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有什么特点?骈文的特点主要有
骈文的特点大致有四个方面:
1、韵律: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
2、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3、形式: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
4、别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四六文”“骈四俪六”。
5、概说: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著名的八大骈文:
1、《滕王阁序》王勃
2、《哀江南赋序》庾信
3、《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4、《与朱元思书》吴均
5、丘迟《与陈伯之书》
6、徐陵《 玉台新咏序》
7、李商隐《上河东公启》
8、《洛神赋》曹植

赋与骈文的区别:
赋与骈文不是一类事物,划分的依据不同,也不存在发展的问题。
骈文是指用整齐的对偶句写的文章,相对的概念是散文。
赋则是一种文体,相对的概念是诗、文、词等等。
骈文与赋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从起源看,赋的源泉一是屈原、宋玉的楚地文学,二是荀子的《赋篇》;骈偶句古已有之,在汉魏时期,文章中偶句愈多、对仗愈工,渐渐发展为骈文。
从句法上看,骈文致力骈偶,而赋的正宗为散体大赋,自然以散句为主,至少骈散不拘。从内容上看,“赋体物而浏亮”,兼抒情,多铺陈排比;而骈文因为只是文章的骈化,故可以胜任各种内容。
从格式看,赋要押韵;骈文需要平仄谐婉,句式对仗。而且赋受儒学博识名物观念的影响,喜用僻字奇字,骈文则好隶事用典。赋的题目一般有“赋”字,骈文的题目没有固定规则。
赋和骈文又有共同性。比如追求声律、敷衍辞藻、描写详尽等等。赋与骈文的交集是六朝骈赋,兼有两种文体的上述特点,例如江淹的《丽色赋》、庾信的《镜赋》。可谓八音迭奏,五色相宣,极具形式美。
骈赋的流行可能使人们愈加混淆了赋和骈文。但我认为骈文是当时的大趋势,各种文体都在骈俪化,赋也如此,骈赋是赋适应时代发展产生的新形式。一如汉初受楚文化影响产生的骚体赋、唐代受律诗影响产生的律赋、宋代受古文运动影响产生的文赋,都是赋的不同形式。
所以赋和骈文虽有相似之处,但不是同一范筹的概念。
骈文的4个主要特征
骈文有什么特点在日常文学中,骈文是一种文体,它起源于汉末时期,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骈文常用典故,以表现作者学识渊博、追求典雅委婉的风格。 骈文的特点:主要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在声韵上,一般讲究运用平仄,韵律需和谐;其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的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
骈文的特点主要有
骈文的特点主要有句式两两相对 ;每句字数以四字和六字为主;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 ;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
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扩展资料文体的来源骈体文是从古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逐渐发展起来的,魏晋时期开始构成,南北朝时期成了文章的正宗,几乎占领了一切文字领域,为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因此,骈体文对唐宋及其以后的文学语言,个性是对律诗,有着比较大的影响。“骈”是由本义“驾二马也”《说文·马部》派生出来的,即两匹马并行,后引申为二物相并。因此,“骈”用的是引申义。
骈文的特点主要有?
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扩展资料:骈文研究的问题为:
一.骈文学研究力量还很不够从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来看,全国研究骈文的学者仅有二十来人。不但与古代诗歌的研究队伍无法相比,也远比古文的研究者少。在这二十多位学者中,还有不少并未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领域,仅是偶尔涉足一下骈文研究。
二.骈文学的研究资料的整理出版有待加强资料的缺乏也是影响骈文研究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骈文的选本出版不少,但骈文的研究资料尚未见出版。古代的骈文资料留存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当中,这些类书、丛书浩瀚淼茫,从中寻找资料很不方便,近代以来的著作多未重印。
三.骈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应上一个新台阶高水平的论文尚不多见,骈文研究的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骈文学研究领域应该去除非学术规范的现象,提升研究论文、论著的水准。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量化的研究和实证方法的融合,在研究视角上,要注意文化史角度的发掘。
骈文的特点主要有什么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扩展资料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
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