思想上而非制度上的转变。
究竟什么是第三次分配?
从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里面可以了解到,第三次分配就是征得他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些慈善公益,并且把公益所获得的财富进行再分配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其实第三次分配它的意义也非常的明确,就是为了能够去帮助那些非常困难的人,能够尽可能的摆脱当时的那种窘境。
毕竟第三次分配和前面两次分配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因为从第一次分配的意义来看,他其实是对市场的一些收入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配。所以第一次分配的目标也非常的明确,就是多劳多得,如果你付出了相应的努力,那么你也将获得相应的回报。那么我们所说的第二次分配也叫收入的再分配,因为第二次分配其实它是基于初次分配的,主要是从那些初次分配的人那里获得一定的收入,其来源大部分是一些税收。再把这些所得进行市场的一个宏观调控,这种做法的目的也特别的明显,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一般这种二次分配大多用于医疗保险,失业救助,养老保险等。第三次分配之所以和前两个有很大的区别,是因为第三次分配他的资金来源情况是自愿的。
也就是那些在金钱方面比较富裕的人,他们可以选择把自己的一些财产捐出来,再进行一部分分配,从而达到帮助一些弱势群体的目的。同时第三次分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其实摊开了说,第三次分配就是那些有钱的人愿意捐钱出来,用作于救助一些处在生活底层的人。所以通过这些分配的方式以及目的,我们可以知道了第三次分配的意义。
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第三次分配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维持社会秩序的。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