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指示性批复是什么?公文写作简答题:批复与指示的区别

指示性批复是什么?公文写作简答题:批复与指示的区别

最佳回答2022-11-28

指示性批复是: 针对下级请示的事项或提出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带有指导下级工作的性质。指示性批复的作用相当于“指示”,下级必须遵照上级批复的精神执行。

指示性批复是什么

批复是根据下级请示而制发的,批复和请示构成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是统一的。《条例》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指示性批复即在审批某一事项时,就此提出相应的一系列相关指示,要求下级机关照此执行。此类批复,一般篇幅稍长。

批准性批复主要用于审批应由上级机关批准的具体问题,完成某一事项法定的必须经过的审核程序,如果不经过这个程序,就不合法、不合规。

批复批示的格式、写法:授权指示性批复

批复批示的格式、写法及范文解析 (一)含义、功用和性质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的公文文体。“批复”属领导指导性下行公文,具批否功能,旧称批答性公文,是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对请示事项的答复。

党政等都用。 (二)格式和写法 标题:写明何机关关于何事的批复。上款:写受文单位,即针对请示、报告的发文机关。正文:开头,要写明是对于何时、何号、关于何事的请示的答复,时间和文号亦可省略;主体,是答复问题,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适当,什么同意,什么不同意,为什么某些条款不同意,注意事项等都要写清楚。

结尾:如果同意,可写要求;不同意,亦可提供其他解决办法。 批复一定要明确、要解决问题,即,对要求批准或要求裁可、决断的事项要明确答复;对请求指示的问题,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办法、原则、要求。切忌模棱两可或办法太具体而越俎代庖。

(三)关于“批示” 与“批复”相近而又直接有关的是“批示”。它是机关领导人对文件处理所批的意见。应该写在批示单上,有时批在文头余白处。

一般很简单,如:“同意”,“中肯”,“送×××同志阅处”,“转发部属机关参阅”等等,不单独行文。内容多的往往据以起草为“批复”或“通知”等公文。但有时也以“批示”发文。

“批示”因是随文而发,其写法除了开头不必写是关于何文的批示外,基本与“批复”相同。决策——实质性的意见,即看法、作法是其着力点。 (四)例文简析 授权指示性批复 国务院关于决定加入《专利合作条约》的批复 国函 [××年] ×号 中国专利局、外交部: 国务院决定:我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具体手续由外交部办理。我国加入该条约后,关于《专利合作条约实施细则》的修订问题,由中国专利局同外交部决定,报国务院备案,可以不另行报批;中国专利局可以制定实施该条约的具体规定。

公文写作简答题:批复与指示的区别

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答复性公文,具有权威性、针对性和指示性等特点:
1.权威性。批复发自上级机关,代表着上级机关的权力和意志,对请示事项的单位有约束力,特别是那些关于重要事项或问题的批复,常常具有明显的法规作用。

凡是批复,必须是针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而发,内容单纯,针对性强。
3.指示性。批复的目的是指导下级机关的工作,因此批复在表明态度以后,还应当概括地说明方针、政策以及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而指示则是喝批复相反的。

批复格式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在处理公私事务时经常使用的实用性文体,是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文体。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批复格式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批复的制作和应用一般以下级的“请示”为条件,即下级有请示,上级就要有批复。可见批复的适应范围很明确,只能用于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答复,不能用于不相隶属的机关。 批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权威性。 批复发自领导机关,是领导意愿和领导权威的具体表现。

因此,请示一经批复,对请示事项的下级机关就具有直接的行政约束力,下级机关就必须遵照批复的意见贯彻执行。 针对性。 批复必须针对请示机关行文,而且要针对请示事项而发。

下级机关请示什么事项,上级机关就批复什么事项,不得涉及请示事项以外的内容。因此批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鲜明性。

上级机关对于所批复的闽题,无沦是同意与否,都必须态度明朗,理由充分,绝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批复的种类 根据内容性质的不问,批复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指示性批复 这种批复是针对下级机关请求指示而发的,而且其内容又多是对涉及方针、政策性问题进行答复的。如《国务院关于天津市放开粮食价格有关问题的批复》。

◇审批性批复 这种批复主要针对下级机关请示的公务事宜,经审核后所作的决断性答复。如《xx市机械工业管理局<关于xx重型汽车制造厂与xx工程机械锻件厂合并的批复>》。 批复的写作模式 批复的结构与一般公文大同小异,也是由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部分构成。 ◇标题 批复的标题有多种构成形式。

第一种是由发文机关、批复事项、行文对象和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设立滁州市、巢湖市给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第二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如《xx市第一商业局关于虹口路仓库扩建设计的批复》。

第三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成立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的批复》。 第四种是由发文机关加原件标题和文种构成。如《xx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接受国家开发办验收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准备工作的请示)的批复》。

◇发文字号 批复的发文字号与一般公文的.发文字号稍有不同。即高层领导机关的批复,文号中除要求机关代字、年份、序号齐全外,还须在年份前加文种简称“批”字,如民政部的批复,其发文字号往往用“民行批[209 x]x号”。而国务院批复的发文字号一般为“国函[1 99 x]x号”。

其他领导机关的批复文号则与一般公文的文号相同 ◇主送机关 批复的主送机关即是原呈报请示的下级机关。因批复的针对性极强,所以批复的主送机关般只能写一个。批复内容如果对其他下级机关也有指导意义,可以采用抄送方式处理。

◇正文 批复的正文一般由引语、主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语,即开头引述来文,作为批复的缘由部分。引述来文时要写明来文的日期、标题、发文字号或内容要点,以交代批复的依据。如“x年x月x日《关于XXXXX的请示》(x政[209x]x号)收悉”,或“x年x月x日关于……问题的请示收悉”o引述来文后,再用“现批复如下”或“现对xx问题批复如下”等过渡语转人主文 。

主文部分是批复的主体内容,要求针对请示事项表示明确的态度和意见。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还是不完全同意,都要明确表态,不容含糊。如果同意,可以不写同意理由,但必要时可给予一定指示。

如果不同意,则需讲明不同意的理由和根据,并且要作出应该如何处理的指示。如果不完全同意,则应先说同意部分,再讲清不同意部分及其原因。批复主体内容部分的结构,可根据内容多寡的不同进行安排。如果内容单一,可采用篇段合一的结构形式;如果内容较多,可采取分条列项的结构形式。

不管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批复的内容均应针对请示事项准确答复,明确表态,而且要语气肯定,直截了当。 结语是批复正文的结尾部分。其结尾形式,有的用“特此批复”或“此复”等惯用语作结;有的则用简洁的文字提出希望和要求,给请示机关执行批复意见明方向;有的则在批复意见陈述完毕即自然结束,即俗称“秃尾”。

行文实践中,这种“秃尾”形式因简洁洗练,不拖泥带水,所以它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落款 写法与其他公文相同,即在文尾处署上批复机关名称及发文日期。如果标题�。

行政公文中指示和批复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行政公文种类繁多,想要一下子弄清楚是有点困难的。 行政公文中指示和批复的不同:指示 指示是应用写作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它的主要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只有党政机关才有权利使用,其下的行政机关是没有权利使用的,就这一点,很多机关在行文时弄错,那么其他领导机关要对下级机关有所指示怎么办呢?这就要使用指示性的通知、指示性的批复等文体。

指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政策性,可以使某项重要事项、工作能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指示的种类 指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普遍或全局性的问题作出的;另一类是针对特殊问题或重要的局部性问题而制定发布的。从时间的要求上可分为紧急指示和一般指示。 指示的结构 指示一般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构成。

(1)首部。包括标题、成文时间、发文字号和主送机关。 1)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 2)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正下方注明年、月、日期。

3)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位置在标题之下居中处。 4)主送机关。

即受文单位,格式与一般公文相同,顶格书写,后面用冒号;也可以用抄送形式写于公文最后一项的下方。 (2)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是指示的开端,主要交代发出指示的原因、目的、依据、意义。

主体部分是指示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作任务、指导原则、具体步骤、措施方法等项内容。结尾部分要以简洁的文字向受文者重申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希望和要求。 行政公文中指示和批复的不同:批复 批复的分类 根据批复的内容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审批事项批复、审批法规批复和阐述政策的批复等三种。 还有肯定性批复、否定性批复和解答性批复三种。

批复的写法 批复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构成。 (1)标题 标题的写法最常见的是完全式的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在事由中一般将下级机关及请示的事由和问题写进去; 还有一种完全式的标题是发文机关+表态词+请示事项+文种,这种较为简明、全面和常用。 也有的批复只写事和文种。

(2)主送机关 (3)正文 正文包括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批复要求三部分。 批复引语要点出批复对象,一般称收到某文,或某文收悉。要写明是对于何时、何号、关于何事的请示的答复,时间和文号可省略。

批复要求(其实可以单独算做结尾),是从上级机关的角度提出的一些补充性意见,或是表明希望、提出号召。如果同意,可写要求;不同意,亦可提供其他解决办法。 (4)落款 这部分写在批复正文右下方,署成文日期并加盖公章,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2012新规)。

批复既是上级机关指示性、政策性较强的公文,又是对下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的答复性公文,因此,撰写批复要慎重及时,根据现行政策法令及办事准则,及时给予答复。撰写时,不管同意与否,批复意见必须十分清楚明白,态度明朗。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以免下级无所适从。 同时批复必须有针对性的一文一批复,请示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批复就答复什么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今天,批复这种带有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人治色彩的公文种类,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慎用。从既有的批复定义和使用实际看,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依法行政讲究职权法定,每个行政机关都有自己独立的法定职责,需要经过请示而为的事项越来越少,上级行政机关面对请示,要看是否有必要批复。

对于应当由下级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事项,虽有请示也不应批复(即使需要指导也应采用其他方式)。这一是便于明晰职权,分清责任,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二是避免文牍主义,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三是便于管理相对人寻求救济需要。

批复的种类有哪些

批复 是“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它是机关应用写作活动中的一种常用公务文书。

还有肯定性批复、否定性批复和解答性批复三种。 2.批复的写法 批复一般由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 落款构成。 (1)标题 标题的写法最常见的是完全式的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在事由中一般将下级机关及请示的事由和问题写进去; 还有一种完全式的标题是 发文机关 + 表态词 + 请示事项 + 文种,这种较为简明、全面和常用。

也有的批复只写事和文种。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是报送请示的下级机关.其位置同一般行政公文,写于标题之下,正文之前,左起顶格. 批复不能越级行文, 当所请示的机关不能答复下级机关的问题而需要向更上一级机关转报"请示"时, 更上一级机关所作批复的主机关不应是原请示机关, 而是"转报机关". 如果批复的内容同时涉及其它的机关和单位,则要采用抄送的形式送达. (3)正文 正文包括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批复要求三部分。 批复引语要点出批复对象,一般称收到某文,或某文收悉。

要写明是对于何时、何号、关于何事的请示的答复,时间和文号可省略。 批复意见是针对请示中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和指示,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适当,什么同意,什么不同意,为什么某些条款不同意,注意事项等都要写清楚。 批复要求(其实可以单独算做结尾),是从上级机关的角度提出的一些补充性意见,或是表明希望、提出号召。

如果同意,可写要求;不同意,亦可提供其他解决办法。 (4) 落款 这部分写在批复正文右下方, 署成文日期并加盖公章, 成文日期用汉字, 标全年 月日, "零"写为"〇". 批复既是上级机关指示性、政策性较强的公文,又是对下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的答复性公文,因此,撰写批复要慎重及时,根据现行政策法令及办事准则,及时给予答复。撰写时,不管同意与否,批复意见必须十分清楚明白,态度明朗。

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以免下级无所适从。 同时批复必须有针对性的一文一批复,请示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批复就答复什么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今天,“批复”这种带有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人治”色彩的公文种类,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慎用。从既有的批复定义和使用实际看,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依法行政讲究职权法定,每个行政机关都有自己独立的法定职责,需要经过“请示”而为的事项越来越少,上级行政机关面对请示,要看是否有必要“批复”。对于应当由下级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事项,虽有请示也不应批复(即使需要指导也应采用其他方式)。这一是便于明晰职权,分清责任,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二是避免文牍主义,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三是便于管理相对人寻求救济需要。

批复的格式及注意事项

批复是上级答复下级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除了直接回答所请示的事项以外,无需涉及其他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批复的格式和写法 范文 ,欢迎阅读! 批复的格式 1.标题 批复的标题与一般公文的标题有所区别。

第二种,由批复机关、原请示题目和文种组成。第三种,由批复机关、请示事项、请示单位名称和文种组成。批复的标题一是三要素要齐全;二是发文机关必须用全称或法定的简称;三是事由必须精练地提出具体事项及批复意见,句式可用“关于……问题的批复,,“同意……的批复。” 2.正文 一般由引语、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引语。即批复开始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这是批复的根据。通常要写清楚两方面的问题: 是下级机关请示的问题或文号; 是简要引述来文所请示的事项。

如“你院《关于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的请示》 (×法经[2012]1号)收悉”。又如“你院[2003]预法经8号请示收悉。关于经济纠纷案件诉讼的当事人受诉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期限问题”。

引语的作用,在于表示已经知道下级请示的问题,从而引出应有的答复性的文字。一般情况下,引语只要说明下级有关请示已经“收到”、“收悉,,即可。但也可以在引述来文的事项之后,表明批复者的态度。

如“经研究,同意……”或“经研究,答复如下:,,,成为由引语到主体的过渡语。一般紧接引语写出,也可单独列行。 (2)主体。这是批复的中心内容。

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和实际情况,对请示中提出的问题,做出恰当的明确的答复。内容简单的,可以只表明同意或不同意,应该或不应该。内容复杂的,除表明不同意的态度之外,有时还可考虑要说明不同意的理由,以便下级接受;对于同意的事项,也可同时指出如何才能保证批复事项的完成,或如何防止某些问题的出现。这就是批复指示性的体现。

(3)结尾。批复的结尾比较简单。一般只需在正文之下另起行写出“特此批复”、“此复”、“特此函复”即可。 批复的特点 作为答复性的下行公文,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专一性。

它是专门针对下级“请示”这一文种使用的,回答的问题是请示中的具体事项,先有请示,才有答复。又属被动行文,是应下级的请示而行文的。 二是指示性。

批复要对下级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答复,往往要求下级将执行情况上报,以便检查了解。因而,从行文效能上看,批复具有指示性。 三是政策性。

批复的本身往往体现了上级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精神。 批复的注意事项 1.针对性强 凡批复都是针对下级的请示而发,因此,批复的内容、语言必然与请示的内容紧紧相扣,直接回答下级请示的事项。 2.态度明确 批复是对下级来文表明态度,是可办,还是不可办;是好,还是不好,应直接予以说明。在批复中,模糊的词语是万万不可有的。

至于那种又行又不行自相矛盾的语言,比如“方向对头、仍需斟酌”、“基本不错、欠成熟”、“原则可以、问题尚有”等,理应杜绝。 范例××××北京分公司开业获保监会批复》的格式十分规范,批复事项也很完整、具体,很有条理,表态明确,针对性强。

继续浏览:

上一篇:音效均衡器怎么调?汽车音效均衡器怎么调是最好的

下一篇:缓解失恋难过的文案有哪些?失恋伤感发朋友圈的精选文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