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降雨量怎么计算的?降水量怎么算

降雨量怎么计算的?降水量怎么算

最佳回答2022-11-28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淞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

降雨量怎么计算的

基本情况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

降雨量怎么计算的

拓展资料

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并按照12h和24h进行降水量等级划分。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具体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降雨量怎么算

降雨量的测量过程:
1.雨量筒的直径为20cm,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
2.量杯的直径为4cm,它和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

扩展资料以下是雨量等级:①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②日降雨量10.0-24.9毫米为中雨,③日降雨量25.0-49.9毫米为大雨,④日降雨量为50.0-99.9毫米是暴雨,⑤日降雨量为100.0-250.0毫米是大暴雨,⑥日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降水量怎么算?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

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

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降水量是怎么计算的呢?

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

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等级划分标准降雨量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数据,具有混沌特性,对于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标准。
1.气象部门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

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称降雨强度。降雨强度用降雨等级来进行划分。
2.防汛部门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

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

雨量怎么计算的?

目前,气象、水文用来测雨量的工具主要是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这种测量器将接收到的降雨流入一个小斗内,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就自动倒掉,同时形成相应的雨量记录。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比较先进的测量器,自动生成降雨记录,他们之前用的是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相应时段内的降雨量。

我国的年雨量我国雨量南多北少,从东南向西北减少。400毫米等年雨量线从东北大兴安岭西坡一直向到西藏拉萨附近,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半。我国大陆上年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在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的巴昔卡。

但我国年雨量最多的地方还是在台湾省。台湾许多地方年雨量比巴昔卡多,基隆以南不远的火烧寮,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降雨量如何计算 降雨量怎么计算

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有雨量筒和量杯。

我国气象局规定: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6.9毫米;中雨为10毫米-24.9毫米;中到大雨为17毫米-37.9毫米;大雨为25毫米-49.9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74.9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夏季是降雨量较大的季节,容易引发洪涝灾害,要做好防汛工作。

降水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他的单位是毫米。

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0毫米以下;(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 水很慢;屋上雨声微 弱,屋檐只有滴水;)小到中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17.0毫米;中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10.1-25.0毫米;(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 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中到大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17.1-38.0毫米; 大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25.1-50.0毫米;(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 哗雨声)大到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38.1-75.0毫米;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1-100.0毫米;暴到大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75.1-175.0毫米;大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100.1-250.0毫米;大暴到特大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175.1-300.0毫米;特大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250.1毫米以上。

继续浏览:

上一篇:罗马的由来是什么?罗马的起源

下一篇:云台山在哪里?河南云台山景区在哪里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