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处暑?处暑的意思是什么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
什么是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说文解字》曰:“处,止也。“处署”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表现基本一致: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即小暑节气、大暑节气、处暑节气,按顺序分别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酷暑时间比较长。
暑热长对于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有利。古人将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到了处暑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
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下降马上就凉爽。处暑节气虽然还是热,但气温已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
处暑的意思是什么 处暑是什么意思
1.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
2.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古时人们举行各种仪式来祭祖以及拜谢土地爷。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秋高气爽,适宜郊野游玩迎秋赏景。
处暑过,暑气止。中国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处暑节气前后的习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人们重视的节日有七夕节、中元节,在这些节日中有许许多多的民俗活动。
3.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秋季正悄悄到来,要注意预防“秋燥”,人们应注意保证充分睡眠,及时调整饮食,少吃西瓜等凉性食物,多吃银耳、百合等食物,少食多餐,防止燥邪损伤。民间认为,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的身体会有不同程度的损耗,到了秋天就可以开始进补,多吃一些荤食,来补充能量。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炎热离开。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