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为什么叫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广东话“大风”读doi fong ,音译成台风。二是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台风之所以会带来暴雨,这是与台风的结构和台风维持的机理有关,台风能够维持是由于热能转换为动能,热能来源于热带的温度较高的洋面而蒸发的水汽,这一些水汽要释放热能必须进行相态变化,也就是从气态变为液态水,释放大量的能量转换为动能,这动能又抽取更多的高温水汽,水汽再释放热能,这样就形成热机。

所以台风就有大量的液态水释放和降落形成暴雨。但是一旦台风登陆,它的下垫面缺乏高温水汽,切断了能源很快就减弱为温带气旋。

大家都知道,台风一般发源于热带海面,由于水汽的抬升和补充形成低气中心,受到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然后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逐渐形成台风,对于北半球来说,大多数台风向西或者向西北方向移动,带来强大的降水和破坏力。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台风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台风所到之处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究竟台风为什么会被叫做台风呢?在古时候又叫做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简要回答 台风的叫法是根据广东话和闽南话的谐音转变而来的,台风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里面的故事,其实在其他很多国家并不叫做台风。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 台风一词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着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这头魔物的孩子们就是可怕的大风。后来,这个字词传入中国,与广东话Toi Fung融合在一起,就成为Typhoon一词了。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 台风实际上是一种强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风,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
发生在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欧美一带称飓风,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叫台风。
为什么叫台风
; 说起台风,在内陆一代的小伙伴们应该只是从新闻上了解过,像自己作为一个湖南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就并没有亲身体验过台风。但是沿海一带的小伙伴应该很熟悉,毕竟每年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会受到台风的摧残。
关于“台风”一词的由来,可谓众说纷纭,大体分为两种,即外来说和源自于汉语说。 外来说: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台风”这一名称。可见该词是外来词。并考证说,希腊单词typhoon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再传入印度,并被英语借用,再传入中国。某天气网上说,《福建省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常骤发,台则有渐。飓或瞬发倏止,台则连日夜或数日而止。
大约正二三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当时台湾及东南亚就已经有西方殖民生活,将外文词typhoon带到了台湾,音译“台风”传至中国。 汉语说: 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曾认为英文的typhoon是中文“台风”的音译。
而之所以叫“台风”是因为大陆人看到登陆的台风都来自于台湾方向,于是就称台风。 广东话大风的发音似“台风”,被引入汉语普通话,并被外语借用。 在台湾的殖民者用希腊风神的名字“泰丰”称呼台湾的大风,演变为“台风”,被殖民者带到国外。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台风为什么叫做台风?
台风在中国古代叫飓风,后来改叫台风。台风是英文“Typhoon”的谐音,最初源自希腊神话中象征风暴的妖魔巨人的名字——堤丰(Typhaon)。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记载:“台湾风信与他海殊异,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不止。正、二.
三.四月发者为飓,
五.
六.
七.八月发者为台。”这是现今最早在书籍中出现用“台”字来指代大风。
但是彼时的台风还是泛指大风,跟现在的特指还有一定出入。 现在意义上台风称谓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 “转音说”,大致有三个出处。 一是根据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广东话“大风”的发音为toi fung,接近普通话台风的发音,这一说法还认为“台风”是经过两次音译的词语,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 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 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提丰Typhon命名,而在这,Typhon也被认为是typhoon的词源。
第二类是“源地说”。由于台湾位于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关于这个说法,我是很不赞同啊,怎么看都像是小时候问妈妈:“台风是从台湾吹来的,所以叫台风吗?”然后妈妈拍拍小朋友脑袋说:“dei,dei,就是这样,我们囡囡真聪明。
”满满的敷衍感。认真的说,那些不从台湾方向吹向大陆的台风是不是该换个名字,叫马来风、菲律宾风? 所以,现在虽然没有台风称谓由来的确切说法,但按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大致也可以推想一下。该组织规定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称为飓风(hurricane)或本地近义字(local synonym),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这里的飓风,跟中国历史上的“飓风”不是一回事。
台风还没闹明白,现在飓风又出幺蛾子,简直糊涂账,非常不明白当年的译者为什么要这么翻译。);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typhoon)。汉语选用“台”字或者“台”字都是一种音译,而后恰巧“台风”这个也算不长不短用了几百年的词,本身又有指大风的含义,顺理成章,“台风”也便成了一种特指。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你一定看到过江河中不时有涡旋出现吧,实际上,台风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
气象学上将大气中的涡旋称为气旋,因为台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 为什么称为台风呢?有人说,过去人们不了解台风发源于太平洋,认为这种巨大的风暴来自台湾,所以称为台风;也有人认为,台风侵袭我国广东省最多,台风是从广东话 “大风”演变而来的。 事实上,几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无不受热带海洋气旋的影响,只不过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罢了。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热带气旋。B.台风的命名和编号 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气象部门采取了对台风命名的办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美国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为字头的四组少女名称给大西洋飓风命名。每组均按字母顺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组:Anna (安娜),B1anche(布兰奇),Camil.te(卡米尔)等,直到wcnda(温达);第二组:A1nla(阿尔玛),Becl(J/(贝基),Cella(西利亚)等,直到wilna(威尔纳);第三组,第四组也按A至w起名。
当飞机侦察到台风时,即按出现的先后给予定名,第一个即命名为人Anna,第二个即命名为B1anche……等。当第一组名称用完,又从第二组A为首的第一个名称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个台风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后一个台风名字后面的,循环使用下去。
一年中任何一个区域出现的台风不可能超过这四个组名字的总数目。就以世界上台风发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来说,一年最多也不超过50个。所以在同一年里,每个区域不可能出现重复的名称。当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风的名字会重复出现。
因此,在台风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标明年份,以示区别。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采用对台风编号的力、法。凡是东经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范围内有台风形成或侵入,就按照它出现的先后,顺次进行编号。
例如,1999年发生的第一个台风,编为9901,第二个台风,编为9902……依此类推。 这种对台风编号的力、法,目前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台采用。有的国家考虑到国际上台风英文名称沿用已久的习惯,除了编号以外。还同时标明该次台风的英文名称。
C.台风的分类 在气象学中,根据热带气旋的强度作了不同的分类。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曾经制定了一个热带气旋的国际统一分类标准:中心最大风力在7级(<17.1米/秒=的热带气旋叫做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称作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在10-11级(24.5-32.6米/秒)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或飓风。 D.台风的源地 全世界每年平均有80-100个台风(我们这里将其它地区的热带气旋也称为台风)发生,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
经统计发现,西太平洋台风发生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 a.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这一带是西北太平洋上台风发生最多的地区,全年几乎都会有台风发生。l一6月主要发生在北纬15度以南的菲律宾萨马岛和棉兰老岛以东的附近海面,6月以后这个发生区则向北伸展,7-8月出现在菲律宾吕宋岛到琉球群岛附近海面,9月又向南移到吕宋岛以东附近海面,10-12月又移到菲律宾以东的北纬15度以南的海面上。 b. 关岛以东的马里亚纳群岛附近。
7-10月在群岛四周海面均有台风生成,5月以前很少有台风,6月和11-12月主要发生在群岛以南附近海面上。 c. 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上(台风多集中在该群岛的西北部和北部)。这里以10月发生台风最为频繁,1-6月很少有台风生成。 d. 我国南海的中北部海面。
这里以6-9月发生台风的机会最多,1-4月则很少有台风发生,5月逐渐增多,10-12月又减少,但多发生在北纬15度以南的北部海面上。 E.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十能够发展成台风。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a.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
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