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翰林院是哪个朝代设立的?翰林院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翰林院是哪个朝代设立的?翰林院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最佳回答2022-11-28

翰林院是唐朝设立的。翰林院,唐代初置,宫廷供奉机构,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并非正式官署。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

翰林院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科举制度

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是通过考试以选拔官员,以制度的形式保障并促进社会成员规范化地垂直流动。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材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用人制度上的血缘、地缘局限,确立了以文化为本位的标准,成为与社会上根深蒂固的官本位、金本位并行的另一标准。

翰林院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主要影响

清代共有6472人得入翰林,形成了庞大的翰林群体,对清朝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到了清朝末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以及科举制度日显腐朽落后。西学东渐,翰林中也出现了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以救亡图强的声音。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沈葆祯等都是翰林出身。清朝灭亡后,遗留下来的翰林群体依然活跃在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经济的舞台上。

翰林院的起源是怎样的?清朝翰林院职责是什么?

众所周知,在古代有一种职位叫翰林学士,这个名字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古装剧或者历史剧中听到,翰林学士所在的职场叫做翰林院,翰林院可以说是聚集了古代精英知识分子的一个地方。翰林院始于唐朝时期,然后到了清朝时期翰林院主要的职能是传承文学事业。

翰林在古时候有着文翰之林的意思,通俗来说就是文苑,在唐玄宗时期,玄宗为了方便起草诏制而挑选一些文学造诣高的大臣入居翰林当待诏。后来翰林分为翰林学士院以及翰林院,其中翰林学士院主要是为翰林学士供职,而翰林院则是为翰林供奉供职,其中翰林学士主要职责是起草诏制,在政治上有比较大的影响,翰林供奉则是无实权。翰林在宋朝之后成为正式的官职,并且与科举考试挂钩,到了明朝之后便被内阁所取代,但是翰林学士在历朝历代中依旧拥有着最高的社会地位。然后,清朝翰林院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文学事业的传承。

清朝时期继承明朝的制度而设立了翰林院,但和前朝翰林学士不同的是,清朝的翰林官不仅容易升迁,而且还可以在皇家书房行走,待遇非常丰厚。清朝翰林院主要职责是在秋季的经筵典礼中充当值讲、主持科举考试以及撰写文史、祝文、碑文等。此外,翰林院还需要对史书、官学教习以及理藩院档案进行稽查。

其次翰林院还需要分班值宿,比如在康熙年间翰林官在尚书房值班,在道光年间又在圆明园值班。再者,翰林院对于一些学识优秀的侍讲、修撰等官职人员还会担任教习工作。最后,翰林院在历朝历代中大都致力于传承文化事业,并且翰林学士前景辉煌、社会地位高,使其成为科举考察时代中大量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翰林院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李隆基后来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明清时代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翰林院是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初唐玄宗选擅长文词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后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为待诏。

开元二十六年(738),又另建翰 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本身无秩品 。初置时并无员额,后来依照中书舍人之例,置学士六人,择其中资历深者一人为承旨。安史之乱以后,军事频繁,翰林学士地位愈来愈重要,不但在草拟诏制方面分割了中书舍人之权,也在参谋密计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权。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往晋升为宰相。

学士院设置之后,与中书舍人院有了明确分工 。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学士院有两名由宦官充任的学士院使(或称翰林院使),在皇帝与翰林学士间起传达联 系 的作用 ,在政治上 有很大影响 。

后晋天 福五年(940)曾宣布废除翰林学士,将草拟 诏制之权归还中书舍人,但不久又恢复。宋沿唐制设学士院,也称翰林学士院,有时亦称翰林院。翰林学士实际上充当皇帝顾问,很多宰相都从翰林学士中选拔。

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亦无秩品。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员,正三品,并且不任其他官职,专司草拟内制之职,例带知制诰衔。由于唐代学士院自翰林院分出,故宋代有时亦称学士院为翰林院。

宋代另有专掌艺学供奉之事的翰林院,但与学士院的翰林院无关。西夏设翰林学士院,官员有学士等。辽北面官中有翰林院,掌汉文文书及刑狱诸事,长官为翰林学士及翰林学士承旨等。金天德三年(1151),置翰林学士院,设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等,掌起草诏书等事。

元代设翰林兼国史院及蒙古翰林院,官员与金代同,分掌制诰文字、纂修国史及译写文字 。明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入翰林院者官品虽低,却被视为清贵之选。明朝翰林若得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密,则更是贵极人臣。

清因明制,设翰林院。置掌院学士两人,满、汉各一人,从二品。清掌院学士无文学撰述之责,是侍读学士以下诸官的名义长官,与唐宋之翰林学士有所不同。但仕为翰林官者不仅升迁较他官为易,而且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例由翰林官为之,因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多蒙优待厚遇 。

继续浏览:

上一篇:可爱文案短句干净治愈无关爱情有哪些?无关爱情温柔干净文案短句

下一篇:公元是什么意思?中国公元是什么意思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